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裡,冉阿讓作為最底層的人最後當上了市長,雨果是否誇大了當時的社會公平?

時間 2021-05-29 23:44:50

1樓:道可道

冉阿讓成為市長,是對照中的產物,符合浪漫主義文學的特色。

時代與個人的對照性。

冉阿讓的人生軌跡其實與大的社會背景背道而馳。

《悲慘世界》全書的故事主線,跨越波旁王朝和奧爾良王朝兩個時期,加上以回憶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拿破崙帝國,《悲慘世界》全書實際上呈現了三個時代。

毫無疑問,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是歌頌帝國,貶抑王國的。

但同時,作者卻又巧妙地將冉阿讓的人生軌跡與歷史發展相錯開:在革命的時代,冉阿讓因為貧困偷盜麵包,鋃鐺入獄,法蘭西最為輝煌的年代,卻是冉阿讓人生中最暗無天日的一段日子;2023年,這個法國甚至世界歷史上特別重要的時間點,復辟之年,法蘭西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卻成為了冉阿讓重新開始的起點,他本人也在波旁王朝時期進入了人生的巔峰(成為市長)…細細品味,很有意思。

個人認為作者如此進行對照設計,是為了說明即使在最為昌明的年代,也不會擺脫飢餓與墮落;即使在最為黑暗的年代,也一定存在希望與人性的光輝…這是非常突出的浪漫主義特點。通過這一時代與個人命運的對照,可以直接昇華到作者在《悲慘世界》中想要強調的「人道主義」之上。

一家之言。

2樓:沐沐

首先,你的觀點太偏頗,乙個人的過去,代表不了ta的現在與未來,尤其是在ta覺醒悔悟之時,他勢必將與過去徹底告別。

浪子回頭金不換,能夠懸崖勒馬,幡然醒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還會是意義重大的。

當冉阿讓在荒原上放聲大哭下定決心改變之時,他就不再是那個卑鄙無恥的惡棍了 。

書中並沒有詳細寫冉阿讓在改變時的艱苦過程,畢竟篇幅有限,有側重點,但是,從他當上市長這一情節,他下決心之後所忍受的痛苦所經歷的磨難,我們是不難推知的。

人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不要憑藉以前的印象,隨便否定任何乙個人的人生。人一旦內心覺醒,比起常人就會異常篤定,他只要堅定信念,奮力前行,總有那麼一天會得到大家的承認。

冉阿讓就是這樣的一類人。

最後,感謝那位在冉阿讓最落魄時三番五次幫助他原諒他鼓勵他的那位偉大的教父,如果沒有他這樣的人,不管是對於冉阿讓,還是對於社會,都將是一場災難。

願所有迷途之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也希望大家心存善意地生活,對待落魄的人時,別太殘忍。風水輪流轉,你也一定會經歷落魄的痛苦。給別人台階與尊重,就是給自己一條後路。

3樓:掛燈籠的木槿

有錢就是正義,諷刺光鮮的紳士和醜惡的苦役犯之間有有多大不同呢,至於芳汀,就是要有這麼乙個角色,邏輯上不應該這麼慘,但是劇情上都安排好了。

4樓:不會笑的兔子

冉阿讓之所以能當上市長,是因為他救了警長兒子的命,所以警長沒有檢查他的通行證(苦役犯的通行證和普通人不一樣),冉阿讓才能改名換姓,重新做人

而在此之前,旅館老闆知道他是苦役犯時都是拒絕提供住宿和食物的,更別提當工人,老闆,市長了

因為曾經為了不餓死所留下的的汙點而被全社會排斥,這樣的社會還不算悲慘?

5樓:楊恕

他賣了主教給他的銀器(除了燭台)有了原始資產,然後化名馬德蘭開了屬於自己的企業,慢慢做大。那個時候沒網路,資訊傳播沒那麼快,所以要偽造乙個身份也比較容易。而且冉阿讓本身真的是個很有能力的人,給他運氣和機會,成功也不難。

6樓:恪弦歌

雨果是浪漫主義的集大成者,而非現實主義作家,其作品沒有突出當時的社會現實,冉阿讓的事例也不具代表性,《悲慘世界》中過分誇大了其中某些事物的作用。

就像其中的2023年法國爆發的小共和黨人起義,只有200多人參加不到兩天就失敗了,而經過雨果的描寫而世界聞名。

7樓:浮生有閒傻乎乎

不理解怎麼還有問這個問題的,還有一本正經回答的,他當市長時已經是成功的企業家慈善家了,有信仰政治正確五官端正的四有新人了當市長有異議嗎?

