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伽利略的 伽 字讀作 ji 而不是 g ?

時間 2021-05-30 12:52:45

1樓:大馬林將軍

因為j和q屬於g和k行,就像日語的tsu和chi屬於t行。

同理的有x屬於h行,所以沒有hi、hv、hia、hie、hve、hvan、hian但是有xi、xu、xia、xie、xue、xuan和xian。

2樓:

詳細解答請參考其他答主。

我來個簡化加搞事版。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地球上最常見的子音[k](拼音g)

和最常見的母音[a](拼音a)(暫不論其前後準確位置)拼起來的音節[k a](拼音ga)(以及送氣版[k_h a],拼音ka,擦音版的[x a],拼音ha)

在普通話音系(按規律演變,不計邊緣音節)裡是不存在的

(然而話說最近流行起來的,似乎也還不錯啊

3樓:齊格

顎化音。普通話顎化音更多。但也有方言顎化普通話沒有顎化的例子。

普通話顎化,而吳語沒有或有不顎化情形的一些字:

家加假佳嘉架價嫁夾擠教校交界江講覺豇膠攪街階芥吳語顎化而普通話沒有顎化的一些字:

貴鬼櫃龔龜歸

吳語和普通話都顎化,在其他部分方言裡沒有顎化的一些字:

將降獎姜槳醬酒九繼記機巾軍金今句介

吳語和普通話都沒有顎化的字:

狗勾工共公宮恭

4樓:宋寧世

普通話的g/k和j/q應該是縈繞在中國的外語譯音史上的經年爛賬了。

本來按照一般規律,濁音消失,普通話用全清和次清,即不送氣和送氣清音來對應外語的清濁,這點至少在b-p、d-t上沒什麼問題。到g-k這組上,雖然普通話的團音發生了顎化,但按規律仍然應該是平移到j-q上,即ga-jia、ka-qia、gi-ji、ki-qi。

到近代,當時的官話人群可能已經發不出ka、ki、ga、gi這樣的音,但接觸外語時卻會極其頻繁地碰到這些音,畢竟k/g這組音太常見了,中古漢語裡面見母也是第一大聲母。最後當時的人應該是採取了k/g合併,ka/ga統一為jia,ki/gi統一為ji的反常規音譯方案,即完全不區分這一組的清濁。這個痕跡應該可以在當今世界各國的國名和老地名譯音上反映到,這些譯名幾乎都是用jia、ji來統一代表ka/ga和ki/gi,比如「美利」和「英利」,這裡乙個是American,乙個是English,這兩者就是典型的沒有分k/g,一律歸入j聲母。

PS 其實翻外來語cat這樣的音節是中間加介音i應該是比較正常的現象,日語也是轉成kya,而kia這樣的音很容易就「軟化」成jia了。

因為譯音不分k/g,像Madagascar這種兩個都有的,就只能一律翻成「馬拉加西」了。

還有乙個問題可能是,q這個聲母整體被外語的ch、dge這兩個音用了。這一類聲母本來可以歸zi、ci這種尖音管,但近代尖團音合流,這些音也被歸併到了ji和qi。當時的人最後只能用聲母j整體管團音k/g,聲母q統一管ch/dge,但實際上ch/dge這組的翻法還要亂,尤其是濁音dge(英語的j),有翻成q的(George Washington-喬治·華盛頓),也有翻成j的(Jane Austin-簡·奧斯汀)。

甚至有時候s-z這一對裡的zi音也會在j/q裡面插一腳,比如Zidane-齊達內這種。最後搞得j/q的譯音異常混亂。

應該是到比較晚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外來語音譯時團音k/g不分的問題,於是找來了乙個「卡」字,並給它專門安上了「ka」的音,類似的還有「喀」「咖」。「卡」這個字在古代可能是個生僻字(或者是方言用語),甚至在《廣韻》裡都沒收,到現代以後才成了外來語翻譯的高頻用字,甚至以ka取代了其qia的本音。現代的ka音,尤其是人名轉寫,基本全部按「卡」處理,而見不著老地名、人名翻譯裡面大量轉成「加」字的情況。

而ga音雖然有乙個湊出來的「嘎」字,但主流處理仍然是譯成jia,例如Gary Cahill-加里·卡希爾,這裡面起碼Ga和Ka是可以區分了。

於是jia-ka這一對至少跟b-p和d-t對應上了。但gi和ki在目前的外來語翻譯裡仍然沒有區分,現在依然是統一轉成ji,只是ki一般轉成乙個陰平聲字「基」,gi轉成陽平聲字「吉」,這個倒有點中古漢語演變規律裡濁音變成陽平的意思(zi變齊、jo變喬也有這種思想,甚至其他濁音用字像德、伯、格等也有這個意思)。

對於這個「伽」字,它本來應該是中古的全濁聲母字,對應到現代音是陽平聲qie,可能很早以來就是設計來轉ga音的,至少翻譯佛經的梵語文獻的時代就出現了,而且現代漢語裡面其實允許這個字讀ga音,比如對應希臘字母的gamma的伽馬射線、伽馬函式,所以伽利略讀ga利略應該是可以的。但估計早期外來語音譯ka/ga不分的問題影響太大,寫作伽讀作jia的習慣一直保留了下來,就變成今天這樣了。

5樓:

「伽」作為音譯用字時,基本上都是對外語的 ga 音。除了伽利略,還有瑜伽也是。新加坡的加本來也是 ga。

二十世紀以前,中國基本上只有東南沿海會接觸到西方人,以外國傳教士為主。很多早期的音譯都是在這些地方誕生的。「伽」在粵語、客家話讀 ga(吳語似乎也是吧),在閩南語讀 gia,所以用「伽」對 ga 音很正常。

但是,當這些音譯詞進入普通話以後,應該按照普通話中這個漢字的音讀 jia,還是參照原文讀 ga 呢,就亂了,大家都有理。最終就是有的讀 jia,有的讀 ga。

6樓:王贇 Maigo

感覺這個「伽」字就是乙個亂攤子……

把外語的 ga 譯成漢語的 jia 是很常見的。如果最初選了「加」這個字,就沒這麼多事兒了……

為什麼吳語中 日本 的 日 讀作 zeh,而不是日字本音?

典型的文白異讀,白讀就是吳語本來的發音,而文讀則是模仿官話的發音,一般來講,近代以降的新詞彙與文言詞多用文讀。最常見的還有 小人 小孩 和 人民 的 人 字讀法不同,二 和 二十 的 二 字讀法不同。 高見裡 日字本音 是什麼?日 讀zeh是文讀層,讀nih是白讀層。歷史久的漢語族語言都有文白異讀現...

為什麼都推薦田英章的字而貶低龐中華的字?

beretzzz 其實一定要評出高下是蠻無聊的事情,都是優秀的書法教育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侷限性,不同階段根據自身喜好選用就好。就像上學是從小學中學大學過來的,無論是學龐中華,田英章,啟功,都是很好的指引者,如果是過來人,回來批評自己的老師,那就是學習者的問題了 龐的字太醜不至於,我小時候練的就是...

為什麼蝸牛的 蝸 字和鐵鍋的 鍋 字不讀 gu 而讀現在的讀音?

在隋唐之前,黃橫,京涼,化貨 等字的韻母是一樣的,可以押韻,區別只是r介音的有無。今天普通話讀o的,在以前讀a,比如 歌 ka,波 pa 讀a的,以前讀ra,麻 mra,家 kra 你說的 媧 krua 剮 和 鍋 kua,在r介音消失的過程中,不帶r的a變成了o,造成今天的不同韻。其實台灣的 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