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時曹魏東線戰場兵力部署如何?張遼等人的調動是在徐晃擊破關羽前還是擊破關羽後?

時間 2021-05-12 05:36:26

1樓:「已登出」

東線具體兵力部署很難搞清。曹操雖曾留夏侯惇等二十六軍屯居巢,但淮南除合肥外基本是無人區,曹軍應該不會在居巢長期駐紮。合肥則是東部防禦重點,即使把張遼調走,曹操也不會放棄合肥,應該會留下足夠守城的兵力。

之所以調動張遼,可能是因為于禁投降、夏侯淵被殺、曹仁被圍,曹操需要名將與關羽對陣。也就是說,調動張遼不代表把東線兵力全調走。

2樓:大內義興

219年有12個月了,襄樊告急前,曹魏的東線不太可能出現調動跡象的!

從記載來看,當時曹魏在東線的兵力,不單是揚州合肥,還包括兗州和豫州,《溫恢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曹休傳》也記載「以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督張遼等及諸州郡二十餘軍,擊權大將呂範等於洞浦」。

《溫恢傳》的「諸州皆屯戍」有兗州刺史裴潛和豫州刺史呂貢,曹休督「諸州郡二十餘軍」也包括了兗州刺史王凌和豫州刺史賈逵,顯然曹魏在東線戰場的20多個軍,至少是部署在揚州、兗州、豫州的3個州的。

而張遼等人的調動,《溫恢傳》的「詔書召潛及豫州刺史呂貢等」和《張遼傳》的「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至少張遼和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都被詔令趕往襄樊。配合孫權上書「先王以權推誠已驗,軍當引還,故除合肥之守」,可明確在夏侯惇的26軍中,有相當部分派往了襄樊。

至於張遼等人的調動時間,畢竟「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至少張遼的出發時間,肯定在徐晃擊敗關羽北軍前。

除了張遼,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也趕往襄樊

@大內義興,以及我的歷史專欄,人欄兩開花: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

3樓:凌波月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吧,沒有誰的觀點絕對正確,也沒有絕對錯誤,因為這些論點得不到驗證,同樣的,歷史記載未必準確。

我同意前面那個人說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是過家家,曹操調離了部隊,但也肯定會留有防禦,不會給孫權機會的。

我看到題主這個問題就知道肯定也是爭論孫權偷襲荊州這個操作的正確性的問題了,以前我也爭,現在不去爭了,有意義嗎?不管對不對,孫權還是打了荊州啊。。。當時孫權就是覺得荊州重要啊。。。

孫對荊州的渴望遠遠大於對合肥的渴望,不僅僅是孫權,東吳很多人都迫切的想要拿下荊州,這一點要懂,即便曹操真的悉數撤離東部戰場軍隊,我想孫權一樣會選擇打荊州

4樓:

題主截屏中 @父慈子孝孫仲謀 的錯誤很多,沒必要一一糾正,回答題主問題好了。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除合肥之守,召東線諸軍,包括:

夏侯惇

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

張遼,以及諸軍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

臧霸別軍

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別軍在洛。

豫州刺史呂貢,兗州刺史裴潛等詔書召潛及豫州刺史呂貢等,潛等緩之。

所以談沒有什麼二十六軍調動跡象云云就是扯淡,張遼傳一句「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便解決問題。如果不懂,建議去翻翻字典啥叫「」「諸軍」「悉還」。東線僅剩揚州刺史溫恢,徐州刺史臧霸,而居巢,合肥皆無守軍。

5樓:

當時合肥周邊的軍政要員,活著的溫恢,呂貢,張遼,夏侯惇都被徵召這還不能說明當地的駐防主力都去了嗎?

另外二十六軍在建安二十四年還在居巢是偽命題,曹仁已經帶兵先去了中線對抗關羽去了。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因為漢中之戰的關係,曹操把北邊的曹彰都徵調到前線去了 。還能得到建安二十四年二十六軍尚在的結論嗎?

再者,徐晃為什麼帶新兵?因為漢中之戰曹魏西線主力損失重大,雖然史料記載徐晃打勝仗,但打著打著自己被調到後方,兵沒了劉備兵峰還到陽平關一帶本身就很反常。如果曹魏當時還有十多萬生力軍在居巢,徐晃根本也不會帶新兵好吧?

徐晃還是得到了殷署的降兵和徐商呂建的支援才去的。連降兵都用上了,居巢還能有大量部隊嗎?

6樓:小豬快跑

溫恢、蔣濟督揚州,張遼、李典、樂進這幾個督合肥,徐州下邳附近是徐州本地軍閥。其實力量並不虛。但是幹不了啥大事,力量不集中,徐州還不怎麼聽指揮。

回到建安二十四年,身為關羽如何破局

在渣權背刺的瞬間轉身。簡而言之就是俘虜完於禁,演一波圍樊城,算好時間直接回撤,固守等待漢中耳朵緩過氣支援,期間恩威並施安撫糜芳劉封士仁孟達這幾個已知的不穩定因素,防微杜漸做好反滲透工作,然後一波反擊吞併孫吳,達成二次威震華夏成就。 克里斯托夫 破不了局!關羽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敗!雖然他有一定能力 ...

單身二十四年,並且還不想談戀愛結婚,正常嗎?

啊小可愛呀 沒碰見合適的人唄。你心中或許會出現乙個框架,ta是什麼樣的一定要多高一定要好看,或者你根本不想要這個人。但是這個人出現了,你的框架就塌了。 松木滿阿姨 正常這個詞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太有個人色彩,你喜歡水果,別人討厭水果,那對你來每天吃水果是正常的事,可是不吃水果有錯嗎,大家都沒錯。你問...

如何閱讀《二十四史》?

L長庚 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在我看來,往往歷史的演變總是相似的。最好,就是看原文,然後,不懂的一點一點去查詢,白話文的都是加工後產物了。或許,說到這裡時,也有人會說史書就不是加工後的產物嗎?不可否認,確實如此。而且,史書並沒有完全客觀的,因為,每個史學家在撰寫的時候,都會帶著自己的喜好觀點,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