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的《長恨歌》和張愛玲的《半生緣》,哪乙個更出色?

時間 2021-05-29 22:21:44

1樓:爸爸起的缺心眼子

王安憶寫的是舊上海,看的時候曾試著把王琦瑤三個字換成老上海,把那些迷戀王琦瑤的角色迷戀的事物換成老上海,感覺舒服多了。

不看半生緣,但張愛玲很多時候寫的是各個時代通用的人性,感覺她筆下的人物似乎並沒有被歷史的洪流裹挾的那麼厲害,很多悲劇還是源於個人基於性格所選擇的結果。

2樓:汙力反聽

沒什麼見解,看書就是為了高興。看了這麼多回答忍不住要反駁。

張愛玲挺好的,王安憶也行。她的流逝我比較喜歡。

人物塑造的滿意度看個人閱讀審美需求。我其實很能理解王琦瑤的心理,所以我不覺得這個人物有多跑偏單薄不合理。王琦瑤這種人注定存在,沒什麼大智慧型,但是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善於利用自身的特點,渴望一種自己不了解的生活。

大張旗鼓抨擊王安憶的,很扯淡。她這篇不覺得非常突出,但也夠到了優秀的門檻。

3樓:寧陌遠

其實這兩本書區別太大了,放在一起比較就有些奇怪。若單論藝術手法,王安憶應該比不過張愛玲,畢竟張是天才作家,靈氣充裕,這不是後天能追上的。

但是王也知道,自己的弱項,她自己也曾說過,永遠也寫不了張那麼美,但是她可以寫的大。所以大就是長恨歌和半生緣的區別。

我第一次看長恨歌的時候十分不理解,這部略微俗氣的作品到底哪好?如果非要從人物上看,長恨歌裡面的人物都不太現實,怎麼看都像個影子,沒有人氣兒。相反半生緣裡面的人就正常了許多,愛情故事也是落落大方,雖然部分情節如今看來還是有些瑪麗蘇,但是一點也不違和,甚至很通情理。

所以一幫人就開始捧張踩王。但是王安憶一開始就沒準備寫人。

王安憶一開始就說明了,她寫的是上海。這個上海的新居民就開始了自己上海夢的構造。王琦瑤在書裡總是少了點人氣兒,讓人怎麼看怎麼彆扭,就連中國歷史上幾次大運動也跟她還無關係,作為乙個現實人,一部寫實的作品的話,這太令人詬病了。

但是一旦將她與舊上海連線上,一切就都說的通了。所以長恨歌是王安憶對舊上海的構建。她的大也在這裡,而張愛玲從來沒想寫一座城,她一直致力於寫出人與人之間的狡捷。

所以如果硬要比高下,張愛玲的天分一定助她技高一籌,可是王安憶的筆補造化和巨集觀構建也不落俗套,也是一部極其優秀的作品。

4樓:寧芙

你這個問題讓人十分尷尬,甚至有點想笑。

這兩本書都看過,都十分喜歡,兩位作者都十分擅長寫女性,細節的描寫與情感的表達都十分到位。王安憶先生對書中「流言」「弄堂」等的象徵意和和對這些詞的闡釋是很讓人驚豔和敬佩的,故事的背景也就被他這樣隨之勾勒出來,不愧是個老上海了。再說張愛玲女士,也是我超級喜歡的作家,半生緣的故事情節很有衝擊力,雖然說書中的人物我都喜歡不起來,不是說寫得不好啊啊啊啊,感覺人物的小心思都被張女士毫無遺漏的展現出來,還有,張愛玲在書裡描寫女人的穿著還有容貌讓我不得不獻上膝蓋了…

結論:兩位作者都十分出色,各有千秋。

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愛他們_(:」∠)_

5樓:雨打梨花深閉門

看完《長恨歌》我在想假如王琦瑤沒有選擇選秀,沒有成為上海三小姐,沒有被李主任包養,而是選擇愛她陪她欣賞她的程先生,是不是結局就會不一樣,可是生活沒有如果,未來的一切不可預知。你不走,命運會推走,而且方式你可能還會不舒服。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做命運的主人,狠踹命運一腳,因為命運終究掌握在強者的手中,像弱小的王琦瑤終究消逝在命運的洪流之中。

