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哲學體系是否完整?怎麼讓自己的哲學體系完整?

時間 2021-05-31 02:59:31

1樓:阿道夫盧梭

沒怎麼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反駁上述回答的乙個普遍特點,皆認為體系只有「自恰」(自圓其說、封閉等),實際上我認為良好的體系應當同時滿足「他恰」及「續恰」(可以跟其他理論鏈結溝通、可以被後世繼續解釋發揚,做到乙個開放的體系)。很多哲學家都做到了這點,這並不意味他們的體系完美無缺,他們的完美體系很可能在任意環節被發現錯誤,導致嚴重後果,也可能被整體「正規化革命」。甚至可能在當時被發現錯誤,若干年後又重新提起產生新的解釋。

所以1乙個良好的體系要符合「自恰」「他恰」「續恰」三個特點2即使滿足這三點,顛覆不破的理論也是不可能存在的3在講述任何乙個體系時,還得關注解釋本身或解釋者的視角 QWQ妹子可以去羊村找窩~

2樓:陳熠逹

都是放屁,哲學這東西從短期來看是用來建立和執行借鑑的,從長期來看就是用來被證偽的,完善?有多完善?那是不可能的。

最好的方法是直視真實,凡事實事求是,慢慢的心胸和眼界放開了,等看得懂大多數事情的真假高低就差不多了,別侷限於體系,沒事自己玩禁閉幹嘛。至於方法,身邊有高手可學的話算是最好的,看人家正確的怎麼做,技術專業的話,高手的經驗很重要,然後拳打千遍,自然力道就有了,比形而上的體系好用多了。形而上的東西可以有,但沒基礎或者斷層太大的話對世界和自己用處都不大。

再或者就別想太多,多為身邊人著想,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被世界賦予的,要回報世界就行了。

3樓:祝融

本質的說,構成一切遊戲的元素只有兩種,即資源和交換

資源:資源包括一切客觀的存在一切主觀的存在

交換:交換提供資源變化的動力。

客觀的存在包括金錢、容貌、身體、家產等一切可以用肉眼或五感認識的事物,我們稱之為客體

主觀的存在包括情感、人際關係、時間、知識、機遇等一切無實體存在卻實際作用於生活的事物,我們稱之為主體

承載主體,佔據客體的身份,稱之為載具(下文中載具和身份為同一含義)

法則1:不存在絕對的主觀,也不存在絕對的客觀,主觀與客觀從產生之初便是相互干涉、相互影響的。法則2:

主體可以被客體以某種方式描述出來,如時間的流逝可以被身體的變化所描述。

一切主體和客體都是可交換的,情感是可以交換的,金錢是可以交換的,貨物是可以交換的,資本是可以交換的,乃至原始慾望(性)和現代資本(錢)也是可以交換的。

以最普通的愛情為例,雙方所投入的客體有容貌、身體、金錢以及副產品(即共同活動後產生的剩餘物質,如看電影後留下的票根,過生日送的禮物等),主體有時間、經歷、情緒等。

以白領上班為例,白領所投入的客體主要是身體,主體有時間、知識、能力、情緒、經歷等,公司投入的客體有金錢、辦公場地,公司投入的主體主要是時間。在此類交換關係中,白領獲得客體回報是金錢,主體回報是人際關係、能力、知識等方面的拓展,公司獲得的客體回報是金錢,主體回報是品牌價值、產品口碑等。

法則3:資源提供雙方經過交換,所共有的不可分割的新資源越多,終止交換的成本就越大。如感情中共有的回憶,過去的快樂,共同合作建立的廠房,再比如古代皇室政治聯姻來保證政權穩固。

法則4:資源的交換行為的產生必然是也只會是因為資源對等。如能力強悍的員工被公司招聘,而有門路的員工也會被公司招聘,姿色上等的女性潛規則上位,都是在某些方面提供了對等的資源而產生了交換行為。

本文的目的是?

本文試圖幫助需要的同學更快的以一種可操作的方式感受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文的基礎是?

雖是以看似純粹理性的方式解釋現有世界的遊戲規則,但本質上卻是依託於類似形上學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大實相體系的具體化,一句話描述即「資源的交換本質上是意識的交換」這個留待後述。

該如何使用本文以及本文的後續?

請盡量以遊戲的心態去使用本文,切勿過於認真,過於精打細算。本文以及本文後續所描述的方法更適用於對「方向性的把握」以及「對直覺的重新審視」。

字型標識

加粗表示強調。

第二節:知與行

在出現直接向大腦中傳輸資料的技術之前,獲取知識想來是沒什麼捷徑的。

大體分為兩種方式,從實踐中學習和從書本中學習。

兩者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因為無論從哪種方式獲取知識,最終必須要能在兩種方式中都可表達。

從書本中學習知識,需要能在實踐中運用。從實踐中學習知識,需要能總結描述為書面語言。是謂之知行合一。

根據概述中所描述的基本法,知識作為客觀存在的客體可以被無數身份經由主體獲得,但一旦獲得,就必然印上了主體的印記而變成該身份獨有的版本。

雖然被身份打上獨有的印記,但不代表該印記不可被以某種方式重新去除,從而重新接近客體知識。

作為主體來說,以盡可能客觀的語言描述自己所獲得的知識多少可以讓這知識重新客體化,但由於語言本身就是極具有主體印記的知識,且任何主體獲取知識所依賴的五感也是主體化的,所以,完全客體化的知識是不可獲得的。

