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看不懂西方藝術,卻還能津津有味地在博物館裡呆很久?

時間 2021-05-10 05:29:48

1樓:XTYC

我就是那種啥都不懂,還能在裡面呆很久很久的人。記得第一次到羅浮宮,居然不進去,選擇坐在外面喝咖啡,這絕對能歸為我 「旅行中做過最傻X的決定」,沒有之一!幸好性差陽錯(命運 )又給我一次機會,依然什麼都不懂,但我絕對忘不了當時那種發自內心 「 I』m gonna die here!

」 的感受

2樓:啊你看吧

對我來說只要我覺得好看我就可以在博物館呆一天。

我覺得你的問題是前者。

對方可能當時的表情只是「我現在正在藝術興頭上你別打擾我一邊玩泥巴去」而不是你的想法。

3樓:建國後成精

對於博物館的神話,以及對於藝術欣賞的門檻一說,才是對藝術最大的褻瀆。

藝術史家範景中(貢布裡希爵士《藝術的故事》中文翻譯者 )曾經在題名為「附庸風雅」的講座中講過這樣一段話

從時間上回到18世紀,那是乙個高貴風格統攝的世紀。英國皇家學院的首任院長雷諾茲做過一系列著名的講演,他有乙個非常美好的願望,他覺得藝術有乙個非常偉大的作用,可以把社會改造得更加美好,更加道德化。帶著這種美好的願望,他在最後一次講演中提到人們怎樣才能把自己的藝術欣賞趣味提高的時候,引用了他的同時代批評家哈里斯(James Harris)的乙個觀點。

這個觀點我們聽起來可能有點吃驚。哈里斯說,想讓乙個人進入高雅的藝術,或者說你自己想進入高雅的藝術,有乙個辦法,你可以假裝喜歡這種藝術。比如大家都談論萊奧納爾多·達·芬奇的偉大,你看不出來,你就假裝說他確實偉大。

雷諾茲把哈里斯的這個辦法介紹給他的聽眾。他說,你現在假裝看出來,直到有一天你確實喜歡上這幅畫,而當喜歡真正來臨的時候,虛構的東西最終變成了現實。當你們聽我引用雷諾茲的這個觀點的時候,大概都會很自然地過渡到我的講演題目,這就是「附庸風雅」。

這是不是一種附庸風雅?我想是的。如果說我們進入文明、進入優雅、進入乙個高雅社會,或者乙個有教養的圈子,我們通過什麼辦法進入的話,那麼這是乙個最好的辦法。

我想我們可能都程度不同地有過附庸風雅,我承認我有過附庸風雅。

4樓:曾哥

其實這東西就是愛好喜歡看繪畫跟看不看得懂是沒什麼關係相反看一眼就說看懂了然後說這幅畫沒什麼的才是裝逼

一種樂趣跟別人坐在茶館打一下午麻將是一樣的

5樓:logoff

我覺得很奇怪,繪畫和雕塑難道不是貴族奴隸蠻族都看了有快感才可以流傳嗎?

比詩容易,還要認字;繪畫雕塑只需要盯著看覺得不錯,至少比衣服上的圖案讓人舒服就好,反正也是新鮮看幾天……

6樓:獨角仙

人家就是喜歡看看,呆著舒服,想利用有限的時間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平心而論,礙著你哪了倒是?

人家看到自己覺得有趣好玩的東西推薦給你,你不感興趣不領情本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你倒過頭來又在網上說人家裝逼,你覺著你這麼做到底合適嘛?

7樓:曹凡

我到是覺得答主既不酸也不裝,答主朋友喜歡用不多的時間看完所有的展品本來就不是一件欣賞藝術時該做的事情。反倒是答主,想看就看,不想看不去。隨性為之。

難道如樓上說表達的「你不喜歡去藝術館博物館就是不懂得欣賞藝術?」真是莫名其妙。

8樓:搖滾死兔子

在美的領域,我一直認為追求美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和是否專業無關。更何況這是花錢去博物館而不是在網上免費瀏覽。

我喜歡吃,你就非得要求我是個廚子才能進館子嘛?我知道好吃並且為這種體驗買單不就行了?

