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教育孩子看懂一兩本書就夠了,生活中大多父母是看了很多書,還沒有教育好孩子,為什麼呢?

時間 2021-05-30 23:58:25

1樓:行走的參雞湯

人,是何其複雜的生物體,社會化程度如此之高,為人父母的,自己的人生又過得如何呢?

育人,道相似,卻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是可以普遍試用的。因為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所以每個父母,面對的都是新課題。

對於孩子,父母的本心和立場太重要了。他們那麼弱小需要照顧,他們那麼萌,需要很多愛,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無比,需要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和發現。他們從不是誰的私有財務,不能按照規劃生長。

在他們的生命裡,父母不過是個領路人,是個陪伴者。年幼時,父母是他們的奧特曼;年少時,是他們心中的燈塔;青年時,是他們疲倦時的港灣;中年時,是他們心中最深處的溫暖;最後變成他們的牽掛。

父母的所有努力,都在為他們離開,遠行做準備。

2樓:秋水無痕

說到對孩子的教育,我也是以平常心應對。我家老大右小時在外地上的是雙語幼兒園,基本上是在玩中學,就報了個幼兒園裡的舞蹈班,後來中班報了快心算。到小學回老家這邊,剛開始連聲調都不會,後來我晚上帶她去散步時,就教她辨別,所幸她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很快,沒多久就追上別的孩子了,我陪伴兩年,我和孩子就像朋友一樣相處,聊天,伴她做作業,帶她出去遊玩。

後來,生了老二,重心偏移,就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管老大,不過這時的老大好多好習慣己經養成,比喻每天放學回家,都是先做完作業,吃完晚飯,再去和小朋友們玩。記得有一次,都快到晚上九點了,老大還沒回家,平常這時老大早就回了,後來我就帶著小的去找,結果在超市裡新開的書攤上找到,她們一起還有其她倆個,從這以後,老大喜歡上了看書,每天晚上都要去看書,再後來我就買了些書給她看,小學階段,老大的學習習慣比較好,自律,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會表揚她,上課聽講認真,作業寫得好等等,如今,老大初中了,自己能管好自己,經常跟我聊學校裡的事,還有對未來的規劃。前兩天,跟我說,她們班主任,是位年輕男老師,教學方法不行,天天壓榨她們,背,默寫生物地理,這不還有二十來天,地生要終考,我就說老師的初衷沒錯,只是方法不對,目前沒有更好的方法,只有去努力適應。

3樓:張林春

您看過在泳池邊看別人游泳,不下水就學會游泳的人嗎?我沒看到過。

父母看了很多書,但看懂了嗎?運用到生活當中了嗎?自己做到了嗎?

言傳身教,身教永遠大於言傳,有句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孩子是看著我們大人的,我們大人如何工作、如何生活、有什麼習慣,孩子都會模仿的。

如果我們大人沒有改變,單純的讓孩子改變,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只有我們大人看懂了這本書,並且自己親身實踐過,才能引領孩子一起來改變。

教育孩子是乙個長期的過程,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是給孩子優秀而健全的人格。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先做到優秀,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4樓:先讀APP

這就是「知道」和「做到」的區別。

教育孩子是乙個知行合一的過程,看懂一兩本書可能在「知」的層面提高了認知,教育孩子,是乙個「行」-「知」-「行」的不斷除舊履新的過程,也是乙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能夠願意看懂一兩本書,這種行為已經好過很多不看書,只要求孩子進步的家長。

比如育兒精典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其中有很多好方法,但是執行出現偏差,效果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差的不是好方法,而是好家長。

擁有願意不斷自我成長的家長,就是孩子的幸福。

先讀,讓一部分人先讀起來。

5樓:風清雲淡19811213

看書學習是好事情,但如果看書學習的東西沒有拿到生活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或者運用後沒有反思,效果仍然是不好的。

打個比方說,有爸爸媽媽看了《自驅型成長》這本書,明白了作為父母要成為孩子的顧問,而非監工。

這個道理在書中是看明白了,但是在生活中碰到孩子具體問題的時候,又不自覺地認為孩子沒有辦法為自己做出好選擇,於是再次陷入監工模式。

看了書後遇到問題還是用舊有的思維模式去行動,甚至連停下來再思考一秒都沒有,這樣看了書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說我們真的想要通過改變自己去改變教育孩子的狀態,那我們在看了書後,即使還不知道怎麼用,那也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先停下來。

先不要急著去處理,好好去想想這件事情可以用自己學過的什麼知識去解決。

如果沒有想到,還有沒有更好的人可以求助?或者我再把學過的內容溫習一遍,看能不能找到好的方法解決?

