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反對人殉嗎?

時間 2021-05-10 21:05:52

1樓:

從朱元璋愛護百姓的史料以及《皇明祖訓》中他的民本思想,斷定朱元璋不可能搞人殉,豈不可笑?

在沒有任何史料證明的情況下,僅憑只言片語,就信誓旦旦的喊孔丘反對人殉,恐怕不是在搞學術,而是在搞宗教。

2樓:

孔丘要「恢復周禮」,不過是托古改制,和你所謂的「文藝復興」,道理相同。你明白文藝復興是暫時沒有理論於是借用古代思想,到了自己國家的,就成了「恢復奴隸制」?雙標離譜了吧?

3樓:疑疑

這地洗了兩千年,都沒洗乾淨,滿地的汙血啊…在哪兒流啊,凝結成黑黑的,挖地十尺,下面的土都是黑紅色的…

不要離得遠了就覺得有些髒東西又香了,好不容易打到的東西,犧牲了多少烈士,別招魂了。

4樓:耀光

孔子是有人本思想,可是對於孔子來說,誰算是人呢?

孔子要得是周禮,那麼必然要奴隸制,脫離了奴隸制的周禮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孔子不會不明白。

孔子愛人,要仁政,可是仁是大貴族對小貴族,小貴族對自耕農說的,至於奴隸從來都是奴隸主的私有物,是會說話的畜牲,八哥不也會說話嗎?奴隸算不得人,祭祀要合乎周禮,所以拿奴隸祭祀,如同殺乙隻豬,一頭牛,又怎麼會「不仁」呢?

對於孔子來說,人殉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就像吃豬肉羹一樣日常,就像去廟裡祭祀祖先一樣合禮,所以有人要反對人殉,就是反對周禮,就是要「禮崩樂壞」。

但奴隸制在當時已經快要面臨瓦解了,生產力的進步讓社會更加人道,讓人的範圍更擴充套件,所以有乙個貴族願意用陶俑來代替奴隸,讓奴隸去耕田,去殺敵,甚至於讓奴隸作為自耕農。

這些是孔子所不恥的,貴族們之所以願意改革奴隸制,是為了打仗打贏其他國家,所以孔子表象地把戰爭的原因歸結於改革,歸結於禮崩樂壞。孔子不知道,生產力進步,人口增加,就需要土地,統治者也能統治更多的地方,戰爭是無可避免的,直到達到土地的飽和為止。

所以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這是孔子最後的詛咒了,儘管阻止不了時代的大浪一次次席捲,最終淹沒陸地,但戲劇性的秦帝國二世而亡,也算是舊時代的幽靈對於新時代的最後的倒戈一擊。之後封建的劉邦打敗了試圖重回周禮秩序的項羽,孔子的理想再也沒有實現過,孔子的理論卻被後人一代代修改,歷經風雨,直到如今。

注:我們認為孔子如何,不是我們與孔子的戰爭,是我們與我們自身的戰鬥罷了。孔子作為幾千年的人物,無論是支援還是反對都能收羅到很多證據,這些證據對現世的爭論毫無意義。

實證傳統是社會學步入現代以來最先被否定的,便是如此。

孔子是乙個特定形狀的陶罐,我們往裡面裝什麼,或者研究它曾經裝過什麼,用來駁倒另一堆人,那都毫無意義。因為今天的人不會用陶罐去日常飲水,除非是刻意地特立獨行。當然也有指著玻璃杯說是陶罐的,那也是為了打敗另一種容器,而不是真的要讓人們用回陶罐。

孔子對於今人來說,只剩下三種形狀,封建,保守,和民族主義,只要得其二的人都支援他,只要反其二的都反對他,至於「他」原本是什麼,真正是什麼,沒有人想知道,未來他還會代表其他的社會意識建構,迎來新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便是如此。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5樓:出其東門

說到這個問題,就難以繞開孟子引用孔子的一句千古名言: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孟夫子這一句引用,本不是什麼問題,但到了考古成果豐富的今天,卻反倒成了問題。其實,這就是乙個古今人認知不同造成的誤解。為什麼這麼講,如下:

我們現在普遍認為,在比孔子更古老的商代甚至先商時期,人殉是普遍存在的,後來才有了陶俑代替,於是這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容易被誤解成「難道孔子是替人殉制度惋惜,甚至極力支援人殉嗎?」

非也!我們的認知,不等於古人的認知。我們之所以認為人殉在前,陶俑在後,是基於大量商代及以前的考古成果為基礎的,所以這被當做是常識一樣的存在。

但孔孟時期,他們能正確認識這個先後關係嗎?未必!

