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為什麼最初追求的是畫的像,而後來追求的卻是畫的不像?

時間 2021-05-05 12:48:51

1樓:無瀾君

也不是後來不像。

而是後來就要內心和精神的表達,有時候需要抽象和非具象的方式,但是也有時候需要具象,這時候不能不會,而且抽象和非具象需要對美術有足夠理解,理解的方法就是前期訓練,所以兩者都要先練具象的。

2樓:邊明靚

西方藝術繪畫一直是追求畫的像,直到杜尚那批開啟現代藝術才想著要擺脫這種審美觀,我感覺他們畫久了實物就開始厭倦了,想要畫點不同的、從心的東西。

但說實話中國的畫沒追求過畫的像,山水花鳥水墨畫哪有畫的仔細的。中國畫講究的是意境,而不是外形,這是從一開始就形成的中西繪畫不同的思想觀念。

3樓:風隨影動

存在即合理,同理

被觀察到或被發現即存在。題主所說的規律是被相當一部分人認可的。初期追求畫的像,因為這是提公升繪畫功底和能力最顯而易見的乙個標準,畫的像至少是乙個畫者有能力表達自己所見,所感,所思的標準之一。

當你具備了這種表達能力,才能進入下乙個更高階段,即不停留在畫得像而已,而是力求把作者更多的主觀感受和想法通過作品表達出來,這往往是與單純的寫實相悖的,要通過放大,誇張,扭曲,襯托等等來訴說所謂的畫外之意。以上

4樓:小於要努力考研

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轉變。

重點在於你看的山和水是外界灌輸給你的,外界告訴你,這山長什麼樣子,這水是怎麼流動的。但當你把自己的理解加入進去之後,你畫出來的,就和看到的是兩碼事了。

5樓:今晚打老虎

畫的像是對技術的錘煉,畫的不像是對意象的追求,相比於形,意的表達是一種更加高階更加抽象和困難的手法,對表達者的技術有更高的要求,而這其中就包含了對技術錘煉的過程。講白一點畫的像只需要你基本功好,而畫的不像卻不只是要你基本功好。

6樓:柯棋

畫的像更多是臨摹,學習別人畫中的構圖、比例光影等繪畫的知識,當你對顏色構圖比例有了一定認知以後,你可以應用這些知識來表達你自己的想法,譬如人物造型中很長的腿小小的頭,你用這種構圖特異的方式來表達你的人物特徵,這些特徵都賦予你自己心目中想法。繪畫是一門工具,幫助你實現你想法的一種手段。如同文字一樣,需要編織創造。

7樓:囈語

最初畫畫時,基礎薄弱,首先追求的就是形似,形要準,隨著學畫時間越來越長,你亦能做到心中有形,開始追求神似,對於繪畫物件再創作,更多的是體現自己的思想

8樓:木雨子辰

齊白石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也就是說,畫畫是畫你心中美好的世界,總帶有現實的影子,因此要「畫得像」,但你心中的世界又不同現實世界,又不像現實的形象。

9樓:匡奕光

從寫實過度到抽象是人類認知進化過程中,認知功能從低階到高階演化的必然結果。

認知進化初期的低階階段,人類的認知功能只有聯想和歸納(低等動物的認知功能),只能認識熟悉的內容。所以,畫豬必須像豬,觀者才可以輕鬆建立聯想,感覺熟悉。

認知進化到邏輯思維出現的高階階段時,抽象畫出現。高階的抽象畫要求觀者啟動邏輯思維才能看得懂。

10樓:Dance

當我們最初畫畫的時候,我們是在以自然為模板,記錄或創造美。有人以為"像"是一種美。作品對美的自然描摹到位,因而作品是美的。

可當自然與肉眼以畫為媒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自然本身,只是畫。籠統而言的抽象派不僅解放了形式,更解放了思想,離一幅畫美在哪這個問題的答案又近了一步。

11樓:打醬油的

一開始是學會打基礎,學不同的表達方式,模仿學習,到後面,是用學到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想獨一無二,想與眾不同,畢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12樓:知道不知道

我理解的哈,任何的創作以及表達自我的發揮,都要建立在穩固的繪畫技法之上,不然也表達不好自己所想,所以,剛開始學畫畫都是要把基本功打好,為了以後游刃有餘的發揮,但是很多人在學習基本功時,把思維框住了

13樓:蒙托朗夫斯基

如果只要求畫的很像,在過去好多年前,就已經有人做到了,再去追求畫得像對於厲害的人來說已經是瓶頸期,沒有任何意義。就有很多人開闢他道,不再追求畫得像,而是畫得不像,或者畫得更豐富。

14樓:一燈

書法是最好理解的,小孩剛學寫字不太像,歪扭潦草,既不工整也不暢快。熟練掌握後能寫得工整(寫實),也得寫得暢快(寫意)。

所以,像和不像都不是藝術真正的追求,追求的是表達的準確或暢快,由於傾向性不同,書法大致分為楷書行書草書,繪畫大致可分為寫實表現寫意,細分則更多,五花八門。

同理,為什麼有些畫專家認為水平超高,大眾卻表示看不懂?和草書一樣,欣賞是需要經驗的,作者捨棄了準確追求暢快,有經驗的觀眾仍然能看懂寫的內容,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楷書和寫實更普適,大眾更容易欣賞,不需要太多內行的經驗。

