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學習思想都是要去看古人的寫的書?

時間 2021-05-31 08:43:16

1樓:

《墨子·公孟》:

子墨子與程子辯,稱於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稱於孔子也?

」子墨子曰:「是亦當而不可易者也。今鳥聞熱旱之憂則高,魚聞熱旱之憂則下,當此,雖禹、湯為之謀,必不能易矣。

鳥魚可謂愚矣,禹、湯猶云因焉。今翟曾無稱於孔子乎?」

2樓:

如果只是看古代的書,很可能也會變成乙個思想沉悶,古板的書呆子,我們要想有思想的深化,除了古人的書,現代的科技現代的知識也一樣不可以缺少。

不久之前聽過一位大師說的,他說他從小就學習孔子、莊子等,看過很多的著作,但是他也一樣要學習現代的知識,不然就會脫節,不能兩者加起來好好的利用和變成對自己有益的東西。

而之所以很多人要看古人的書,是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自己要的是什麼,對於自己的思想,感悟比常人要達到一定的深度了;還有古人的書流傳了近千年,到現在依然如此流行,說明一定是有他值得借鑑的東西,學習的東西,這些跟現代的暢銷書相比,完全不是乙個層次的東西。

所以說,看乙個人的書有沒有價值,要看這個人離世後是否依然暢銷,依然多人追捧。只有經過時代的長流而依然存在堅毅不倒的著作,才是值得我們去熟讀的。

3樓:燚飛揚

因為很多問題其實古人早就已經解決了,只要你翻古書去理解那種思想,就能沿著這種解決當下的問題。

還有很多現象,古人也早就建立了理論體系,系統地解釋過了,只是蔽於西方文化衝擊,很多人都陷在其中卻不能從源頭上了解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

雖然說古代各方面水平比現在落後許多,但是思想上,早已建立了幾乎完備的體系,而且不只是一家,是百家好嗎?根據各方面限制條件來選擇學習運用,幾乎沒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

4樓:之乎者也

因為中國思想的根源是西元前後那幾百年,後期只是不斷的擴充和解釋,外加貫徹到治國安民、修身養性上,到清朝,沒有外來文化的融合,結果就造成恥辱的一百年。因此古人的思想是理解我們今天思想的最好入手。

5樓:惡魔獵人

為什麼是吧。

的確是有這麼個傾向;不僅是現代有,古代也有。很多古人也傾向向更古老的時代尋求答案;他們也會覺得更古老的時代存有更偉大的智慧型和更優秀的文明,否則也不會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話了(語出明朝張叔大,明朝還不算太古,不過至少代表一種傾向)。

為什麼會這樣?

人類觀察世界,按時光推移算,無非只有三種可能:過去、現在、未來。

咱們來看發明這句話的張叔大——張居正,是個什麼人?他是明朝變法的領袖人物,並且在變法的過程中,毫無意外,他遭到了巨大的壓力。

站在張居正的角度來看,會不會覺得,為什麼?為什麼我要為國家做點事,會有這麼多人反對?這樣下去,國家還有什麼希望?還有沒有未來?

那麼張居正有否可能對人世感到絕望?

當他感到絕望時,他應該向誰求助?須知張居正可是當朝首輔,那就意味著下面有很多人不如他,上面?難道他向皇上求助?那皇上要他幹什麼?

現世已經難以藥救了,這樣下去,將來無疑也是沒有希望的,何況將來還未來,去向將來尋求幫助,有什麼用?

那你說,除了放眼歷朝,他還能做什麼?

我個人就是個很崇古的人,我最喜歡的人名是「顏師古」。

「人們」會向古代去求助,這個「人們」,通常不會是引車賣漿,販夫走卒之流,而是站在階級頂端,力圖運用權力報國的人,或是站在思想頂峰,力圖為人為己尋求個人生答案的人。

這些人已經到達了或有形或無形的高階,向現世人求助?你讓他們向誰求助?現世又有誰能給他們滿意的答案?

何況古時,也確實有些值得當代人唏噓的事情。

這樣嚴格的治下之風,如果放到張居正那個時代,你說他會不會欣喜若狂?令可行,禁可止。他想為國家做事的志向,會不會更順利?