其實很多孩子的問題並沒有那麼著急,如果不牽涉到人身安全,我們緩一緩再處理,完全是可以的。

如果我們看了書,連先停下來想一想這一步都沒有去做,只是按照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去處理問題,書看再多也是沒有用的。

如果我們願意先停下來想一想,不要那麼衝動,其實往往我們就能找到比衝動之下做的決定要好得多的方法。

如果每次遇到問題都能夠這樣處理,漸漸地,我們從書上學到的東西就能拿到生活中去運用了,而且我們的暴躁情緒也都能夠被控制住。

然後第二步也很重要,就是我們在處理完一件事情過後,是要進行反思的。

反思自己這件事情哪些地方處理得比以前有進步?哪些地方處理得還是不夠好?下次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如果有了這樣乙個反思過程,學習的東西才會沉澱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否則只是看書卻不運用、不反思,看再多的書也沒有用啊!

那些看了一兩本教育類的書籍,卻真的學會了怎麼教孩子的家長,首先他在教育孩子上估計本身存在的問題不會很大,相當於這一兩本書能夠給到他一些補充和啟發,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然後,他看到的一定是好書,好的教育類書籍也是一本頂十本呀!一本好書能抓住最重要的教育精髓,而這些真正掌握了,本來就可以教好孩子。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他看了過後把精髓拿去用了,而且用得很到位,用到了極致,並且舉一反三,擴充套件出了更多教育孩子的心得、方法。

這些大約就是即使看一兩本書也能學會教育孩子的真實原因了。

6樓:會飛的大象

因為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看書也許能改變一些認知,增長一些知識。但覺察,才能讓你知道你是什麼樣的父母。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7樓:微微

社會是變化的,教育也是變化的,時代不同,管教不同,學習也要跟進。

「家校共育」,「親子陪伴」,「學習氛圍」。越來越多的宣傳凸現家長的重要性。所以家長越來越累,越來越焦慮了。

以前「術業有專攻」,現在家長要「全攻」。

手機不看了,電視不開了,捧起書本了,氛圍達到了。

期待的效果呢?一聲嘆息,哎!不理想!

為什麼父母看了很多書,還沒有教育好孩子能?

通俗點講,父母看書就是練功。想要孩子武功高強,你想傳輸六七成給孩子,起碼自己得有十成功力吧?還得爐火純青,游刃有餘。

自己只是練了功,而功力沒達到,練得走火入魔了,還自己覺得到十級了,就積極的傳輸給孩子,那孩子走火入魔的更快。

還有就是真的練就了絕世武功,就是看懂了很多書,還要看孩子體質是否適合?馬步還沒紮好,內功口訣還沒背熟,你就強行輸入強功,孩子肯定心脈俱損。

所以要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孩子,還必須客觀的認清,不能是自己以為。然後找對方法,方式,對症下藥,還有教育不好?

8樓:簡兮

看多少書與教育好孩子也沒有直接關係。這就像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愛看書,卻沒有幾個好作家。會看能看不等於會寫。看教育的書不等於會教育。

會教育的人也未必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現在青少年中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追溯其家庭,教師和醫生家庭的孩子出問題的概率很高。

如何很好地教育孩子而且避免說教?

精英特之精英 我覺得,教育孩子主要有 愛心 耐心 細心 然而,最重要的是 耐心 和表揚。愛心一般情況都是有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耐心和細心就沒有了,沒有細心也是正常的,要做到細心很不容易,即使做到了,沒有耐心也是沒有作用的。為什麼呢?作為父母應該都會有體會,孩子是需要反覆教育的,你說的過...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技術,也有人說,教學是一門藝術,你怎麼看?

韓大夫 豐子愷先生曾有一種說法,說人在追求一件事的時候,會經過三個層次。物質 精神 靈魂。教學當然可以是一門技術,如果目標是保持至少達到某種教學效果。工程教育認證 BOPPPS模型等等都含有技術性,甚至是一種本質屬性。現在的教學是兩個群體之間之間的事。教學團隊 學習者群體 雙方需要協作完成。如果雙方...

為什麼說教育孩子應該從放下期待開始?

完形教育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兩條平行線,一條是 期待 一條是 現實 這兩條線之間的距離越遠,你的痛苦就越多。人生的痛苦,大多就是期待和現實不匹配造成的。養育孩子也一樣,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個性不同,仙人掌永遠也長不成玫瑰花。如果乙個父母的期待是玫瑰花,但恰巧有了乙個仙人掌的孩子,那麼可能父母畢生致力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