另一方面,看不懂又不等於水平高,水平太低或故弄玄虛,或文化背景不同,都可能讓人看不懂。

(順便傳幾張手機裡的圖,後兩張是我的畫)

15樓:Taylor

首先這不是像與不像的問題。這個問題提的不十分準確。可以說某個階段某些地區的繪畫是追求寫實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繪畫)因為從中國繪畫的角度來看,並沒有出現先追求像然後追求不像這種過程。

16樓:蒙特內哥羅

因為以前沒有照相機,現在有了。所以藝術家可以把對客觀世界的現實反映放下,去追求、探索更多形而上的,改變人類審美方式的命題上去。

17樓:伊佐夫

因為不像比像更有表現力

大自然只是隨意的進化出萬物,並沒有為了表現刻意的去設計。而畫家就可以為了表現,刻意的改動上帝的設計為自己服務。

正如美顏過的你不像你,但是更好看

18樓:卡達的節奏

初學者和對繪畫一竅不通的人通常容易陷入的誤區是認為繪畫畫得越像,越能代表自己的水平高超。

徐天華老師說過一句話我也深有感悟(「狗屁不通「徐天華的那件事,挺好笑的),大意是剝離繪畫技巧去看你的作品,還能不能看是很重要的。我的理解是你的作品一定要表達出某種有意義的東西,繪畫是將內心想法具象化的工具,所以一味追求高超技巧的塑造是捨本逐末的。(但是這也不是說技巧無用,優秀的繪畫基礎才能更好地進行表達)

後來的大師們並不是刻意追求不像,(這也要分流派,印象派在誕生之初就常常被詬病畫得不知所云,後來的抽象派、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流派等更是高度抽象,畫面精簡。)我認為可能是繁雜的細節反而會妨礙畫面所傳遞的情感和資訊,諸如畢卡索的格爾尼卡,莫奈的花園系列作,所以大師們在創作的時候會選擇擯棄高超技巧的展示,「像孩子一樣畫畫「。

「人肉照相機」,對他們而言未免太過簡單了。

19樓:辛夫D

因為畫的像是指的別人眼中印象的樣子

比如像這輛汽車蘭博基尼

但畫畫很大的功能是自我表達

那就會遇到倆問題

一世界本來就有的東西不需要你表達照相就可以二藝術的本質是表達形式包括物體新樣子

筆觸和別人不一樣的色彩等等

綜上兩點畫的像只是讓你有能力畫出來

但要表達需要自己重組

就像寫文章

認字會寫句子是基礎

寫作文那的重新組合才能打動觀眾

20樓:特洛諾公尺

模仿、消化、創新三步走,是人類學習的普遍規律。

或者說練好基礎技能、熟練掌握常用技能組合、隨心所欲收放自如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人類所有技能成長的普遍規律。

21樓:

前期追求畫得像鍛鍊的是你想畫什麼就能畫什麼的「畫技」;後期追求畫得「不像」鍛鍊的是創造力,或者說在個人審美之上_開拓的視覺體驗。

如果僅僅是畫的像,直接用攝影機不就可以了嗎?

但繪畫能創造不存在或者不一樣的視覺體驗,這一點是攝影的選擇性記錄不具備的。

22樓:白鹿

誒,不一定是這樣哇。

形上學畫派創始人基里科,不就是先畫的不像再畫得像嘛。

人家30歲之前,畫的都是些看不懂的東西。30歲之後才宣布回歸古典,開始畫像的東西。

美國畫家格蘭特伍德早期喜歡印象派,後來受凡艾克和丟勒影響,畫風才開始變得細緻寫實。

所以說這個並不是普遍情況嘛。

而且真要說的話,照相機出現之前的西方繪畫,人家都是一開始就追求畫得像,後來追求畫得更像,從來也沒有追求過不像啊!

但為啥很多人都有這種錯覺呢?就是畢卡索馬蒂斯克里姆特他們那一批帶起來的。

相機出現之後,對以前有記錄功能的繪畫來說,本身就是個很大的衝擊。而且西方繪畫發展了幾千年,在畫得像這個領域,實在沒什麼好發展的了。

你看近現代的這些大師們,經過了系統的美術培訓,再加上點天賦加成和刻苦練習,十幾歲就能達到以前畫家的平均標準。那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還照著以前的人一模一樣的畫有什麼意思啊?

