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錢 字在吳語裡有一種讀音聲母為 d ?

時間 2021-05-12 02:16:58

1樓:兩灣

我認為聲母為[d]的這個字本字就是「錢」。

我處是吳語處州小片景寧話,可以區分鹹山兩攝三四等字(縣城不分):

黏/i/、籤/ti/、尖/ti/

甜/dia/、念/ia/、點/dia/

連/li/、仙/i/、遷/ti/

天/tia/、年/ia/、先/ia/

同樣的,田讀/dia/,鈿也會是/dia/;

而表示「錢」的讀音是/di/。

所以讀音上看,鈿≠錢,最終來說,這個字本字還是「錢」字。

2020.6.26日增加

錢也只有乙個讀音,無論是用在名字裡,還是其它,都是讀/di/。

例如:金錢草、

2樓:十一十一十一

吳頭楚尾某些地方還有把錢說成tian的不過他們似乎是兩者不嚴格區分,一時說qian 一時說tian

以至於發展出乙個笑話:

我只有一塊田了。

一塊田就一塊田唄。

不是,我是說我只有一塊田了 ……

有一塊田夠了。

我是說我只有一塊錢了

3樓:再言

提供乙個小資料:

本來還不太相信[dz]>[d]能這麼輕易地改變,後來偶然發現慈溪話裡變得更快,有[do di]>[do i],可能語流裡音變就是這麼快吧。

姓氏的錢仍然讀[di],和這個不同,因此人們會把變音記成同音字,如「銅鈿」「銅年」。

4樓:454Chevelle

很負責任地說,不是錢,是鈿。

以上海話為例,價錢叫做【價鈿】ka ti

十塊錢叫做【十塊洋鈿】

買東西問多少錢有一種問法叫【幾何銅鈿】

5樓:鄭小信

這個時候搬出中韓字典…

我把漢字翻譯一下

鈿 (錢的漢字詞也是這個,羅馬字寫作 jeon,但是基本不用。基本是用那個,雖然和銅有點像,但這是固有詞。扯遠了。)

1. 名詞方言。硬貨銅錢。

2. 名詞方言。 (錢)。貨幣。金額。

3. 名詞方言。經費。費用。

另外我自家方言。閩東話-北片(這一方言在閩語中受到吳語影響應該是最大的…)錢是讀 dsin (漢字的陽平到方言念類似上聲。與「緊」的發音類似。)

再考慮到北韓語有漢字d+i →_→ j 的變化(好像是叫顎音化)…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6樓:下河佬

音變無例外。例外必有因。

再看現代《上海音檔-同音字匯》:

可見從母「錢」與定母「鈿」在基礎音裡都是有規律地排排坐,語音不竄。

那麼「錢」的「d」音例外是哪來的呢?

證據說話。

以下書證按時間為序。

上圖漶漫不清,倈個錢乃榮先生重排版。

都看到了吧。「錢」的例外音變都發生在「銅」的後面,這是語流中的語音同化現象。但這種同化不是任意發生的,是一種有條件的發生。

其一,必須是常用詞。開門七件事,柴公尺油鹽醬醋茶,生活離不開錢,錢常用。

其二,必須音近。「銅錢」常說,且不加思索地快速地說,舌面前的dz很容易變成舌面中的d。

小結:吳語中該詞的本字就是「錢」。

「鈿」是記音字。這個「鈿"音業經賦予「錢」義,也就有了「價鈿」、「幾鈿」等用法,實際上仍然說的是「錢」。

7樓:tom

以前有個非吳語區的三流演員叫何美鈿。

鈿這個字自古是標準漢語用字吧。鈿暈羅衫色似煙。不要被推普弄得什麼事都大驚小怪的。

有些人真是自以為是慣了。鈿本字本身含價值的意思,古今文字中也多有引用。偏偏要往音韻上引。你懂音韻麼?

鈿字現在雖然在普通話中基本不用,但是在吳語與粵語等各其他語系中均有廣泛運用。這完全可以認為是古漢語習慣的遺留。

某些人居然妄圖把它說成是方言轉音,以此矮化吳語,真是夾帶私貨、其心可誅!

為什麼在大學裡學習成了一種罪?

沒圖說個Java 很簡單,因為人們會害怕乙個看書的人。賴,是人類的天性,在大學裡,沒有人管教,自然會釋放天性。人生如逆旅,不進則退。懶的人,必然會被人生的大流給沖刷到社會底層。到了那個時候,差距才會慢慢顯現出來。而學習,是讓人進步的階梯。看到沒有?見不得自己不好,更見不的身邊的人比自己好。這是人的共...

為什麼在今天簡約成為了一種奢侈?

因為慾望無止,想要的太多 索取者是如此 製造者也是如此,想給予更多從而也得到的更多專注 堅持 靜心,在這個時代是難能可貴的,這些也正是簡約需要的元素。 王二 簡約不是簡陋,人家走5步你走了2步,這是簡陋 人家走5步,你通過金錢或是文化等成本,得到驗證,發現其中有3步不用走,往另外方向走了2步卻達到了...

為什麼在知乎隱隱的有一種清華高過北大的感覺?

木海綠果 北大有未名bbs呀 16年左右吧,我記得清華郵箱還能註冊,18年之後好像就不能了。不過清華現在有樹洞了,比以前好多了。 維吉沙 首先是叉院,感覺最近幾年清華CS勢頭越來越足,尤其是楊振寧姚期智的這一波,雖然北大的軟體方向很強,但清華CS這一點說全國第一不虛。不了解,不評價,不過清華要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