8樓:傲嬌追獵喵

冉阿讓做了一些偽裝,重新換了名字,又在商界小有名氣,表達出來的品行也不錯,因此得以當選,實際上從追殺他的警官身上看,這種過去的偏見還是存在的

9樓:葉天

我覺得對主角來說可能過於悲慘了,可是當今世界到處都是聖母和政治正確,本來監獄就是社會大學,讓人只是進去變得更壞,現在的太寬容是不是讓這個世界變的更糟。

10樓:101七号

是的,必須注意到他當市長時候的身份,不是苦役犯,而是推動技術創新、帶動當地人致富、受到大家尊敬的企業家,這樣的成功身份在現在當個個人大代表也沒問題吧?

11樓:空氣開關

題主看過悲慘世界嗎?類似於這種「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年輕時因為生活所迫而盜竊被判入獄,出獄之後作為社會最底層人飽嘗世態炎涼,所幸受到到卞福汝主教的幫助才沒有喪失最後一絲希望,最終通過自己努力成為了市長。」一句話簡介不算。

12樓:For J

沒介紹,他貌似還有一段刻苦學習的一段時間,並在那段時間獲得成功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然後他就想當市長贖罪,市長競選他深得民心,因為他是慈善家,還有他能力出眾為巴黎的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

13樓:

沒看過《悲慘世界》的文盲看到標題想說冉阿是誰,居然可以讓社會最底層的人當上市長,可以主宰世界的樣子好厲害

然後看了一下答案

然後我還是匿了吧

14樓:當下的幸福

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從政挺自然的吧。其實,他從乙個普通人,以仁愛的性格(而不是黑心的榨取剩餘價值)乾到成功的資本家才是更值得關注的看點。

15樓:張浣熊

再怎麼說也是浪漫主義作家。同樣的還有比如簡愛從小出身寒微,受盡人欺凌,卻變得氣質高貴,內心善良。冉阿讓苦役犯出身,得了一點本錢,創業得意青雲直上。

雖然也不是完全不合理,劇情裡也都會給解釋,比如簡愛遇到過品格極為美好的同窗,又在學校受到了還不錯的教育,冉阿讓受了主教感染而且有他給的一點本錢。但如果對比現實世界來看,也是很理想化的小幾率事件了。浪漫主義就是這樣,事情發展傾向於理想化,和現實主義比就會顯得稍嫌誇張了。

現實主義作品才更傾向於寫受人欺凌的人患上心理疾病,臥薪嘗膽只為報仇。苦役犯辛苦創業,卻屢屢因為身份而受盡壓迫慘遭失敗這種劇情了。

16樓:藝術三明

金瓶梅中西門慶的官職大小也是顛三倒四的,比如說他住在小小的清河縣,買了乙個五品武官職銜,但整個社會接觸面和官場生活確完全像是省城的水平。這是作者故意的安排,看文學作品不能細究這些,差不多就行了,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17樓:王大

還沒看完,但是覺得,冉阿讓剛出來的時候出獄了,是清白的身份吧,為啥後來一暴露身份立馬又要變回苦役犯了,偷銀器,主教大人不是解釋說是送給他的嗎?說偷了那個小男孩的錢也是說不過去吧,那又不是偷。。也就是說他就是因為偷了一塊麵包,所以終身都是苦役犯?

還是說當時的社會就是這樣的嗎

18樓:西嶺腳

首先,這市長是「鎮長」,所以身份有疑點也沒細究

然後,那是馬德蘭,掌控當地一半經濟的大企業家、大善人

最後,那麼多年的貢獻和名聲、那麼高貴的品格,當他自首後,這些彷彿就像沒存在過一樣,沒有一丁點的同情懷念。這是比柯賽特「拋棄」他更讓我抑鬱憤怒的一點

19樓:印無心

首先要說明一點,國外的市長和國內不是乙個概念,具體區別不用說了吧?

再有那個時代工人不是社會底層,只能算中下,有收入不是赤貧,這個和國內也不一樣。

上流社會對勞動者的鄙視,是在禮儀等方面認為工人很粗俗,不是因為工人是搞技術的幹活的,比較傻,不八面玲瓏,這個和國內也不一樣,前者是社交圈子排斥,後者是職位上公升渠道封堵,也就是不存在幹活的不會玩政治,不能當市長這個先決條件。

這說明雨果所描述的悲慘,和目前國內不一樣,不是一回事。

最後要強調的是,我們處於初級階段,我們國情特殊,不能生搬硬套國外的情況做模擬,我們的制度是先進的,我們的領導是偉光正的。

20樓:金色屈膝禮

21樓:包永明

逃犯和未婚生子都是被當時社會所不容的道德瑕疵。冉阿讓成功的隱瞞了身份,畢竟那地方沒人認識他;芳汀沒瞞的住,畢竟孩子是個大活人。

22樓:風一樣自由

唯一不懂的是,冉阿讓遇到大主教以後,他被感化的這一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他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如果雨果能夠寫出來就好了。

23樓:

那時候的市長是不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 bbs版主群豬樓主?? 有很強的自發意識生活小康有點威望大家不是特別反對都能當

24樓:曹喜德

冉阿讓成為市長絕非偶然,首先他改變了自身的身份,其次他後來開設工廠,做了諸多好事,才被推舉當上市長!

