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以後會走向滅絕嗎?本地的方言會在有生之年走向滅絕嗎?

時間 2021-05-14 13:48:48

1樓:kcy

你看現在,成都人和外地人關於的成都話矛盾,上海人和外地人關於上海話的矛盾,廣州人和外地人關於廣州話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會造成地區間的隔閡。

2樓:

我是土生土長成都95後,我對成都方言的現狀感觸很深。我可以這樣給大家講,方言消失是早晚的事,雖然方言消失確實很可惜。

曾幾何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成都人說普通話,這句話是形容成都人普通話不好,而且一般指的是中老年人。

我記得2023年網上流傳著一張圖,圖裡面顯示說西南地區各大城市6~20歲能夠熟練說方言的比例最高,然後大家就覺得西南官話不會消失。但是我覺得這個圖只能反映大致情況,不能夠特別準確的反映各地方言的情況,之所以我這樣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①調查的物件都有多少,分布的區域具體有哪些,城市市區調查了多少,郊區調查了多少,而且都調查了那些行政區,那些學校的學生?

②各個年齡段熟練掌握方言的比例分別有多高,比如說6~10歲,10~15歲,15~20歲,相同年份不同年齡段的比例如何,然後相同年齡段歷年熟練掌握方言的比例都如何,這個才是關鍵,把多組平行資料拿出來一比較,才可以看出方言是興還是衰。

這幾年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成都市區方言流失愈發嚴重。

一方面,90後和00後年輕人方言水平相比前幾輩下滑極為明顯,主要是大量讀音的普化和方言詞彙和言子的大量消失。比如說,「鹹」成都話應該讀成han,然而多數年輕人都讀成xian;「國」成都話應該讀gue,然而多數年輕人都讀成guo;淹,成都話應該讀成ngan,然而年輕一輩基本上讀成yan……

還有就是很多方言詞彙和言子也消失的很厲害,我們先不說複雜難懂的土語,就連很多很常用的詞彙比如說「擺龍門陣」「克膝頭」等等現在都有日益衰減的趨勢

另一方面,感覺從05後和10後開始,成都市區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把成都話給丟了,改說普通話,而且很多都是清一色的普通話;學生孩子娃在學校講普通話很正常,但是回到家依然與父母說普通話是近幾年的乙個新趨勢;我身邊遇到很多成都本地年輕家長明明會說成都話,但就是不教小孩子說成都話了,不曉得是這些家長覺得方言太難聽還是普通話太高階。身邊很多成都年輕家長對其他家長或者他們父母說方言,轉身就對小孩子說普通話了,現在這種現象已經不是個例了。

這幾年,我在成都市區逛街或者逛商場,也經過成都各大幼兒園或者小學門口,那些10歲以下的娃娃基本上全是普通話,而且是清一色普通話,不少父母也無一例外地與娃娃說普通話,如果說父母普通話標準也就算了,但有些來自郊縣的父母或者說那些老一輩那個普通話真的是一言難盡,明明自己普通話都不標準,還教娃娃說不標準的普通話,我也是服了,聽著真的難受。

如今我發現成都市區小孩子之間放學後交流也是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普通話+草率的英語,一句方言都聽不到。每次對成都市區小朋友說稍微地道的成都方言,他們要麼就是聽不懂,要麼就用標準的普通話回覆我,看到這些現象有時候心都涼了。西南官話覆蓋整個大西南,但在如今越來越強有力的推普政策下,加上川渝方言劇等川渝方言文化近幾年的逐漸邊緣化和衰落,恐怕真的會在本世紀以內變成稀有物種

我們家成都本地人,都會本地方言,但親戚家的幾個娃娃生在成都,長在成都,已經沒有乙個會說成都本地方言,只會說清一色的普通話。小孩子生下來,家裡頭就給娃娃灌輸普通話,娃娃些打遊戲也好,或者跟其他家庭娃娃或者班上同學一起耍也好,全是清一色普通話,身邊遇到的幾個小孩子裡面會講成都方言的都寥寥無幾,彷彿讓人感覺這是在北方,不在四川,這樣下去一代傳一代這些娃娃會說方言的就會越來越少……

關鍵是這些父母居然還覺得沒必要教娃娃說方言,覺得娃娃說方言以後沒有用……不曉得現在家長都怎麼想的。弄得我們全家人都與娃娃說普通話,把家裡頭老一輩折騰慘了,老一輩原本不會說普通話,為了與娃娃更好的對話,就學習川普與娃娃對話,本以為通過川普教會娃娃方言,結果還把老一輩普通話水平提高了不少……其實我真的很想教小娃娃方言,但是根本就教不會,我估計還是學校、社會和家庭惹的禍。

