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形聲字讀音與聲旁讀音不同,為什麼?

時間 2021-05-08 23:34:55

1樓:

因為普通話相較於古代標準漢語,比如雅言和官話,讀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滿式漢語。創造形聲字的時候是按照古漢語發音,現代普通話讀當然就不一致

2樓:Szhaoe

據一些上古音韻學的研究表示,在古漢語還在造字的時代,是存在大量複雜發音的字的,後來這些多音節詞因為種種原因在不同地區失落其中一部分發音,分化變成不同的讀法,這就導致了現在讀法的區別。

舉個例子: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聿(讀玉yu四聲,筆的原字)在吳地讀作不律(復子音pr-),在秦地讀作筆(b-)。同乙個字尚且能分化成不同的讀音,可見一斑。

問題的答案可能就主要是漢字的表音功能實在不理想,無法記載準確的發音,時間一長就慢慢音字脫離了。但這也給漢字帶來乙個優勢,就因為這個,才能讓口音完全不同的地區彼此交流,甚至在漫長的時間維度上認同且傳承自古以來的文化而不間斷吧

3樓:稽古明今

原因很多。

以正體字(繁體字)看,大部分形聲字(超過一半)還是表音的,統計的是聲韻一致,聲調不一定一樣。如果考慮到尖團合併前的中古、近古,形聲字表聲的比例更大。

此外,現代字典不是按照聲(字母)、韻的順序來排的,而是按照英文26個字母來排的,人為的割裂了漢字發音的內在規律。比如聲母,傳統上是按照發音部位來分組的、還有清濁之別,同一發音部位的聲母都有很強的聯絡,歷史上的很多聲變,也多在同一發音部位內竄動。古有五音說、七音說,都是指聲母的發音部位。

比如舌音d/t/n/l,半舌音zh/chi等等,舌音和半舌音發音部位非常靠近、發音方式有點類似,掌握不好就會混淆,沉澱下來就有聲旁字的「跨界」現象。所以從巨集觀上看,形聲字表音的比例更高,當然這不是指機械的比較、要完全讀半邊、古今一模一樣才算表音,這是不切實際的,漢字的表音機制、體系本身就遠比拼音文字複雜。

還有乙個重要的因素,也是從西學語言學角度容易忽視的,就是漢字字形。漢語是字本位,字形本身直接達意,而不是簡單的語音的記號,漢字的設計是兼顧表音與字形表意的。字形的優勢是可以鍥刻、碑刻,穩定而持久,聲音卻沒有這個特性,這是天生的。

所以漢字的音是靠「字形"來」錨定「的,或者說,形聲字的聲符就是漢語的」字母「,數量龐大而成體系,有海量的文獻可以溯源、佐證,與傳承到現代的通語、方言一道,見證著漢字和漢語通語的淵源、體系。

漢字在秦朝有個書同文,之後通用文字一直是統一的一種,但是先秦不見得是這樣,這就落到了你問題裡面的例子。比如」兆「,都說《說文》小篆的」兆「不成字,那是以甲骨文和金文的」逃「等等形聲字的聲旁來衡量的,但是先秦的古文有小篆這種寫法,可以從楚簡中發現這兩種不同寫法的並存。既然漢語的」字母「——基本聲旁的寫法在上古有一種以上,讀音也可能有一種以上,這就導致了最根本的獨體字在小篆合併以後從單音字變成了多音字,這是分析形聲字最難突破的難點。

漢字的歷史太漫長,但是漢字、漢語通語基本穩定,對於很多難以解釋的漢字、讀音現象,教科書多解釋為所謂的」音變「,「音變」理論演變到今天,得出的結論已經是今天人聽不懂古人講通語了,不要說漢朝,根據理論推導出來的唐宋擬音,今人「穿越」過去已經聽不懂了,這與漢語、漢字、華夏文明一脈相承的事實不符。歷代的小學,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證」今人識古「、保證漢字的形音義的穩定,這也是華夏文明五千年至今,是世界上唯一有持續信史、文化共同體的基本保證。

