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舊學功底?

時間 2021-05-30 00:34:11

1樓:

背誦元典,沒有別的辦法,舊時代讀書人都是這麼做的。

劉世南《在學術殿堂外》:

對主要的經書(「四書」、《詩》、《書》、《左傳》),子書(《老子》、《莊子·內篇》、集部(《文選》《古文苑》《古文辭類纂》中的名篇),必須熟讀成誦。

……大抵經部要能熟讀《詩》《書》《左傳》全部,《易》《禮記》的部分,其餘細看。子部熟讀《老》《莊子·內篇》《荀子》的部分,其餘細看。史部熟看前四史的紀、傳(包括世家)。

集部主要是《昭明文選》的詩、文,《文心雕龍》要熟。

2樓:

私以為這個問題的措辭需要修改。「培養」換成「補上」比較好。因為培養的物件是幼兒,而不是能上知乎的大人,如果是大人培養,容易變成興趣愛好,有淪為娛樂之嫌。

如何補上功底?會更有謙遜求學之誠。然而「舊學」也不甚妥當,「舊學」之稱是跟新學對應的,稱「舊學」讀來難免有喜新厭舊、新好舊次之暗示,故另換一名:

中國古典學術。於是問題變成:

如何補上中國古典學術功底?

3樓:吉金文存

易,群經之首。只是學易不能從讀那個周易開始。從陰陽五行干支六爻律曆開始。

其次是說文。這兩方面有了基礎再重頭開始四書五經、諸子等那是正路。要麼是童子功從小背熟四書五經諸子,再倒過來,現在這個社會好像不太可能了。

4樓:gm zeng

舊學是什麼?舊是個什麼概念的舊?這和國學一樣都不是良好定義的概念,都是個有人緬懷,實則基本沒人配稱自己做得到的「一事之不知,X(儒)者之恥」;古典文獻學(歷史文獻學)的概念稍微明確些,小學又稍微明確些。

你可以說這是西方術語、學科體系下對傳統研究的肢解,然而傳統研究怕是沒人配做得起了。

如果清代樸學也是新學(樸學的追求有點接近所謂「新學」),那舊學就是,把經史子集各類書,不避野史讖緯、三教九流,都雜七雜八或背、或記住,想掉書袋就掉書袋,想拆人家七寶樓台就拆得動,閒來無事寫寫詩文,做點考證,編編類書,如王應麟、楊慎、顧炎武一般。

不過這類就不要想了,最差的楊慎的水平,當下成名、未成名的「大家」怕都做不到(能攻其一隅不算比人家博學),將來的學者一般只會更渺茫。

如果指舊學一隅的鑽研,那還是老老實實按課本、課程來,參考歷史學、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或漢語言文字等的課程安排和參考書目。

5樓:

舊學功底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對文獻的掌握程度吧?如果這樣的話從目錄學入手比較好,就是之前有朋友提到的《書目答問》那一類的書,繼而可以讀《四庫簡目》、《四庫總目》。

6樓:華喆

看了題主的問題,又看了一下題主對自己情況的介紹,其實題主的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

要滿足題主的需要,方法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在一些基本經典上多下功夫,不要太考慮自己的專業。換言之,犧牲專業打基礎。本科階段其實專業學習意義不大,打個好基礎對於以後的深入專業是很有幫助的。

我自己本科的時候全班倒數第一,除了差點沒能正常畢業以外,也沒有什麼不良影響,一樣考了研究生。

前面諸位老師回答的內容,建議都是很好的,做起來的話都會有提高,但是也有不是很靠得住的地方。常規意義上的舊學是沒法教的。這東西一是靠薰,二是靠練。

沒有老師指點不行,完全亦步亦趨跟著乙個老師學也不行。很多東西要自己動手寫才能明白。現在真懂這方面的老師,不是沒有,但是一則是不好找,二則是人家未必有這個精力去點撥你。