莫迪里阿尼15歲、克里姆特17歲的作品

於是呢大家就想方設法的搞點創新,嘗試一下以前沒有過的畫法。比方說馬蒂斯,你看著他好像在瞎畫,但人家是嘗試用色彩給人的感覺,去代替用了幾千年的透視方法。

在過去大部分繪畫中,塑造空間感都是靠物體透視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近大遠小」,並不怎麼受色彩的影響。比方說拉斐爾的這幅《雅典學院》。

將畫面的顏色去掉,空間感依然存在

而馬蒂斯的畫,則是通過人們對色彩的視覺感受,去塑造空間感的。比方說暖色系有前進的效果,冷色系有後退的效果。所以如果把馬蒂斯畫中的顏色去掉,空間感就被大大削弱了。

所以說,你說的這種剛開始畫得像,後面畫得不像的情況,在漫漫的藝術長河中,根本算不得常見的情況,只是在藝術探索階段的一種有趣的反差而已。在這之後,還出現了開始畫得不像,以後也畫得不像的大師。

比方說雷東和夏加爾。

看吧,藝術家們的風格和經歷還是挺千奇百怪的,怎麼可能都是乙個樣~感興趣的話來我的公號「短頸鹿瞎說畫」看看吧~嚴肅高深的咱不會,只聊好玩兒的~現在關住可以免費領取獨家高畫質「名畫桌布頭像禮包」哦~

23樓:hyb

後來是說現在嗎?現在也有很多畫的像的,那些學院派的,畫的也很寫實的,我覺得畫畫還是嚴謹一點,真實一點,給人感覺也會舒服,象古典主義追尋的是美術要起到維繫社會道德的作用,當然要畫些具象的東西,表現光明的一面。

24樓:冷夜烈貓

繪畫為什麼開始的時候追求畫得像?而後來追求的卻是畫的不像?

——這個不是因果關係,也不是遞進式的關係,更不是因為水平提高了的關係。

有的人一開始是寫實,後來終身所畫的也是寫實。

有的人是先學寫實,然後進入了抽象;有的人開始抽象,然後終生就是抽象。

所以說這裡頭沒有乙個因果的關係,也不是乙個遞進的關係,更不是境界層次的關係。

寫實就是乙個範圍,這個範圍內藝術水平的高低,有技巧技術性的,有創意的,有思想內涵的,這個範圍內每乙個層次,都與寫實相關,眾多古典大師,都是這一類。

抽象是二十世紀的流行的東西,但那群大師多數從寫實中走出來的,他們之所以會出名,是因為它們迎合了乙個時代的思維,迎合了乙個時代的背景,迎合了乙個求變的時代,所以他們才會出名。

寫實繪畫和抽象繪畫是兩種繪畫的語言,不等於是抽象就比寫實高階,這不是乙個遞進關係的,不是的!

只不過有一些人在開啟追求寫實的過程之中,慢慢的發現了一些自己更加喜歡的東西,從而走向了變形或者是抽象這麼乙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他個人的選擇,並不等於他的藝術水平就高了。

給你舉個例子,比如羅中立,知道吧!羅中立的成名作是超寫實作品《父親》,這幅作品是水平非常高的寫實繪畫,到今天來說,這幅作品仍然是水平很高的經典作品,羅中立後耒也畫了一些其他的、變形的、古怪的東西,而那些東西並沒有什麼知名度,不感覺到它比《父親》有更高的藝術,這就是他的個人選擇。

還有一些人,寫實過後發現了有更加概括的方法,那麼在寫實的基礎上有一些創新,有所變化,比方說吳冠中,吳冠中開始也畫寫實繪畫的,後來就開始有一點創新的繪畫方式,這種方式方式是他的一種藝術創造,但仍屬寫實,只是在寫實中有所概括,創造了些新的繪畫語言,他就成了大師。

好吧,就說這麼幾句。

家長最注重孩子繪畫的哪方面,是追求畫的像還是追求有創意,或者僅僅是培養乙個愛好呢

藝考狸大叔 不是家長,但教過一二三四年級的小朋友。現實來看,家長們注重的是,別人能不能看出來小孩畫的是個啥。在教小孩畫畫的那段時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家長剪斷了孩子們的翅膀,還得責怪孩子為什麼不會飛翔。曾經教過乙個一年級的小女孩叫朵朵,性格非常活潑開朗。開朗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班裡的小孩她全認...

現在的拍照技術越來越先進,為什麼還要追求畫畫的逼真?

西林 我覺得問題有點奇怪。無論畫什麼都要像,但是這個像就沒有乙個明確概念畫畫基本上是畫出自己的理解。比如我畫個向日葵 梵谷畫出來是火熱的,我畫個主調是綠色的抽象向日葵,從相似性上面來說不是很像,但是他確實是向日葵,也能看出來他是個向日葵 我的闡述能力真的很差 畫的逼真是一種能力,如果不能畫的逼真,很...

人生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追求,為什麼而活著?

莊周 沒有那些遠大的人生目標,那就真是為了家人活著,因為感覺不到活著的意義。余華的 活著 我覺著每個人都是凡夫俗子,就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迷茫的走到生命的盡頭。 雲深不知處禁無故哂笑 為什麼而活著,其實從一開始的出生都不是自己所能夠選擇的,在人生的歷程中,邊走邊看吧,沒什麼追求,在我看來所有的追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