那你說,不向古代求助,又向誰求助?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古人已經歷經了那麼多事,把人能經歷的種種都體驗過了,不向他們吸取現成的經驗,非要自己重新搭建,這是幹嘛?

6樓:江畔之人

如果是想從已知的一條路走下去,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嘛,如果自己找到一條路,就借鑑開路的經驗,或許能在古往今來這麼多人中找到乙個志同道合之人

7樓:巨集度

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託詩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

(出自鍾嶸《詩品》,當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驚嘆人類的所有情感原來可以濃縮在這樣一段話中,古之聖賢已後人留下如此絢麗的文化遺產,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如飢似渴地從中擷取呢?)

8樓:陰陽五行高斌

向智慧型的古人學習是對的。無論人類社會如何發展,人心變化發展的規律是不變的。關鍵是如何辨別那些古代聖賢的書中所寫,是否正確、是否客觀。

那些愚民的內容還是荒謬的,不學也罷。讀讀《孫子兵法》,讀讀《鬼谷子》,讀讀《韓非子》等。至於統治者所編輯的歷史書,或許有些事實,但虛假的、欺騙性的內容也很多,需要很好的辨別力。

9樓:龍小堡

真正傑出的思想家很少,而從古到今是幾千年的文明,其中是時間為單位。足夠長的時間生長足夠的文明。

時代的更迭,追求的價值和文明又不同。真正意義上超脫時代而普適任何階段的思想家是不存在的。只有不斷地完善,偉大的思想家離不開時代的社會意義和現象,思想工作者都如此。

所以形成流派和宗教。所有的流傳和被接受的思想都是廣泛意義被提出的思想。真正革新顛覆傳統的思想很難在當時被認可。

思想的廣泛流傳在於穩定和發展乙個當時的時代。而顛覆則需要時間被認可,當社會發展到足夠認可乙個新的思想,這個思想才具有普遍意義。

就如宗教和生物演化論。等到生物演化論被認可,難道生物演化論又真的正確。只有新的思想家領導社會,才能革新。

那些過往的年代,流傳下來的偉大思想家。偉大的人是很少的,只是出現的時間點不同。將來還會出現,我們也將成為歷史。所以只是學習偉大的人,而不是正真意義上的歷史上偉大的人。

只有社會有足夠的文明,人們通過這些指引發展新的文明。要有足夠的底蘊,加快更新迭代,就會出現燦爛群星。

10樓:小葫蘆的橘子樹

因為許多問題的本質都是一樣的,而古人的見解比較單純,就事論事,不摻雜名利,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有他必然的普適性。而且,經過時間的洗禮,大部分古人的糟粕都被洗刷掉了。現代人的理論什麼的,沒有經過時間的驗證,可能不系統,不完善。

借鑑今人可能未必正確。所以,借鑑古人之經典很有必要。當然了,誰要是不動腦筋照搬古人,那就十分可笑,那叫傻。

借鑑古人看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而不是形式。

我們為什麼要出去看看?

Mara 出去看看是一種教育。會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激勵 會看到美好的風景,激盪。出去看看是一種調劑。新鮮的事物,不同的節奏。出去看看是一種體驗。另乙個場景下的自己會比平時的那個更好嗎?還是一樣還是更? 忌廉獅不是喵 直到長大一點,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去過一些地方才發現原因 因為往往你見過的世面越多,了...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去戀愛呢

Zero Bey 人首先來說是動物 其次才是人 想或者不想談戀愛是作為人的主動思想存在的 而看到乙個異性之後,讓人產生想要戀愛的衝動的是作為動物的本能 赤手屠熊搏虎 偶然看到一句話 人類社會來自於想象的共識。愛情婚姻大概也來自某些想象的共識,未來社會發展,這種共識會被打破,就不會覺得戀愛是應該的了!...

有思想只會比沒思想更痛苦,那我們為什麼要有思想

要有思想是你個人的價值判斷,不是天然地所有人就覺得人一定要有思想。有些人就不覺得人一定要有思想,甚至認為人一定不要有思想。所以,你先要問的是人要有思想的這種價值判斷,你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它是你在什麼樣的教育和環境中習得的?另外,有思想比沒思想更痛苦也是你的個人判斷,沒有說明理由。當然如果我們把它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