也就是說,在身份所認知的範圍內,並不存在真正純粹的知識,只存在被主體化後的知識。

有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那數學公式呢,物理定律呢,難道不是純粹客體化的知識嗎?很可惜,確實不是。數學公式與物理定律如前面所說,屬於已盡可能去除主體印記的知識,但他們依然依賴由身份發現,證明與描述。

作為另乙個身份,你無法進行純粹客體化的實踐。你可以理解並在現實中對這些公式定律的正確性深以為然,可是,他們依然不是純粹的客觀存在。

不過沒關係,好在知識的有效性和意義並不在它是否絕對純粹,而在於它是否廣泛的被以你為中心的大眾所理解與接受。

例如如果你學習掌握了一套家居設計理念和技能,你的每個客戶都說你的設計好且願意推薦自己的親朋好友去做你的新客戶,那你就足夠擔當的起一般意義上好設計師的稱號。

假設在你接觸範圍以外的每個人都不喜歡你的設計,那於你何干?你的世界裡你依然是個人人說好的設計師,你的世界外他們對打上你印記的家居設計作品表示厭惡對你這個身份的主體本身並無影響。

更何況這樣的極端例子似乎並不那麼常見,因為身份與身份之間經常相互影響。

人是一種經常變化的生物。他們的想法經常藉由讀書、經歷、新聞、別人的只言片語,乃至爭執,暴力等一切經驗而被影響和改變

雖然想法經常變化,但大體上看來,每個個體依然有一些可總結與歸納的行動模式,不經常改變。這種行動模式,被稱為性格

法則5:最理想的情況下,每乙個身份不斷的積累資源和交換資源,通過交換,選擇和保留自己所認同的資源,放棄自己不認同的部分。也就是常規意義的follow your heart。

但很可惜的是,雖然性格這種特性看似穩定,卻並不具有自洽性。相反的,組成身份性格的元素各式各樣,也會在不同的場合與情境下產生矛盾的行為。這種矛盾的特性會導致法則5很難被貫徹始終。

為了方便後續描述,我們將這種能貫徹法則5始終的特性稱之為信念

人缺少信念。

第三節:信念

——————2016-06-20

4樓:韓東燃

自己的體系是否完整自己並不難知道。

生活中問題無處不在,你的體系都能輕鬆擺平和理順麼?

哲學體系不完整有兩種辦法,要麼是借用前人的體系,要麼是自己建立一套體系。對決大多數人而言,走前者比較靠譜一些。

5樓:無名之人

體系可大可小,可豐滿可骨感,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能滿足邏輯自洽性即可。

如果再好一點,能為體系各部分留出有機發展空間,讓它最後別不得已自殺了。

若能擁有乙個屬於個人的較完整的哲學體系,

這裡想借用李安《飲食男女》中的一句台詞:

"人生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組建哲學體系也是這樣的,不能把形上學的那塊、認識論的一塊、價值論的小塊都準備周全了,才著手開始搭建體系大廈。

而是需要一邊在大量的閱讀與思考中,不斷的整合模組資訊,同時嘗試著勾畫描摹建築體系的藍圖。凝神思索畫一部分,然後把初步整合過的建築模組放上去比劃比劃,大小質地適不適合,需不需要改進?這樣的反覆的積累,嘗試,修改,再積累。

哲學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同自己的閱讀思考經驗相伴,不斷嘗試摸索的過程。要帶著目的去閱讀思考,批判質疑,不要被已經印成白紙黑字的思想和結論牽著思維脈絡走,那樣走出來的依舊是人家的老路。

「道不可須臾離也。」

我也比較喜歡胡思亂想,共勉~

6樓:蕭亦執

真正接近「完整」的哲學體系應該就類似於黑格爾的那種無所不包的形上學了吧。其實說乙個人有思想體系並且較完整,首先在於他有比較獨特的核心觀點,進而能夠在廣泛的領域內推演並延伸出一整套的具有邏輯連貫性的學說。所以至少覆蓋面要廣,各個觀點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係,並且不自相矛盾,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有鮮明而獨特的核心觀點(要不然所謂體系也毫無必要了)。

你可以考驗一下自己

美本體系怎麼判斷應不應該withdraw一門課?

八月夜 一般來說的話,可以先和教授商量一下。其實教授們剛剛走馬上任的時候也很忐忑啦,有些人會裝作很嚴厲的樣子來掩飾內心的不安,實際上多教幾年有經驗了之後還是很nice的 話說回來,我感覺本校畢業的phd相對來說會對學弟學妹們溫柔一些,而且水平也比較高。 如果肯定達不到預期成績就withdraw 或d...

怎麼判斷插座是否安全?

simon西蒙電氣 要判斷插座是否安全,需要觀察以下幾個方面 1 一看材料 材質是決定乙個插座安全效能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場上比較常用,安全效能較高的材料是PC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優異的電絕緣性,有著自熄 阻燃 無毒性等優點,在正常高溫120 以下60分鐘內不燃,超高溫度850 以下,離開明火15秒內熄...

怎麼判斷世界是否真實?

重心 世界是為 我 而存在的。無論世界真不真實,如果對 我 的現實生活沒有任何影響,那問題本身就沒有任何意義。同理,一切對於物質的精神人生的世界的思考,都要以人為本,離了 人 這個出發點,都沒有任何意義。 半夏微晴 想問這個問題就搜到你已經問了。你說的就比我想的清楚多了 同道中人啊 就像一位匿名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