關鍵在於這方面的訓練跟現代學術的訓練有些地方是正好擰巴過來的,所以學起來投入很大,結果學了以後多半也用不上,生疏了等於白下功夫。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現在的研究者最缺乏的是如何讀解文獻的能力,傳統舊學的功夫其實也就是個花邊,並不是那麼重要。

看了很多老師的回答,不得不補充一下,舊學跟小學或者古典文獻學不完全是一回事,而且現在的古文本實在不是舊學。

所謂舊學,是相對於西方學術分工下形成的新學術而言的。新學術與舊學的分別,某種意義上大家可以去看傅斯年《史語所工作之旨趣》,傅斯年在裡面批判的就是舊學。

所以大家說的,版本目錄也好,小學也好,這些都是基本功,是舊學裡面很重要的部分,在新學術裡面同樣重要。

那麼舊學是什麼,這個很難描述出來。我們只能通過新學來看舊學。簡單來說,傅斯年說的,我們不是讀書的人,我們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我們把這句話概括起來,就是說不是單純以知識積累為目標而讀書,轉而強調讀書是為了研究與解決問題,這是新學術相較於舊學的突出特點。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舊學與新學術的關係,就好比中西醫。都能解決問題,但是思路、手段、目標都有不同的地方。像北大歷史系,就好比典型的西醫,其中幾位老師,比如辛老師、法王和已逝的浦江公,他們就是西醫治病偶爾開一些中成藥,但終究還是西醫。

古典文獻專業裡面,大部分是中西醫結合,西醫的底子給你加點針灸之類的,效果好與不好,大家自己心裡有數。

舊學的起步訓練方式,基本是年譜、箋注與各類文體寫作,注重的是自身知識的積累以及敘述、論理的條理和措辭。這些文獻學裡面也有,但是受限於現代學術規範,追求的是新材料、新觀點、新事實、新問題,跟舊學看重的點大不一樣。現在的學者大部分人沒有經過這種訓練,說句實話,寫信能把抬頭寫合適的都是鳳毛麟角。

7樓:

歷史學是一門技術,沒有好技術,很難談好情懷。

知識性的東西,可以依靠《書目答問》,給個大致的方向。然後一些看到的比較細碎的東西可以善用搜尋引擎或資料庫,建議看看圖書館有沒有買愛如生的古籍全文庫。

技術的話,可以看清代三本名著:《廿二史札記》、《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異》,多讀多揣摩人家的方法。

然後要定期關注諸如《歷史研究》之類的雜誌,看看別人有什麼新發現。

金庸的史學功底如何?

緲靜 外行裡可說拔尖,但別往學術領域和專業靠這個吃飯的人裡面推,畢竟有些東西可以說內行外行研究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種東西了,而你外行搞得各種東西基本是內行肯定的或者被內行淘汰了的 瘋未覺 我覺得很多人陷入了乙個誤區 愛好者和學者是同一領域的兩個不同的方向。就像街球手和職業球員一樣 乙個注重花式乙個注重實...

如何提高中文功底?

知識混子 我覺得可以再加上一點,嘿嘿,就是找乙個喜歡的作家 最好是文化大家 後,將他的幾篇評價較高的文章,進行轉殖模仿,保持句式什麼的一樣,不同的主題,這樣比較好玩,語感也自然而然來了,這是我乙個老師的方法,不知道有沒有用嘻嘻 不能更同意,我英文賊差,但大學時有科翻譯A 英譯中 竟然拿了A,到了下學...

如何提公升自己的文案功底?

金大門 不管別的人是如何怎麼去寫文案,構建文案的思路,但是如果按照文案三要素 背景 衝突 答案去寫你的文案肯定不會錯,特別是對於剛進入文案這個行業的新手來說,掌握文案三要素的真諦將會受用一生。看到巴巴拉的 金字塔原理 的小夥伴都知道,裡面其中一張說到,我們進行表達或者演講時都應該把自己清晰的思路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