9樓:翎品如

「博物館的觀眾到底看懂了沒」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真的沒有太大關係。又不是所有人走進博物館都能對裡面的東西說上一二的,如果真是那樣,博物館的教育意義就沒了是吧。

首先我們來看看博物館的定義。博物館是對文物標本進行蒐集、保藏、研究、陳列、傳播文化科學資訊, 為社會服務的文化教育機構。這一觀點目前已基本成為中國博物館界的乙個共識。

應該說, 博物館從它的誕生之日起, 就開始顯現出它在滿足觀眾娛樂性需求方面的獨特作用。在古代中國, 一些私人收藏在提倡證經補史的同時, 也供同好玩賞; 中世紀的歐洲,一些教會寺院和咖啡館的收藏和陳列, 亦常常利用一些奇珍異Bora滿足遊覽者的獵奇心理。很多觀眾走進博物館本來就是抱著娛樂的心態。

博物館也把這些觀眾明確納入到了自己的受眾中,在陳列設計中會考慮到趣味性和可參與性。比如我們在科技館中看到的一些實驗裝置,觸控螢幕都是給觀眾寓教於樂的。

就博物館觀眾而言, 娛樂性需求的大量存在並不奇怪。其實, 娛樂性需求同教育性、學術性的需求一樣, 均是一種觀眾正常合理的需求。正如運動著的機械需要不斷潤滑一樣, 作為智慧型有機體的人類在學習、工作、勞動、創造的同時, 也需要有休閒消遣、旅行交往、遊覽觀光等娛樂性的精神調劑。

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 物質的不斷豐富和休閒時間的增加, 追求高層次的文化娛樂便成了一

種趨勢。於是, 人們通過或希望通過參觀博物館來滿足自身的娛樂性的需求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

看不看得懂,那就見仁見智了。我相信只要博物館能夠費盡心思讓觀眾能夠感受到展品的文化內涵,那觀眾或多或少也能get到一點東西吧。萬一做到這樣觀眾還是啥都沒get到,那我就只能說句:

10樓:

如畫展,交響樂等「高雅」藝術,只要觀眾和聽眾感受美就是最重要的,有些人看似懂得「專業」,不過是賦予一種解釋後附庸風雅吧。

所以,只要從這些藝術形式中得到快樂和愉悅,獲得某種感受或感悟,這就是一種「懂得」。

11樓:

不懂,看看也不行?

就像平時去菜市場買菜,轉了一圈啥都沒買,難道你還不給我進去看看了?

況且藝術作品也不是只有藝術人士才能看的吧,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懂藝術的人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何必事事都以專業的角度去看?

有人享受那種感覺,有人(題主?)則不然,無非是看法不同罷了。

沒能解決題主的疑問實在是抱歉了。

12樓:

我曾經和爸爸一起去重慶市乙個博物館看展覽,其實那天只是偶然進入的,我平時喜歡藝術文學,我爸爸是普通工人,對這方面沒有一點造詣的。

然而我卻發現他看得出奇地入神,在一幅水墨畫前站了十幾分鐘。那幅畫很寫實,耐不住細細品味,卻讓我爸爸足足沉默地凝視了那麼久。

其實,藝術不一定需要造詣,但每乙個人都有他的領悟,你也許不會欣賞蒙娜麗莎,但不能否認在某些作品前會讓你想到另一種世界,我想這種心境也是大多數觀眾駐足的理由吧。

13樓:劉俊

我對美術也是一竅不通,藝術白丁用在我身上就不是貶義詞。但是也不影響我第一次去中國美術館就津津有味的看一下午,而且有了有空經常來的想法。我不懂國畫,可是我能從一副市井圖中聽到小販的吆喝聲,感受到小路的泥濘。

14樓:陳新

當代藝術的確是需要基本的美術知識才能更好地感受它的美感和趣味。

當代藝術是不通俗的,可是!美是通俗的。

當你站在一件當代藝術品面前的時候,你發現你看不懂它的表達形式和內涵,可是沒關係啊,至少視覺上能感受到它是美的。

當一件藝術品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已經脫離了藝術家本身,作品內涵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更重要的是,當你面對作品、與作品交流時能否被觸動以及引發你自身的思考。這其實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

當代藝術很容易給人距離感,讓人感覺藝術是大寫的,(雖然私認為當代藝術初衷其實是想走進大眾的。)可是不要因為不理解它,而讓自己錯過了感受不同形式的美的的機會。

我自己看展的時候也會經常遭遇這種情況,儘管看不懂眼前的東西,依然制止不住內心的自白:我去!這什麼鬼!可是好美!