孔孟時期,五帝三王是人王的同時,又是被人敬仰的道德模範,比如商湯就有網開一面的典故。在時人的心中:五帝三王是至仁的,而人殉是違反仁的。

上古的人心是質樸善良的,後來的世道是禮崩樂壞的。正如朱子所講:

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衛,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機發,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惡其不仁,而言其必無後也。——《孟子集注·梁惠王上》

這也許才更符合孔孟心中的演化邏輯。也就是說:

孔孟的認知:草芻→陶俑→人殉

我們的認知:人殉→陶俑

於是,孔子所說、孟子所引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也就不難理解了:草芻只是略具形狀,到後來,人們的慾望越來越放大,有了陶俑,並且陶俑做的越來越像活人的樣子——終於,有人忍不住了,開始了用真正的活人殉。人殉是罪無可赦的,就連人殉的先兆,陶俑,也是不能夠被原諒的,第乙個把草芻改成陶俑的人,真是斷子絕孫啊!

沒有陶俑,哪來的人殉!能理解到這一層,孔子是否支援人殉,怎麼會還是問題呢?說到底,就是關於制度的演化,我們與古人的認知不同罷了。

若以現在的認知為基礎,那這句話就不可能會被說出來。

毫無疑問,孔子是主張仁義的,且孔子的仁義,是以人為本的。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從孔子思想的一貫性來看,他不可能支援人殉制度。

另外,「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首見於孟子所引用,我們聯絡前文,也可以看出這句話的含義絕不是支援人殉,而恰恰相反,是要執政者愛惜民命,不要草菅人命。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

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補充一下:

看到其他回答,很多都是毫無邏輯、毫無證據、沒有常識和逼數的咒罵。其實關於這個始作俑者和人殉的問題,我在其他地方也一次又一次的解釋過。讀古籍,一定要注意一點:

不要拿現在的認知去套古人!

不要拿現在的認知去套古人!

不要拿現在的認知去套古人!

6樓:月半微

可以用手辦殉葬嗎?

可以人們習慣了用手辦殉葬。

假如條件允許,有人會用美少女殉葬嗎?

會那麼引領用手辦殉葬的人有m嗎?

沒有但是為了表達哀思,又想用手辦怎麼辦?

孔子提倡明器。

制定出來中看不中用的死者祭品,來表達哀思。

死生有別,事死如事生從來不是孔子的思想。

但是,孔子的思想又不是古代所有人的思想。

所以你不能拿古代其他表面尊崇儒學的人的做法來汙衊孔子。

所謂好事說盡,壞事做絕。

你不能拿赫魯雪夫來汙衊馬克思,你也不能拿喜歡搞人殉的朱元璋來侮辱孔夫子。

當然,侮辱下明朝大儒是可以的。誰讓他們一邊享著厚祿,一邊只知空談呢?

7樓:壯寶的征服者

孔子是商貴族後裔遇到了用陶俑祭祀糊弄老天的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焉,也就是詛咒誰第乙個想到這種替代法糊弄老天的要斷子絕孫這個是很明白的態度了

8樓:快刀唰唰

肯定是反對的,至於說了始作俑者本意是也反對人傭代替真人殉葬,因為有替代品真人殉葬就始終會愈演愈烈,應該反對各種形式的殉葬,是這個意思

9樓:劉德華

陶俑明明代替了人殉,為什麼孔子還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麼狠的話?

這問題以前有回答過

這話是孟子說孔子說的,那麼,這句話想表達什麼意思,其實是看孟子想表達什麼意思

因為這話恐怕就是孟子借孔子之口說的,孔子本人恐怕沒說就跟那些假的名人名言一樣

借先賢名士的威望推廣自己的思想

10樓:麒獺

孔老二是奴隸社會的聖人,他對活人殉葬的看法和現代的觀點是不同角度的。

老二最喜歡周禮,周禮講究殺殉,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天子葬,五重棺加八個陪葬大丫頭。甚至於周代殺殉還得讓屍首坐者,這才顯出儀式莊重。

老二處處復古,嚷著要克己復禮,就是要抑制人的本性恢復這些殘酷的禮法。

所以有人用人俑替代活人殉葬,不再按照周禮殺殉,老二惡毒的詛咒:你們是絕戶

11樓:遠蒼山下的蔚藍海

這個問題之前不是有過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指從商朝殉葬盛行,再周朝下滑後,春秋又有抬頭的趨勢。

本來是用稻草人殉葬,後來用陶俑,再往後很可能又恢復殉葬。所以有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感嘆,翻譯過來就是,最初做陶俑的那個人,他沒有後人嗎,不擔心他的後人被用來殉葬嗎?