我們都想扼住命運的喉嚨,可是我們如果不夠強大,真的只能任由命運擺布。尤其女生必須強大,靠男人,真不如靠自己。真如有句話所說:

女不強大,天不容。

6樓:YZCN

乙個張愛玲粉先入為主的回答(捂臉)

今天剛翻看長恨歌,第一部的1.弄堂……怎麼說……雖然王安憶文字功夫了得,但由於弄堂行文裡以「的」字結尾的太多了我就跳到了2.流言開始看,額先寫流言是有氣味的,流言是虛假的啥啥啥,有種課文劃分段落小標題的感覺orz但是寫的真的是很到位啊,把流言傳播的快說成像是魚產卵( ̄□ ̄;)好讚!

……不過我還是跳到了5.王琦瑤開始看了

現在剛剛看到王琦瑤被李主任包養,我合上了書,決定暫且忘掉對張愛玲的愛,從頭開始看《長恨歌》。

大概就是被張愛玲的文字養的口味挑了,一時間不能這麼快接受這種文風的作品。所以決定冷靜一下再看看。

感覺王安憶和張愛玲完全是兩個風格迥異的作家,就算是故事相同我懷疑兩個人敘述的切入角度,行文方式也會大不一樣。但兩人的文字中都流露著女性心思的細膩,比如寫一些小玩意小物件,兩個人三言兩語輕描淡寫就能獨具慧心的抓到精髓,就是言辭上張愛玲會更犀利凜冽一些,王安憶會更柔和點,大概吧有時候感覺張愛玲的描寫就像是拿了把刀子削東西,一刀乙個準大概就是因為這個所以一時間對王安憶像水似的描寫沒反應過來)

劇情上的話嘛,《長恨歌》剛看到乙個中年大叔渣了十九歲的少女我真是心疼王琦瑤這個傻姑娘,目測她要傻一本書,我得淡定點。

嗯……然後我現在是打算把《長恨歌》當瓊瑤看了,《半生緣》當然還是心中的《半生緣》

7樓:臘月裡的臘肉粽

真的很不能理解知乎上看書的風氣。

對文學的定義居然是價值觀?!

主角就應該三觀極正,各種魅力值竄竄直上?如果主角是廢柴,就必定是反諷?

格局本是個中義詞,拿格局小來解釋這個問題的不覺得很奇怪麼?

以為是在看網路爽文?

如果一種文學必須要沿著大眾的價值觀延續下去,那麼它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文學是領導者,不是迎合者。

兩個作者我都很喜歡,但是個人覺得長恨歌更勝一籌。在王安憶的文字下,我看到更多的是寬容和理解,她對那種小女生的心思把握極其到位,那種市井卻不油膩的感覺真是戳到心底了。兩個作者筆下的人物不盡相同,又有什麼好比較的呢?

還有,我覺得這兩位風格迥異,說王安憶模仿張愛玲的,我不是很能理解。

8樓:呵呵噠

王安憶老師的排比和比喻句像月上紗,

浪漫帶一些溫熱,細細嗅來:

有一些香閨細汗的膩,

有一些沾染脂粉的淚。

這裡的煙火氣,小家子氣,是里弄囡囡的特質。

然額,到了無可挑剔的張愛玲老師這裡,畫風就變得不那麼煙火氣了,如冬月裡的滿月,小小的,顏色淺淺的,清峻著,望而生寒。

想靠近,不行!她是天上月啊!

想細細品,月明寒夜裡,深吸一口氣,姑娘鼻頭紅了沒?!