(如果一件作品你既不覺得有意思又不覺得好看,有兩個對策:

1.好好研究它。居然有這麼乙個沒意思的作品被擺放在著名的美術館裡,這本身就是一件好有意思的事情。

2.轉身欣賞下乙個。每個人有每個人獨特的審美,審美沒有對錯。當代藝術品數量和方向繁雜,或許你就是不喜歡這樣的,沒關係,去臨幸下乙個吧。)

即便不懂也不要拒絕你接觸觀察事物的新角度,懂當然更有意思,但不懂也不影響啦。(`*)

15樓:

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對於新奇的,美的東西,有種天然嚮往,光是看著就覺得十分美好。雖然不懂專業也不妨礙去看展覽之類的,更別說懂行的了,比如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酣暢淋漓很好看,回來看看影評更加過癮。

16樓:

我也不懂,但是有機會我也喜歡看。個人興趣不同而已。而且藝術這東西,各人審美感受不同。看多了自然會有感悟。你不喜歡,也沒所謂。

不喜歡不去就好。幹嘛覺得別人裝逼呢。

17樓:小畢同學

色彩明暗體量的衝擊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不同人群看向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詮釋也是藝術出乎意料有意思的地方。

要是沒聽說過蒙娜麗莎,我的印象肯定是,胖妞,笑的淫蕩

18樓:坦白

在這個年代,藝術和歷史是大眾玩物,博物館本身就是公益教育的一部分,你在國家的扶持下完成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有人說你裝逼嗎?

19樓:沈江楓

我和我女朋友逛各種博物館美術館的節奏就是

啊,這個好看~(^ν^)

是呀是呀~o(^▽^)o

啊,這個不好看~^_^

恩,是的是的~( ̄▽ ̄)

然後愉快的逛完了整個博物館/美術館~

20樓:秋稻

酸。他人或無意有優越感,自己出於低人一等便給予揣測,以此平衡。

暫定甲乙。

考試後,甲說:「啊…這次考的好慘,死定了」

乙去安慰道:「沒事沒事,我也考的不好,還有下次呢」

其實心理暗爽

過兩天,成績出來,甲成績不但不低,還是第五名。

而考的不好的乙想想自己說的話,非常不爽,跟其他同學講甲的事前事後,以「裝」冠之

可甲以前一直是班級第一,第五名在他眼裡確實是糟糕的,不過並沒有人在乎。

總有人喜歡臆測他人,以抬高自己的存在價值,換句話說,總想把自己的手伸過去,讓別人做自己大戲的配角。

事實上,有些人未必就是在裝,不同的人『好』的標準是不同的。

反而是不忿的人,其實不過是惱怒於處在那個高處『裝』的人不是自己而已。

說到底,一期一會,何必呢,不如吃茶去。

21樓:

個人認為,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作品會有不同的體會,甚至可以超出作者的本意,因為觀眾看的過程也是藝術創作的乙個步驟。所以什麼層次的人都可以看啦,或者說,給觀眾分層次是不應該的,層次無高低,只有視角的不同。

22樓:Miss.Mars

有的詩不知道在寫什麼讀起來的韻律就讓人有愉悅感;

有的畫不知道在畫什麼看上去的色彩就讓人平靜下來;

有的歌不知道在唱什麼聽下來的節奏就讓人熱血沸騰;

耳眼舌鼻身意感受的世界怎麼能夠,還有我們的心呢~再說~就是因為不懂才要去看呀,學一點是一點多麼有趣~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看不懂電影?是真的看不懂還是諷刺電影拍的不好?

tugou6 首先,我們需要先回答,好看的定義是什麼?承認電影是藝術的話,就都能理解,藝術這東西很難評價好壞。比如一幅畫排除其他因素 在有些人眼裡價值上億,在有些人眼裡可能花10塊錢你也不願意。電影也一樣,看電影後的感受,這裡面有很多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與你的意識產生了共鳴,它讓你你能理解,你能感受...

既然草書很多人看不懂,為什麼還要發明草書?

雨山 當代來講,比起實用,更多的是藝術欣賞價值吧,跟抽象派畫作是差不多的道理。草書更能表達書寫者的性情,給觀賞者更多的感觸,習草之人自然懂得如何欣賞草書。 種樹 這問題真白痴。確實有很多人看不懂草書。但是,還有很多人能看懂草書!比如我就能看懂,也會寫,還有很多很多人能看懂 會寫。要看懂草書,需要重新...

為什麼藝術總是讓人看不懂?

沙皮狗丁 如果說的是當代藝術的話,那答案可能是不需要看懂。前現代時期,貝爾尼尼的雕塑 聖特蕾莎的狂喜 這件作品用大理石表達人體,用大理石表達織物。而當代藝術強調本體性,大理石表達的是大理石本身。此處應該放個當代藝術作品,但是一時想不到啥合適的,所以先放個呆呆獸而藝術品,比如畫作,電影,表達的也不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