4樓:Lig

一、zh ch sh d t這五個聲母是一組。

例如:丹、坍、旃、詹、蟾、擔、單、蟬、戰。

二、有些聲旁實際上表另乙個音。

例如:果(ke)。各(luo)。或(yu)。秦(zhen)。

5樓:Page

這個問題很複雜。

1.漢字簡化造成了有一部分,這就導致我們看待這個問題不能只看簡體字,要去回溯到繁體。

2.以繁體為例,仍然有很多字的讀音不符合它放聲符。

3.這些字中,有些原本是讀同乙個音的,只是後來隨著語言的發展,某些字的語音產生了變化,造成了讀音不同。

4.還有一部分可能一開始就不讀這個音,這屬於造字時間不同,後起的字從原來的意義引申而出,自然是要在原來的字基礎上增加構件的,但是原來的字很可能已經產生了某種語音演變,導致了後來的字一造出來,就和字族裡的其他字讀音不一樣。

5.最後,「轉音字」這個概念是不太嚴謹的,不推薦。大部分形聲字與聲符讀音不統一,不代表它們是「轉音」之字,而大部分是字之「轉音」。

6樓:

提供乙個線索,可以解決部分:題主列的很多其實是其它字的俗字,也就是說本不是今字聲符的字:

例如「晁」本作「鼂」、「裸」本作「■」,本來「衣果」只能算是「裹」的異構字(當然「裹」本身就可以說是「果」用以分化部分詞義的異體字)。「▲」聲符的字大多失去聯絡,「驘」字改為「累」聲作「騾」、「蠃」字也改作「累」聲作「螺」,比較常用的「▲」聲的「羸」,從「▲」的「贏」、「嬴」卻保留了。如果以「▲」聲字的角度看,「■」(裸)、「驘」(騾)、「蠃」(螺)、「鸁」很整齊,唯有「羸」倒是今普通話更像是「累」聲卻沒有被改。

而且「兆」古文本多用以假借「洮」、「姚」等,用作占卜的「兆」是比較晚起的用法,按《說文》應作「兆卜」。刨除了這些外看「兆」系的還比較規整,不是失去了介音如「逃」、「桃」,就是失去了聲母如「姚」、「珧」。

7樓:32樓房客

形聲字有很大一部分情況是本字和衍生字的關係,也就是先有本字,然後本字又下了很多崽,形聲字很多都是這種情況。舉個例子,

上面這個是甲骨文的「」字,這個就是本字。「兆」字是個會意字,中間的曲線代表水,也就是河流,兩邊各有乙個人,整個字的意思就是人跨過河流逃跑了

由於「兆」字後來被借用為別的意思,那它的本義只好用別的字來表達了,如「逃」、「跳」等。

「眺」字很顯然是從「跳」字再次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目光「跳」出很遠的意思。所以「眺」字是孫子輩的衍生字。

以上這種情況很普遍,掌握了乙個本字,很容易就掌握整個字族了。

與 聲旁 讀音不同的字也算 形聲字 嗎?

軒轅羽 拼寫不能反映讀音的語言也算 拼音文字 嗎?英語讀音中的特殊情況很多,比如 lose和rose只差乙個字母,然而兩個o的發音截然不同。英語也算 拼音文字 嗎?對 拼音文字 的定義是不是太寬泛了?如果你認為英語算 拼音文字 那麼與 聲旁 讀音不同的字自然也算 形聲字 另外我對陸杭的這個回答做一點...

形聲字的聲旁是因為讀音而選定的還是因字義所選定的?

世界上沒有形聲字這種東西,你們都被姓許的騙了。你們想一想,現在你要把漢字按組成構件乙個乙個分類,會自己親自去啊?當然是叫自己的研究生做啦,做的快還不要錢,你說爽不爽歪歪。姓許當大官,直接收割SCI 核心把自己名字放在一作,幫他做這些事的學生有留下半個名字嗎?你現在想想面對乙個實物事物,你想表達它出來...

為什麼許多同聲符形聲字會讀音不同?剛造字時古漢語中他們保持相同的讀音嗎?

知乎使用者uPEKVC 你能說鑭這個字的聲符闌在古代一定是l子音麼?非也!鑭是現代造的,闌古代就有了,不同時間音變不同。你要比較,需要限定在某個時間點。在同乙個時間點,同聲旁的,同音。 長話短說 在上古造字之時本身就不用形旁和聲旁讀音完全相同,只需足夠相似。否則聲旁的數量就會趨於無窮。語音在歷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