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漁父的話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30 14:32:29

1樓:中文百人一首歌牌

哲思類的東西,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主要看個人的理解了,三觀不同看事物的角度觀點就會不同。

個人覺得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遵循漁夫的處世觀。達者兼濟天下,窮著隨波逐流。

但遇到底線問題時,生命不足貴。

2樓:zzzzzzzzzqh

漁翁屬於人生難得糊塗。

屈原是我什麼都看得清,但我很痛苦我無力改變現實。

屈原面對濁世決定堅守自我,我要和你們與眾不同,我要清高。

漁翁面對濁世,屬於歐陽修,人之從太守而樂,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乎的哪種,他會行為合流,但漁翁精神並不合流

3樓:李天達

屈原和漁夫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世觀。

這篇文章據考證很可能是屈原本人所作,而依我看這位話語蘊含智慧型的「漁夫」也不一定確有其人,此文亦可理解為屈原自己兩種思想的對抗。屈原自己也未去評判究竟哪種處世觀更正確。

畢竟被流放了多年,眼看著百姓顛沛流離卻無能為力,「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這種形容詞都不足以表達他內心的痛苦。人在痛苦久的時候往往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一種能讓自己不那麼痛苦的哲學思想會占上風,就像屈原耳旁漁夫的話語。

可貴的是屈原真的是持之以恆,他始終很清醒,知道自己如果像漁夫說的一樣「淈其泥而揚其波」可以活得輕鬆得多,可是他選擇堅持,因為心中強烈的信念,甘願為之付諸一切。

這兩種處世觀概括起來是這樣的,漁夫:隨波逐流;屈原: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屈原那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說得確實有底氣,而且邏輯看似荒謬,慎思之卻極為正確。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落到如此田地都因為與眾不同的信念,被漁夫批評為「深思高舉,自令放為」,但這種痴愚般的念頭永不改,因為他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到其實不錯在自己,而錯在整個世界。

這不是因為屈原有潔癖,或是念念不忘他貴族出身,而是因為他堅信他的想法是正確的(史實證明也確實如此),楚國在滅亡而別人都置若罔聞。我一直認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一種極其可貴的品質,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實在太少,在我看來屈原做到了。

若論優先順序,屈原將國家的興亡,自己的理想、信念至於生命之上,而漁夫的哲學毫無疑問不會把任何事情排於生命之上,為了活得更好,其它一切都是可以變通的。

最後漁夫拋下的名言也是讓屈原無言以複:「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乙個近乎完美的暗喻,意思是無論世界如何變,都能在其中找到和諧共存的方式,而估計按屈原的邏輯看,若水渾就只能選擇渴死或溺死了。

歸結來看,屈原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而漁夫十分現實。

兩種處世觀也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局:屈原在楚國覆滅時悲憤地自投汨羅江,兌現了他「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的預言,而漁夫依然無憂無慮地活著。

亂世和腐敗王朝真的不利於理想主義者生存,所以屈原一生注定是悲劇,但我認為他能把信念堅持到最後一刻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值得敬仰,因為真正的偉大不是在對自己有利時做正確的選擇,而是在即使對自己百害無一利的環境下依然堅持正確的選擇。

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結局: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人們還設立端午節來銘記屈原,而漁夫早已被遺忘。

在我看來可惜的是,當今中國紀念屈原主要宣傳他的「愛國主義」而不是那份清白與倔強,而漁夫的「若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的生存哲學卻默默被廣大中中國人所接受並踐行。