具體鏈結如下。https://www.

12樓:

孔子不但反對,而且是從根本上來反對。

人殉改為俑殉後,孔子都大力反對。

孔子覺得俑來代替人,還是有「殉葬」的思想,日後難免又會發展為人殉。

才有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大概理解為主張用俑來殉葬的這個人,是要斷子絕孫啊!

13樓:So long

孔子的主張是克己復禮,雖然周的人殉較商有所減少,但終究還是存在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夫子是不反對人殉的。關鍵在於什麼是人,也就是用什麼人去殉葬。

這裡的人指的是奴隸,或者說墨子楊朱這樣儒家否定的人,孟子不是說了嘛,無君無父,是禽獸也。

如果少正卯的事是事實的話,那少正卯也可以是人殉的物件。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中的始作俑者也是可以成為人殉的物件的。

當然如果說這個人指的是我們現在的人民,那孔夫子應該是反對的。

14樓:鯤鯤

現存史料有第一手的直接資料是關於孔子對人殉贊成或反對的觀點和表態嗎?目前暫時沒有。

孔子是否具有人本思想?據《論語·鄉黨》: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可以合理推斷出:孔子具有明顯的人本思想。

人殉是否周禮?—據《禮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可以合理推斷出:人殉也許有可能是殷禮,但絕非周禮。

孔子是贊成殷禮還是周禮?據《論語》「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可以合理推斷出:孔子贊成周禮。

春秋時對人殉是什麼主流觀點?據《左傳》,秦穆公搞人殉,得到評價如下秦穆之不為盟主也,宜哉。」可以合理推斷出:

春秋時人殉已經是被鄙視的了。

如何才能樹立起孔子不反對人殉的信心?———梁靜茹給勇氣。

15樓:hl16010921

按照周禮人殉葬是遵循周禮的。春秋期間人殉是存在的,但逐漸減少。孔子當時對祭祀活動和葬禮規制是十分熟悉的,當時關於人殉的規格和規定資料比現在豐富。

孔子提倡恢復舊禮,恢復西周的規範。那麼孔子對拿人俑欺騙祖先的這種不和禮制的行為很可能是不滿的。考慮到當時人們對人殉可能和後世有很大差異,不排除孔子支援人殉。

秦三賢為秦穆公殉葬,人作《黃鳥》哀之。哀的是三賢殉葬還是徹底反對人殉這是不同的。

為什麼古代文明會有血腥的人祭人殉?

計畫生育的一種原始措施,避免人口繁殖速度超過生產力發展速度。後來進入封建社會,存天理滅人欲也是為了避免私生子氾濫,否則又得回到用人祭祀的老路了。 派普 上面二位答主都說以前不幫人當人看,我是同意的。但是換個角度來說正因人之可貴,所以最重要的祭祀或說 犧牲 才用人。我們今天覺得殘忍一則因為人命寶貴,無...

男朋友不反對部分人逃票,這是人品問題嗎?

這森林沒有小徑 我覺得不一定是!你描述說 你詳細說了以後,他說這是 不對的 他已經表明立場了!他知道不對,但是他後面又說能理解類似逃票的事情。你得清楚,他只是理解,因為他見過一些事情 意思是他明白有些人並不是故意為之,而是被迫的,所以這件事不表示他能認可和支援這種做法。我從高鐵逃票這件事,我個人覺得...

人真的有反對公開性行為的本能嗎?

溪流 人很有可能有這種本能。而且這種本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對馴化動物熟悉的話,你就知道這是很基本的一項本能。有許多動物都無法在眾目睽睽之下交配,比如獵豹。埃及人一直嘗試馴化獵豹,他們飼養了很多獵豹,這些獵豹也聽人的話,但獵豹卻至今不是馴化動物,原因在哪呢?就在於獵豹無法在人工環境下繁殖,它們不適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