如果要是用高中語文來說的話,這就是一種諷刺,對階級制度的諷刺,無論乙個人做了多少好事,只要他有前身,都注定是不能被社會接受,認可

25樓:皮卡丘

我覺得冉阿讓這個人物的塑造是為了和悲慘世界形成前後照應,雨果一直追求的是人道主義,冉阿讓當了市長,是讓冰冷的社會有一絲溫暖,而這一絲溫暖是建立在冉阿讓隱姓埋名的基礎上,當冉阿讓暴露身份的時候,死的是很慘的,社會並不公平,而且法制混亂。雨果追求人道主義,冉阿讓作為人道主義的代表,最後卻悲慘死去,但冉阿讓的死喚醒了珂賽特和她女婿,暗示了作者對人道主義抱有希望,但要在當時的社會實現還很漫長。

26樓:

冉阿讓本是階下囚,但是莫里哀主教用銀器從惡魔那贖回了他的靈魂,也就是勸導他走上了正道。

有一些戲劇化的成分在裡面,但是若乙個人能堂堂正正做人就算不富有也會被人所尊敬。

做市長冉阿讓一直是拒絕的,直到乙個老婦人告訴他:有能力應當為更多的人造福

而芳汀悲慘的命運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造成的,生下了私生女的她被社會所排斥,壓迫,最後迫不得已只得出賣自己的肉體。

一定要問為什麼兩人的遭遇如此不同,那就是因為性別的差異。直至現在,如果有芳汀這樣的女性雖然不至於找不到工作但背後的指點和嘲笑一定是少不了的。

所以當冉阿讓看見這個可憐的女人願意伸出援手,並且自願照顧芳汀的女兒將她視如己出,這應該就是人性大善的體現了。

27樓:一大粒

冉阿讓當上市長時用的並不是他自己的真實身份,其次,當時他會當上市長完全是憑本事和人品。結果身份拆穿了結局不就很悲慘嗎。公平?

正是市長這一點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吧?犯過錯的人居然連個改過的機會都沒有,不管他做了多少事。人們如此在乎乙個人的過去,在乎這個人過去的名譽,甚至為此可以閉口不談他的如今。

28樓:

很正常。今天你在中國,有錢,在地方上掌握支柱產業,想弄個x噹噹也不難吧。這說明中國社會是公平的。嗎?

關鍵區別是:

冉阿讓表面混的挺好,一旦前科暴露,只能走人,搞不好還面臨牢獄之災而美國的小甘迺迪,即使殺了人,警察也不敢抓這才是草根和權貴的區別

《悲慘世界》裡,是什麼讓冉阿讓和芳汀對這世界仍抱有希望?

不請自來,真的很喜歡這部劇,西區來來回回看了三遍 真的是跟飯桶一起雙刷特別爽 還在預謀著再去刷一遍。我覺得他們的 希望 其實非常簡單,芳汀一開始是真的認為還有希望,直到被公頭趕出工場,流落街頭以後芳汀唯一的希望就是珂賽特,她要不顧一切賺錢給珂賽特治病 德那第你好意思不lol 遇到尚萬強 我不管我就要...

現實中罪犯能像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一樣成為好人嗎?

南獵 如果我們遵從社會所灌輸給我們的固有觀念即 只有品行敗壞,道德缺失的人才會成為罪犯 那麼自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但是,事實上罪犯只不過是觸犯社會秩序者的統稱而已,正如同刺殺秦王的荊軻對於秦國來說自然是罪犯,建立了新中國的教員對於蔣家王朝來說也自然是罪犯。那麼,我們在簡單地澄清了罪犯的定義之後,便來...

如何理解悲慘世界中冉阿讓的「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再活」這句話?

七七婆婆 It is nothing to die,it is dreadful not to live.不認可這句話的中文翻譯是 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再活了 法國是典型的天主教國家,在這個主流意識看重靈魂甚於肉體的國度,應該可以不難體會冉阿讓的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之語。死亡 只需要符合生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