我很清楚的記得,我在上大學之前,我參加了我們這一屆成都本地學生的乙個見面小聚會,我真的沒想到,他們雖然都是成都本地人,會說本地話,但是他們卻說的是普通話,居然只有我乙個人說成都話,他們看到我自始至終都說成都話,他們就問我,你會不會普通話,我說,我會說,但是我不願意說。現在想到這裡我還感覺有點搞笑,沒想到經過幾年大學生活,我平常居然習慣了普通話。

如今在外省讀書,由於平常都用普通話與同齡人交流,說普通話也習慣了,現在哪怕遇到川渝同學也習慣說普通話了,弄得我有些時候哪怕回成都本地都快說不來成都話了。小時候滿嘴的成都話土語,現在都快遺忘地差不多了,因為生活中已經慢慢用不到了,就連「仙人板板」這樣的詞彙生活中基本上都快用不到了,因此很多時候成都一些中老年人說方言土語我都快搞忘這些土語都是什麼意思。

相比成都,我反而感覺重慶在方言保護方面還做得好一些。本人去重慶都去過幾次,我就感覺重慶人比成都人更愛說方言,雖然重慶話裡面一些字的讀音普化也明顯,但是重慶方言的土語我感覺還儲存的好一些

照目前的狀況持續下去,成都市區方言消失已經是現在進行時;雖然整個西南官話在本世紀肯定不會徹底消亡,但是從長遠來看,西南官話再過150年200年徹底消亡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3樓:香川群子

大城市裡的小孩,今後只會講(北京音)普通話,以及英語。

方言能聽懂70-80%,但是開不了口。

幾代以後,地方方言基本消失。

只有粵語,四川話還能保留較長時間。

4樓:天上雲

你們是沒充電還是咋滴?難道你學了英語之後就不會說漢語了嗎?真是搞笑。退1萬步說,只要國家基本民族政策不變,少數民族語言總是還是可以儲存的。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5樓:「已登出」

會,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把方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儲存下來,她只存於書裡,若干年後,家鄉的後輩偶然翻開書,原來這就是家鄉的方言啊,當大家都不會說了,那麼她存在的意義又何在呢。

普通話普及、家長社會忽視方言的發展,就拿我們縣城來說吧,我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從小和所有人交流都是用方言,隨著全面普通話的普及,我舅舅的兩個女兒、我哥的女兒,家長忽視方言的培養、從小教普通話、學校教普通話,現在她們只聽的懂方言,而不懂得如何去說,這乙個大家都是說方言的小縣城都這樣了。

我的爺爺、爸爸以及我都是在方言的薰陶下長大的,我愛她,我不想讓她消失在我的下一輩。

6樓:繽繽

照目前的態勢,方言是肯定會滅亡的。

普通話一統全國,是大勢所趨。

隨著70後、80後、90後老去(現在90已經奔三了),方言是會逐漸衰亡的。

當本地年輕人,與同鄉同齡人的交流,不是用母語時,就證明:這門語言,正在死去。

比如,現在,廣州本地新一代的年輕人,只和老人和長輩溝通時,才勉強使用有限的粵語,但與自己的同齡同鄉交流時,廣州青少年都放棄粵語,改用普通話。

這就說明:粵語在廣州本地年輕人群體中,已經沒有市場了

到了今天,你要找到乙個肯全程和你用粵語的廣州新生代年輕人?

抱歉,你很難找到。

所以,各位討厭廣東「鳥語」的網友,不用謾罵,不用擔心,因為本地的年輕人,早就不說「鳥語」,廣州本地新生代的普通話,已經非常標準。

廣州的小孩,聽不懂粵語歌,看不懂粵語電影電視劇集,更聽不懂粵語相聲。嶺南粵語文化,已經在滅亡的路上。

然而,鳥語又像大熊貓一樣。

一旦滅亡,就真的永遠滅亡了。

粵語尚且如此,其他各地方言,就更加慘不忍睹。

許多北方、南方的小地方的方言,已經早已絕跡。

我們中國自明代、清代開始,過分「求同」,而缺乏「存異」的精神。

對語言,我們也是如此,過分「求同」,而缺少「存異」的精神。

過分的「求同」,曾導致我們的文化,停滯不前,比如明清時期。

在「求同」的過程裡,要適當「存異」,這樣,才可保民族文化的長盛不衰,才可保護民族的創新能力。

過分的「求同」,會扼殺民族的創新活力。

再者,大陸範圍內,在推廣普通話時,適當的保留和學習方言,也是很有好處的。

因為:

