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成東 西方文化對「無和有關係」的不同認知?即 無中生有 與 無不能生有 不同認知?

時間 2021-05-31 03:29:41

1樓:skytraveler

瀉藥。但有點沒看懂題,弱弱的問:這是東西方差異麼?

柏拉圖認為知識先存在於人心,後被啟用;王陽明說理在人心。這倆對應你的例子能劃到一類吧?

我只是個IT碼農,聽到無中生有會下意識想到無懈可擊去讓無中生有失效。對,我玩三國殺還行,哲學就算了。

2樓:左右

《中國傳統哲學思潮下的有無之辯-魏晉玄學語境下的崇有貴無》

中國和外國都有認為無中生有的人,也都有認為無不能生有的人所以題主你問題就不成立

無中生有是一種很不好的評價,你覺得無中生有是好牌,大概是三國殺玩多了

3樓:蘇國龍武衛大將軍

無奈強答。

道家認為無中生有,有中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無為天地之始有為萬物之母

可是我不懂《道德經》啊親!

我個人覺得這得從遠古先民思維意識上看待這個問題,或者說我們可以從東西方神話體系看待這個無和有的問題。

東西方神話體系有著相同但也有著本質的不同,西方認為神創世界,先有他們的主,他們的主再用時六天創造世界。東方也認為神創世界,但是我們的神是從乙個蛋殼或者說是乙個點誕生,用時12023年創造世界。但是不同從這裡開始,西方認為大災難需要靠神的引導和恩賜人類才得以倖存。

東方認為大災難,我要靠自己去拯救自己。

我其實是主要是想說東西方思維意識上的不同,再微小的不同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問題答案的影響也會很大。

我有點懵……

強答我都答不了啊……

(莫要笑話我,我會自殺的。我以後再也不要跨專業強答了,捂臉羞愧中。)

4樓:吳君健

這個題目非常的有趣啊,我剛好寫過一篇這個主題的小論文,這裡搬一搬。

首先:中國哲學裡面「無中生有」的概念,不用糾結,就是來自《老子》。就是道家。

我的理解,這兩者其實沒有實質意義上的衝突。

從傳統形上學的角度,是從本體論去講存有。存有當然在先,但是道家的「無中生有」的概念是境界層次的,或者說是從人主體認識的角度去談的。

為什麼「無」是本?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因為道家在談的根本就是「處事」、「境界」啊。他根本不在乎世界的起源或存有的本質是什麼。他的無中生有是為了配合他的「無為而治」的配生理論。

西方古典哲學的路子是從形上學的存有轉入倫理學的善,從理論理性轉入實踐理性,道家則是反其道而行,從實踐理性轉入理論理性,這就是牟宗三所謂道家是一種「實踐性的形上學」。 參考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

學生書局,2015),頁 130。

道家再往前跑,走向魏晉玄學的時候,純粹的形上興趣也加強了,所以你就有了王弼!從本體論的角度,你仍然可以得出「無中生有」的概念,而且這與西方傳統形上學並不衝突。

怎麼不衝突? 請看十七世紀耶穌會來華傳教士利瑪竇神父所著《天主實義》裡面對於最高實體(天主)的描述:

「若天主者,非類之屬,超越眾類,比之於誰類乎?既無形聲,豈有跡可入而達乎?其體無窮,六合不能為邊際,何以測其高大之倪乎?

庶幾乎舉其情性,則莫若以『非』者,『無』者舉之;苟以『是』、以『有』,則愈遠矣」 [明] 利瑪竇梅謙立(注): 《天主實義今註》(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頁 93。

利瑪竇屬於當時士林哲學的精英階層,對以實體本體論為主的士林哲學形上學的掌握絕對是很深刻的。他的這一套概念,源頭是早期天主教神學的一位教父(大神、權威),偽狄倪修斯(簡稱偽狄)。

偽狄建立的是所謂「否性神學」的體系。否性神學的概念,簡而言之,就是因為人理性的判斷不能超越他的經驗(這一點在亞里斯多德那裡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所以當你嘗試運用人的語言去對最高實體(天主)做出乙個判斷的時候,這個判斷必然是不足的。你說天主是「有智慧型的」,你所說的「智慧型」,無論如何不可能完整囊括天主的智慧型,甚至可能夠不上萬分之一,所以你反而應該說「天主是不智慧型的」,因為反對你自己作為人所能理解的所謂「智慧型」,要好過嘗試用你的「智慧型」去限制天主的「智慧型」。

同樣的邏輯,我們必須要說天主是「不善」的,「不公義的」,甚至,這個邏輯發展到極致,「天主是不存在的」。大逆不道啊!絕對的叛逆少年啊!

根本就是神學裡的莊子啊!然而偽狄還是穩穩坐在教父龍頭的位置上。

這個想法,發展到中世紀,在古今第一學霸阿奎納的術語中,就是大名鼎鼎的「存有模擬」Analogia Entis。利瑪竇上課時當然是學過的,最後用中文寫在了《天主實義》一書上。

所以,總之,這個問題有兩種解:

第一解就是根本不要在意道家這種無中生有的形上論調,認清他是在講修為、境界、視野。《老子》根本不在乎形上問題。

第二解,老子不在乎你很在乎,好。這與西方實體形上學並不衝突:從客觀去看,存有當然是本,但從主觀去看,因為我自身認識的缺陷,這客觀最終的實體,從「我」的視角去看,反而像是虛無,而非存有。

5樓:潘正則

語言印歐語系的繫詞結構

在某樣東西 be 另一樣東西

比如花是紅的

之前先要有

花和紅的概念存在

因此歐洲相對來說更注重本體論研究

為什麼東西方文化不約而同地選擇 跪拜 來表達臣服 崇敬之意?

dong 馬斯洛在說到人性的共性的時候倒是提到過這點,更高的空間位置在每一種所知的文化中都意味著更高的心理地位 想不起來是在哪一本書上看到的,也僅是帶過的一句 人類的近親黑猩猩 猴子也是如此。這樣看來,這一點是先天的。沒不知有沒有解釋你的困惑,說了一下我所知的。 因為動物 例如和人親緣關係很近的猴子...

如何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角度分析日式漫畫和美式漫畫的不同?

小彷 我來回答其中乙個不同點,這一點囊括動漫而不單指漫畫,特指超級英雄類。日本社會比較崇尚力量為王這一點。也就是說,不管什麼來頭,誰更有能耐更強大,就臣服於誰。我幹不過你,我就服從你 參照古代東瀛和中華,現在日本與美國的關係 於是在日本動漫裡,貝吉塔貴為賽亞王子,幹不過卡羅特,那麼再不甘,也要 緊密...

了解西方文化讀什麼書

水質紋身 在出國前也讀過很多西方著作,但出國10年了,我認為只有在當地生活過至少5年以上才能對西方文化有個初步認識。而且前提是不跟中中國人扎堆。如果沒有實際接觸過,讀再多書也是沒用的,理解都是片面和不真實的。 魔妃兒 研究生期間讀的史學史與史學理論 但是對西方思想史卻少有涉及。坐等高人提供好答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