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維根斯坦發表《哲學研究》至今,哲學的面目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哲學研究的物件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時間 2021-05-12 06:59:06

1樓:真紅様

反對 @poem 的回答。他所謂的「後期維根斯坦接近現象學」是一種相當臆斷的說法:中期(指從前期到後期之間的轉型期)維根斯坦確實做過一些「現象學化」的研究,但並不是像 @poem 描述的那樣堅持到了後期,而是隨即將這種「現象學」放棄了,因為他發現只要試圖再現「直觀」的經驗就必須運用物理語言(注意是物理意義上的語言而非所謂的現象學語言)。

有的人口口聲聲說的「後期維根斯坦與現象學殊途同歸」,正是在表明其對維根斯坦與現象學都缺乏了解。

2樓:poem

後期維根斯坦已經很接近於法國現象學。題目說明裡有個預設是:概念的清晰邏輯定義優於不清晰的日常語言語詞。

可這預設是不對的,邏輯概念和日常概念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前者用於科學哲學對真的超越,後者用於倫理學和美學對善美的超越,兩者各自在各自的領域裡為優。後期維根斯坦不是不再認同清晰,而是由科學哲學的語言哲學轉到了倫理學和美學的語言哲學。倫理學和美學有兩個研究進路:

用科學哲學的客觀正規化來研究(分析哲學大致是這個方向),用現象學的主觀還原正規化來研究(中哲在古代的進路近似於現象學)。也就是說,分析哲學在後期維根斯坦之後其實仍停留在舊有的倫理學和美學客觀進路裡,沒本質改變。而現象學裡則在法國現象學裡出現了徹底的主觀化的進展,研究的就是日常概念的主觀化還原,核心就是主觀的倫理學-美學和主觀的語言哲學(語言現象學)。

法國現象學是用主觀的語言哲學將整個倫理學-美學體系全部重新推倒再重建了一遍。其中,以身體現象學為核心,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將日常概念還原到身體能力的語言分析體系。分析哲學的日常語言學派側重於第三人稱的外在行為分析,而法國現象學則側重於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內在體驗分析,後期維根斯坦卻有介於兩者之間的意味。

在分析哲學裡,後期的他很孤獨啊很孤獨啊,如果他當時能在法國的大學該多好。

3樓:楊學志

維根斯坦始終沒有掌握語言的真諦。他發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方案。 語言的問題,由語言資訊理論徹底解決。書即將出版,暫時可到我的主頁上查閱部分內容。

哲學界 具體是怎樣批判 維根斯坦的 「哲學是反對語言蠱惑我們理智的戰鬥」 的謝謝?

哲學為何p開頭 1 如維特的原著,漢譯 哲學是反對語言蠱惑我們理智的戰鬥 可以肯定的說這不是作者的原意,批判什麼呢?2 字母文字之間互譯,語義可能有變,邏輯關係毫釐不爽,如有英文請貼上來,鄙人重新翻譯一下,可知原意。 poem 維根斯坦說的話都是和他的語言運算模型密切結合的,不能脫離後者來直接理解前...

關於哲學家維根斯坦,有哪些未被廣傳的趣事?

邏輯哲學論 以往的思辨哲學家們都是傻 我解決了所有的哲學問題 嗯,中二是哲學家們的通病 哲學研究 我錯了,之前的我也是傻 趣事談不上,只知道他們家族的一些破事。小維他爸被逼著傳承家業,跑去美國,回來成大亨。小維他爸逼著幾個兒子傳承家業,最終四子死倆,殘廢乙個。兩人均為自殺。 維根斯坦的撥火棒 豆瓣 ...

後期的維根斯坦是不是否定了《邏輯哲學論》,這是不是代表了這本書無用了呢?

Charles Liu 簡單來說 哲學研究 尤如精彩地太極拳實戰,而 邏輯哲學論 相當於太極拳的套路 狀架。不掌握套路 狀架等等基本功,你根本就弄不明白實戰中怎麼打倒對手的。邏輯哲學論 講清楚了語言 思想 世界是什麼,或說結構。語言即是思想 是有意義的命題,有了語言我們才能 看見 否則我們什麼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