中國文化,有很多就是從漢語方言裡孕育出來的,比如京劇、崑曲、秦腔、東北小品、粵語相聲、粵劇、粵語歌、川劇等等等等,滅絕漢語方言,對於中國文化而言,是災難性的損失

正如,著名的義大利歌劇,不可能用普通話來唱,許多獨特的中國文化,一旦用普通話來演繹,也會立刻失去韻味。

如果方言被消滅,那麼,許多從方言孕育出來的中國文化,也會宣告毀滅。這對於中華文化的建設,並無好處。

而且,中國大陸保留方言,也有利於團結港澳台同胞、及海外華人

方言有著天然的「鄉情」聯絡,適當保留方言,也有利於讓大陸,保持與港澳台及海外華人的良好互動,更有利於「統一大業」。

順道一說,普通話與方言,並不是對立的,普通話和方言,都是中國話。

80後、90後,能同時掌握普通話和方言,也是正常現象。

但奇怪的是,我們能容忍外語,在中國大地上「大行其道」。

甚至,外中國人在中國大地上說幾句你聽不懂的外語,你也覺得「高大上」。

卻對「本是同根生」的中國方言,百般詆毀、貶低、恨不得「滅之而後快」。

這種心態,難道不矛盾?

7樓:

從個人感覺上來講,方言真的越來越自動轉成普通話了,小地方的方言會越來越向普通話靠近,現在都在交小孩子普通話的說法,很多詞語都不怎麼用地道的當地方言說了。

8樓:

廢話,我乙個98年生人,小學第一天被老師告知不可以在學校講方言,不文明,並且家裡又是講湘語的湖南人又是講吳語的上海人他嗎不說普通話說什麼???

9樓:

我身邊的例子,我小學的時候,學校裡老師同學之間交流都是用粵語,上課和讀課文之類的用普通話,而平時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用家鄉當地方言。

現在我的小學裡日常交流都是普通話了,回家的時候,看到小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都是用普通話,沒聽過粵語和當地方言了。

10樓:君君君

在上小學的時候走廊上立著請講普通話的牌子,還問爸爸這是什麼意思,小學裡面還有一本吳方言的書,介紹一些吳語地區的歷史和語言,不過是一門很不重要的課,和大部分同學一樣就沒當回事過。甚至覺得講方言土話好難聽哦,好俗,普通話才是新時代的。現在想想也是愚蠢,吳儂軟語,比普通話不知道軟了多少,好聽了多少,普通話不就是北京的方言麼?

有些普通話說不出來的情感,吳方言成功的表達出來了。不過我差不多也只能說百分之八十的方言了,像我父母幾乎只會說普通話的人,而我卻只能說百分之八十,估計我的孩子,以後的環境,估計很少說了吧。這麼美麗的東西就要失去,想想也是可惜,不過這樣也好,蘇南蘇北差異更少,中國更加統一,做新時代的人!

不會本地方言的本地人會被其他本地人排斥嗎?

這要看 本地 這個概念有多強。比如在深圳,不會說深圳話 稀爛散裝普通話 那恐怕是只能在老鄉的小圈子裡混。在廣州,不會廣州話,只是混不進當地人的小圈子。在上海,不會上海話,我特愛窩胡凱兒。在北京,不會北京話,被歧視肯定有,排斥不會,只要你有關係。 歐羅巴的幽靈 不會的,只是像在過年的圍爐夜談這種活動會...

90後的我們,有孩子後,會教他們方言嗎?

ddddao 自己肯定會暗自培養他們的語言意識 因為現在多會一種語言或者方言 就是多一項技能,多一筆財富 更何況兒童自然習得語言並非難事 因為在目的語環境之下耳濡目染 不像我們長大了再學外語 這就是習得和學習的區別了 一方面,多會一門方言或語言方便自己走天下 而且比如學習語言學或者傳統音韻學 多會一...

影視劇中的方言是純正的方言嗎,為什麼基本都能聽懂?

水木 四川雲南話等都屬於北方語系,音調和一些用詞以及發音方式會和普通話有不同,但基本能聽懂。一些方言用詞是互通的,比浙江湖州,雲南,安徽的一些地方,對豬的膀胱的稱呼是相同的。一些比較難懂的方言就不太會大面積推廣,如閩粵方言,客家話,非地方劇的影視劇中應該不太會大量出現,因為會窄化觀眾群。不知道其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