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間的這艘船上發生的場景,作者想表達什麼或者寓意什麼?

時間 2021-05-05 12:47:48

1樓:春眠

這是標準胡說八道。首先要搞明白,河流的流向,顯然是從左往右流,判斷依據,是岸邊的縴夫。船在橋右,已經過了橋,根本不可能撞橋。

2樓:何似在人間

有這麼乙個解釋說得很好,我來複述一下,船要撞橋了,眾人都想要阻止事情的發生,然而橋上的文官武官卻絲毫沒有注意橋可能被撞壞的情況,而是在爭誰應該讓路的問題。船撞橋暗示北宋即將可能遭遇危機,然而官吏毫不在意國家的安危,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爭鬥。

3樓:友竹

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精心安排的船橋險情,的確有其深刻的寓意。有研究者指出,船與橋欲相撞,象徵著畫中的社會矛盾到了高潮。畫家將拱橋和大船作為全卷的視覺中心和矛盾高峰,自有其用意。

不過,畫面的情節雖然緊張,但根據桅杆垂落的速度、該船與拱橋和其他船的距離,很快就會化險為夷,有驚無險,否則就會悖於本畫卷欣賞者的心理期待。

4樓:哈愣和李子

鏗鏘三人行我也看了,覺得那個專家有過度理解這個東西。清明上河圖本來就沒有說一定是描寫的盛世,都是後人的猜測。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北宋的真是場景。誰規定不能出現撞船?

5樓:魚吞舟

舟者,周也;

老媼者,孤兒寡母者也;

周室將傾,眾人圍觀,無一人施以援手。撐船的藉著過虹橋的時機,掌握了掌舵權。孤兒寡母眼睜睜的看著毫無辦法。

此畫說的是後周檢點篡位,欺負幼年天子的事。

張擇端作了大死,藥丸。

6樓:Chelly

剛好最近清華大學開的Mooc「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第一課就有舉這個例子啊…老師說就是桅杆高過橋了所以過橋的時候要收桅杆。很常見的景象吧沒什麼特別寓意。

7樓:李小天

人都在船上,不得下船,任憑兩岸熙熙攘攘,也與船上人無關,這幅「清明」上河圖正是描繪「明清」時期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對國家的危害,而倒下的桅杆正暗喻大國將衰,這才是標準答案好伐→_→

我要更新一下,那個老嫗自然是代指慈禧

8樓:姬白月

這是一張描繪市井生活的圖!

所以越熱鬧越好!越亂越好!

如果那時有照相機,我們看到的應該是作者許多抓拍的合集……名字麼,可以叫《在京城的日子裡》什麼的……

9樓:孟德爾

遇到困難…………??

這不是典型的放下桅杆撐船過橋的場景嗎??

撐橋的是怕船蹭到橋,撐桿的是在推船同時改變船身姿態,岸上和船頭的人是在拋拖繩,內河船很多路段都是拖過去的,不然怎麼叫縴夫的愛。

古代又沒有蒸汽機,要過橋當然是這樣過。

老式內河木船過橋就是這樣的,沒見過是因為你生在拆那,都拆光了。

清明上河圖有多少人?

友竹 最近在讀餘輝老師的 隱憂與曲諫 清明上河圖 解碼錄 裡面正好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說,通常統計為550餘人,日本黑田日出男在 解讀繪畫史料的 清明上河圖 中統計為773人 2007年 清明上河圖 在香港藝術博物館展出時,被清點出814人。但餘輝老師認為是810人左右。因為畫中多處有遮擋,故尾數略有...

博物館著火了,清明上河圖和兩隻大熊貓你救哪乙個?

Samuel Solomon 你盼著我救清明上河圖?哈哈哈,我偏不!我選擇救大熊貓 當然了,我救大熊貓,跟你盼抑或不盼沒半毛關係哈。跟我的高尚抑或自私也沒關係 只跟你這題目設定有關係 就算忽略不考慮其他客觀外部條件 比如說我作為人類有沒有救下成年大熊貓的實力 只是就題論題 那你也需要照顧一下我的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