什麼是書?

時間 2021-05-31 10:47:59

1樓:

Built-in Orderly Organized Knowledge,如果我們把這幾個英語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起來,就得到了乙個縮寫:BOOK,即書籍。 「無需電線,不耗電池,沒有電路、開關和按鈕,結構緊湊,方便攜帶,甚至可以在壁爐前使用。

該產品由一系列標明序號的(可再生)紙張組成,每一頁都包含成千上萬位元組的資訊。另外,該產品還附帶一副精美的裝訂保護封套,以保證內部頁面的正確順序。」 「應使用雙眼瀏覽該產品的每一頁,其中的資訊會直接載入大腦。

使用者可通過『瀏覽』這一命令,利用手指的運動向前或向後翻閱。一種名為『食指』的工具將幫助使用者翻到正確的頁面,閱讀感興趣的內容。另外,關閉該產品時,使用者還可選擇使用『書籤』標明上一次閱讀的位置。

帕佩撒旦阿萊佩》 Umberto Eco

2樓:

把隱性的知識(甚至智慧型)顯性化的工具之一。

記載生活中看不見內容,尤其是存在於大腦裡的沒有結構化的資訊(比如思想、智慧型、法則等等)。或者,對已有的知識進行的整理、補充。我覺得這是書存在的目的之一。

書能一本一本地產生,正是因為有很多內在的東西需要被表達出來。不管是抒情的散文還是程式設計的道理,我們都是在將「想到的」轉變為文字或者圖片。當然,有許多書是對前人已有的內容進行的整理和補充。

但是,他們也是靠著編者「想到的」的方法來呈現的,亦包含了隱性知識的成分在裡面。

內容龐大,但是有條理,有結構。

至於@劉光輝提到的頁碼,我覺得它存在的原因就是因為書本身是系統的。書裡面的內容是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則被檢索和查詢的。如果知乎將所有的答案按照一定的規則分類和結構化,你能夠順利地知道在什麼地方可能有什麼問題和答案,某種程度上它也構成了書。

不管是什麼樣的介質承載了書的內容,我們都可以直接達到書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像文章一樣只能按照閱讀的進度來了解其內容。和@梁海的惡搞答案中 index 要表達的想法其實是一致的。

書的系統性不依賴目錄。對於很多文學類書籍而言,他們只分了章節;甚至沒有章節,只有頁碼。但是你在讀過一遍之後,也能對這本書編排產生很清晰的印像,比如到哪一章節,或者哪幾頁,哪些人物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種情況下,書的內容依然是可以被檢索的。

某本書的內容基本上是不會更新的。

你不能指望你的書像 Google Reader 一樣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儘管他們的內容都顯得有序。事實上你買一本書,你也沒有過這種指望,因為你知道它的內容是固定的。一本書在那裡,它的內容不會隨著時間和時代而發生變化;不排除很多書在後期進行修訂,但整體內容改動是很少的。

如果你買的東西會自行更新,那就是一種服務了,比如應用。但書的作者出書,並不是要服務於讀者的。他創造了這樣一種東西,是因為他覺得有必要。

書本身是一種沉澱,而不是單純的集合。

我覺得其他人的一些答案並沒有指出書與其他物質的不同。比如「獲取資訊」,明顯現在獲取資訊的手段比書要豐富的多。比如「文字的介質」,單篇的文章也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或者書信。

比如「可以被閱讀」,我們每天也都在網站上閱讀新聞。比如「圖片多,文字少」,很多新聞也不帶圖片,但是你沒有將其稱為書。

3樓:

《書》,漢代更名《尚書》,又名《書經》,是中國古代歷史彙編。曾散佚,又找回,各種版本,真假參半。

有意思的是每到盛世的時候,都要出現一出獻《書》的醜劇,本朝就是清華簡了。真假不說,但是獻《書》這個事兒已經是定了。

書為什麼是線性的?

與晶之戀 我覺得這裡的非線性指的是意識 思想,意識,心靈都好 人的所有藝術形式都在試圖表達意識但是卻無法完整表達和傳遞,原因不光是表達形式而在人的意識本身就不是那麼容易傳達的。所以還是算了吧 Jamie 文字是線性的,用它寫的書必然是線性的。影象是多維的,它為什麼不能拿來寫書?比如這幅數千年前的岩畫...

關於讀書 什麼書是好書?

知無不言的魚子醬 對你有幫助的書就是好書,哪怕只是糾正了你的乙個很小的想法都是好書,書的好壞不能根據別人來評判,只有你自己讀過之後才知道它於你來說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你才能根據你的收穫與損失判斷它,而讀書對你的影響也不來自於一本,讀書的好處是日積月累在生活中提現出來的,所以別人只會建議你有空多讀書,...

如果把讀書比作吃飯的話,什麼書是公尺飯?什麼書是菜?什麼書又是點心呢?

柔王丸 古人云讀書三味是 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從現代科學價值觀上解釋可以換一種角度 讀科學著作,學術文章,正規教材味如稻梁。讀文藝著作,經典文學,百科知識味如餚饌。讀流行資訊,碎片知識,共享文章味如醯醢。 Asta 紹興城內的三味書屋,據說是根據一句古語取的名 讀經味如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