不行啊! 反正我只有在天熱的時候敢讀張愛玲就醬!再說吧

9樓:「已登出」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 ,有種很奇怪的感覺

我個人比較喜歡長恨歌

巧的是王安憶我唯讀過長恨歌

張愛玲我也唯讀過半生緣

半生緣讀起來的確比長恨歌情節上更吸引人

但觸動我的只有長恨歌

而且我覺得長恨歌的格局要比半生緣大

10樓:鳥的翅膀

個人認為,張愛玲還是比王安憶更勝一籌。並非張愛玲天才之名在外,從作品讀來給人的感受而言,張愛玲可以用簡單卻深刻的語言讓人身臨其境,有切身的感受;相比之下王安憶的《長恨歌》其中關於某些事情或感受描寫的太過累贅,有一種用力過猛的感覺,讀來給我的感覺是故意的堆砌,效果卻適得其反。

之所以讀《長恨歌》,也是發現其風格與張愛玲的風格相似。但王安憶可以將其出生之前的那段歷史中的故事編訴出來,也是不容易的,至少對於文字和故事,都有一定的功力。只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

僅限個人觀點。

11樓:PLester

首先,兩個作家我都很喜歡。我有一段時間老看王安憶的書的,乙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文筆華麗,但是讀多了真的是膩了,再也不想看下去了,因為甜食吃多了對身體不健康,不是婚外情就是各種不正當的戀愛。張愛玲的我讀的不多,但是半生緣是我最愛的一本。

簡單來說,就我個人而言,半生緣好過長恨歌。

12樓:

回答之前先說幾句別的

不知道各位答主有沒有真的讀過《長恨歌》,即使讀過,我覺得有些人沒搞清楚題主的問題。

就像初中數學大題兩種解法,學霸用了解法一我用了解法二,老師說好大家看一下這兩種解法有什麼不同用哪種更好。一群人走過來,A指了我一下,頭一仰:你也能和學霸相提並論?

B瞥了我一眼:老師這是在侮辱學霸。C是牆頭草眼看形勢不對趕緊跟著嗤我一下。

你們以為你們很有見識嗎?你們是在欺負人。

13樓:

張愛玲確實更勝一籌,她的成功和天才也是毫無疑問的,但她已經被捧上了神台。除了有研究的人以外大多數人對她的追捧都是從眾的,也許她的小資情調和傳奇人生才是大多數人欣賞和認識她的原因。

14樓:dflower

對於兩部書,基調是有點相似的,《長恨歌》更出色一點,《長恨歌》表裡寫情,卻不言情,突破了言情小的格局,《半生緣》始終沒有突破這點,所以說《長恨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15樓:糯豬仔

《長恨歌》我是因為偶爾遇上看的,而《半生緣》我則是因為張愛玲去看的,感覺就像是E神的所有歌我都喜歡,不是因為他的十年,而是因為他是陳奕迅。

王安憶的《長恨歌》若干問題

開篇就寫了 出走的娜娜是她們的精神領袖,心裡要的卻是 西廂記 裡的鶯鶯,折騰一陣子還是郎心似鐵,終身有靠。說的是假的女性解放,還是很有洞見的,反正不管假的新女性是怎麼表達做自己,歸根結底對婚姻期待還是終身有靠。但是諷刺的是,她第一次去片場就是演新娘,後來當上海小姐穿婚紗是程先生設計的,最後一生沒有結...

白居易長恨歌的主題是什麼 其長恨是什麼意思?

巨集度 唐宋詩醇 謂 結處點清長恨,為一詩結穴,戛然而止,全勢已足,更不必另作收束。以長恨為主題,使刻骨的相思化作不絕的長恨,特殊的事件獲得了廣泛的意義,李楊二人的愛情得以昇華,普天下的痴男怨女則從中看到自己的面影,受到心靈的震撼, 素書 二人相愛無法相守的遺憾 正如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長恨歌」中的「恨」字應如何理解?

木月 我想是遺憾吧,還有惋惜。三千寵愛在一身的人,卻掩面救不得,叫人如何不淚垂?上天入地尋找,卻連魂魄都不曾來入夢,是怎樣的痴狂 悔恨與絕望。只能期盼天上人間再相見吧。 弓長月亮 我不喜歡把這句話理解成普通的恨意。陶元亮 歸去來兮辭 中有一句 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一心想回家,掩飾不住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