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名」字指的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29 23:39:46

1樓:遲程陽

體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道,可道非常道,出現的現象,或能言說的現象,或能思考的現象,總之是「有了」的現象,這是可道。非常道也。出現的現象,是道,但並不是常態的道啊。

名,可名非常名,乙個現象有多種表述或定義或名字,就像每個人對同一事物的定義不同一樣,所以,這名啊,可以這樣定義,也非都如此。道或現象就乙個,名字可以有好多,但事實就乙個。《關尹子》:

學之,徇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忘異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大道虛無可以稱為天地萬物之源始,大道淵深,渾沌萬有,可以稱為萬物之母。(有無乙個物,異名同實。)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欲,大道自然而然,妙也。常有欲,以其然而然,繳也。無慾,是自然的狀態。有欲,是執有的狀態。

所以,這個世界有二種形態,一種是自然的形態,可以看看自然的山林。一種是人為的狀態,可以看看經濟林。所以這個人世間有二種形態,一種是自然的狀態,另一種是被扭曲的狀態,這二種形態同時存在於大道中,各種現象皆在此二種狀態下出現。

無慾,有欲。有知,無知。無為,有為。自然,強然。

或者說,無是道的本始狀態,有是反道的狀態。反過來說,有是萬物的正態,道無又成了反態。

或者說,常無欲,是在道而自然。常有欲,是觀萬物反道而繳。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有和無,是乙個事物。因現象的不同,所以名字不一樣。因其用道不同,所以現象不同,所以名字不同。

或者說,有無是同乙個事物的二種形態。萬物從虛無中生出,是自無至有的,因其在不同的階段所以名字不一。

同謂之玄,同可以稱為「玄」,這乙個事物轉來轉去,出現了天地萬物形形色色的妙象,是生出眾妙象的門。

2樓:玄易道人

名:定義為

帛書《老子》通釋——「道可道也」章 - 知乎https://

zhuanlan /p/92512330

3樓:狼煙準

萬事萬物一開始是沒有名字的,當我們給他命名,它被賦予了生命力,所以,有名,萬物之母,但要明白,有名,好比被貼標籤,不要用名去感知這個事物的一切,你會因此不識廬山真面目

4樓:恒有道

無名和有名相對,後文有道恆無名,所以斷成無名。默默無名,赫赫有名,無名和有名可相對而言。無名若虛空之積善成名,故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如離火元華,可以如燈照引,如坤母之後得主。

5樓:熠耀小星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通行本這是故意篡改,篡改者精準打擊,居心叵測,和把執今之道改成執古之道一樣的惡毒。

名能和道一起登台,「道可道也」,「名可名也」也是大佬級別,其實名就是「意識」,包括意識的內涵、內容,和意識的運作模式,比如「邏輯」,和意識運作背後的依據。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下之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老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雲霄飛車 一切萬物的本源就是無,無也可以分為名義上的無和形象上的無,當然了,無本身是沒有形象的,所以才叫無相,但是有 名 而且是強名。有 可以解釋為有形有相的開始,因此道德經開始的時候就說到了名可名非常名 長短相較,高下相傾,有無相生等,這樣的由 無相無形 到 有相有形 且兩者一體不二。因為皆在道的...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般清滋味 我在網上有看到幾個的說法。有個說 仁 二 通假字 還有個說 芻狗就是草扎的假狗,本質是一種表現形式。把這兩個的說法結合一下就是 仁 二 區別 分別。芻狗 草扎的狗 假狗 假 表現形式。所以這個原話就可以有一種解讀 天地 聖人是沒有區別 分別的,以萬物 百姓為表現形式。我去,聽起來好冷酷 ...

《道德經》中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怎麼理解?

衝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注釋 一 即 道 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這一概念的數字表示,即道是絕對無偶的。一生二 謂一之中包含著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二生三 意謂陰陽兩方面相互作用而生成第三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似指宇宙由創生演化為有形 有象天地萬物的發展過程。一陰一陽之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