4樓:水木山城

這些年,特別是學生們還真是更感謝屈原老夫子,魯迅讓吾輩在中國式語言教學中吃盡苦頭,可屈夫子可給了我們一天假期啊。

以今日人們的眼光看,屈原挺腐,嚴重道德潔癖,更是死心眼的可笑。漁夫簡直就是實用人生大師嘛。

但似乎今人忘掉了屈原最重要的乙個身份特徵,他是乙個貴族。有人說中國的貴族精神自宋以後就消亡了。那可能中國幾百年來就不認識貴族精神的原貌了。

據說泰坦尼克沉沒之時,有不少所謂的紳士,也可用今天的說法叫裝X犯,放棄生的機會,選擇死。據說這是歐洲貴族精神的體現。

中國也有文天祥、譚嗣同,捨生取義,特別是文天祥,以今天的觀點,元蒙也是中華的乙份子,大概包括岳飛,連民族英雄的名號也要被取消。

屈原甚至不象文天祥還有青史留名的念頭,他只是忠於自己做人、做事,做為乙個貴族的信念與原則,他真的是死給自己看。

估計,在屈原的心目中,活著不是第一位的,在漁夫的心目中,活著且要舒服的活著一定是第一位的。這是南極與北極的兩個人,似乎是雞同鴨講。

有趣的是,漁夫真的是想好心開導一下屈大人,好歹心意盡到,不聽拉倒。那麼,掉頭離去、晚上還要喝上二兩的漁夫,是否心中有那麼瞬間也會閃過對屈原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油然敬意呢?

有趣的是,人生都不過百年,捨身取義的不過少活幾十年,看清世事的漁夫也不過多活幾十年。

假設,讓今天或者過去千百年來的千萬人來選擇是做屈原還是漁夫,是做文天祥還是洪承疇,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會選擇做漁夫及洪大人。

這百分之九十九的千萬中中國人中,又有多少人會心存對屈原的敬佩而不是嘲笑呢?

詩人北島有句詩,好象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所以,知不可為而為之者,是神經,也是精神。刺眼、讓大多數人不舒服的精神。

5樓:致心

骨子裡是屈原的人成不了漁父所說的聖人,骨子裡是漁父的人成不了像屈原一樣給後世人類乙個偉大憧憬的夢幻豐碑,在人類社會的大系統裡,每個人無論是選擇屈原或者漁父,其實也只是歷史的棋子,靈與肉,生與死,黑與白,只是任何系統中存在的相生相剋的因素,都要有,都做不到單一存在

6樓:

漁父說,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才是好貓

屈原說,道理我都懂,可是臣妾做不到。

漁父是大哲學,屈原是小執著,屈原的堅持不是因為看不透,而是因為精神潔癖。

7樓:周富豪

古時中國以德育人,這便使人比較注重道德的修養,屈原的做法顯然遵守了這一點,也就是聖人的標準,這偏向儒家的思想

而漁父的做法則是比較客觀現實,更偏向道家的思想

8樓:「已登出」

顯然是漁夫啊。。。

屈原這種。。。有點挫折就自殺的人,不知為啥還有人稱讚。。。

尤其是那句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太NM裝逼了,丫有什麼功績可以說這麼一句?丫的政治主張不就是為了自己公升官發財嗎。。。

最後政治鬥爭失敗了,來這麼一句。。。實在是。。。令人不齒啊

怎麼理解asura(阿修羅)電影裡最後的話?

我思故我在 先談談這句話與佛教理論間的關係。雖然這部電影有很多佛教背景,主角也是佛教裡說的阿修羅道,但是最後的主題卻很佛教的理念有很大差別。在佛教裡,人是由心跟肉體組成的,肉體會死亡但心不會,心只會在六道中輪迴。所以佛教認為人的本性在於心不在於肉體。心因為各種罪業而在六道輪迴中受苦,只有解除罪業才能...

如何理解愛因斯坦的話 所謂物質 世界 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 ?

黃冰楠 哲學上,時間是抽象概念。物理學上時間是七個量綱之一。其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另外時間的方向性是有物理體現的,比方說熵的總量會隨著時間而增加,也就是說一開始宇宙是有序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無序化。這就體現了時間在客觀世界是單方向的。所以這麼說來,物理學中其始終都是乙個量綱,量綱是...

和別人交流,經常不能瞬間理解別人說的話,導致溝通困難

狗年旺旺旺 思維的問題。要麼就是你跟別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所以對話總是銜接不上。或者對方水平高於你,你感覺每個字聽懂了但又似是而非。解決辦法就是改變思維方式,勤思考 粗淺且快樂 我認識這樣的人,他說每次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反應一會,別人說的太快就不能理解很好,根據我的觀察,就是性格的問題,這也跟個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