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時間 2021-05-08 02:27:07

1樓:沈軻

之前讀《四庫提要》中《孟東野集》提要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筆記。現在貼上。

對於孟郊的詩歌,研究者一直多有關注。文學史中多將孟郊視作元和詩人以及韓孟集團的重要成員。但蔣寅在《孟郊創作的詩歌史意義》一文中已經指出了乙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生於天寶十年(751) 的孟郊比韓愈要大17 歲,這一年齡差距足以使他們成為兩代人。

此外,通過考察孟郊的作品,能夠發現他與大曆年間的浙西詩會以及皎然的關係。所以,孟郊與韓愈二人在詩歌的創作和主張上有著頗多相似之處固然不假,但也應注意到較為年長的孟郊與大曆詩歌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在對孟郊詩作進行評價之時,也應注意這一差別。

孟郊詩作受到重視,始於韓愈的推崇。韓愈在《薦士》一詩中稱讚其為:有窮者孟郊,受材實雄驁。

冥觀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敷柔肆行餘,奮猛卷海潦。

榮華肖天秀,捷疾逾響報。《孟生詩》中又稱其: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嘗讀古人書,謂言古猶今。作詩三百首,窅默咸池音。這些都肯定了孟郊詩作求法漢魏、古拙簡樸的特色,即提要中所云:

郊詩託興深微而結體古奧。

此外,提要中還提到了蘇軾及元好問對於孟郊詩作的評價。蘇軾的詩文集中,提到孟郊詩作的至少有四處。如《蘇軾文集》卷六十七中的《題孟郊詩》、《書孟東野集》等兩篇文章,提及了孟郊的單篇詩作。

但其對孟郊詩作所進行的評價流傳最廣的是「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蘇軾文集》卷六十三)和「初如食小魚, 所得不償勞。又似煮彭明, 竟日持空鰲」,甚至斥之為「寒蟲號」(《讀孟郊詩二首》,《蘇軾詩集》卷十六)。元好問論及孟郊詩作的主要有三處:

其一,苦心亦有孟東野,真賞誰如高蜀州(《別周卿弟》);其二,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論詩絕句三十首·十八》);其三,孟郊老作枯柴立,可待吟詩哭杏殤。(《清明日改葬阿辛》)二人對孟詩的評價流傳甚廣,也引起了諸多爭議。

如四庫館臣就認為是因為蘇軾「尚俊邁」,元好問「尚高華」——即在美學追求上與孟郊相悖,所以才有如此斷語。「郊寒」一詞為蘇軾首創,但在他之前,類似說法已經出現:

活躍在元和年間、與韓孟均有諸多交往的劉叉(生卒年不詳,兩唐書無傳)在《答孟東野》一詩中就說:寒酸孟夫子, 苦愛老叉詩。生澀有百篇, 謂是瓊瑤辭。

說明當時之人已經對孟郊之詩做了「生澀」的評價。(注:此處生澀是指劉叉還是孟郊,有爭議

無獨有偶,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也說:孟郊賈島皆以詩窮至死,而平生尤自喜為窮苦之句

劉攽《中山詩話》「今世傳郊集五卷, 詩百篇。又有集號咸池者, 僅三百篇, 其間語句尤多寒澀,疑向五卷是名士所刪取者。」

與蘇軾同時的王令有《還東野詩》,詩中談及孟郊詩作時說:童子請我願去燒,此詩苦澀讀不喜。

由此可以發現,對於孟郊詩作苦、澀、窮愁的評價,當是由來已久,而蘇軾則是對其做了乙個較為精當的總結,與後世諸多學人不謀而合,因此獲得了廣泛贊同。如王世貞在《藝苑危言》中就對此評價說: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此是定論。

元好問對其的評價也得到了許多認可,如瞿佑《歸田詩話》:遺山論詩云……推尊退之,而鄙薄東野至矣……東野詩如:「食養腸亦苦,強歌聲無歡。

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氣象如此宜其一生跼蹐也。翁方綱《石洲詩話》:

韓門諸家不斥賈而斥孟,亦與東坡意同。宗廷輔《古今論詩絕句》:言孟不得與韓並。

故蘇軾、元好問對孟詩的評價,並非是一己之見,而是與許多人的看法相一致的。

評價孟郊的詩作,需要分別考察其各類詩作。第一類如《贈崔純亮》、《夜感自遣》等,所描述的多為自己的窮困生活和鬱鬱不得志,並且與韓愈迥異的是他始終無法超越這些生活中具體的苦痛,甚至對整個外在世界都感到憤懣不平。如「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句,後世詩家多因此認為孟郊心胸褊狹,格局有限,進而對其詩作持否定意見,如《歸田詩話》等。

且這類詩作在措辭、意向上多寒冷淒清,陰鬱枯寂,如《秋懷·其二》:冷露多瘁索, 枯風曉吹噓。第二類如《遊子吟》、《烈女操》、《送淡公十二首》,這一類詩作要麼清麗溫情,要麼真摯動人,也獲得了廣泛認可。

如蘇軾就很喜歡《送淡公十二首》、《聞角》。第三類則是韓孟聯句,共十三篇。對於第一類,誠然不乏氣象侷促之作,但發自肺腑,雖篇幅短小、色彩素淡,多言悲愁苦寒,亦十分動人。

因此,蘇軾所說的「郊寒」二字,當是對此的最好評價。第二類長期以來,評價多為正面,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詩歌符合傳統的審美和道德要求,另一方面還是因為孟郊的真摯,如《遊子吟》,更是傳誦千古。第三類是孟郊現存詩作中最獨特的一部分,這十三首聯句氣象恢弘,體現出韓孟二人才力之豐贍。

朱彝尊就認為這些詩作雖有牽強之弊,「然僻搜巧煉、驚人句層出不窮,非學富五車、才幾八斗,安能至此?」張戒《歲寒堂詩話》也認為:「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銅』之句,東野集中未必有也。

然使浩然當退之大敵,如《城南聯句》,亦必困矣。」歐陽修曾對孟郊持較低的評價,但他也認為「韓孟於文詞,兩雄力相當」。

因此,對於孟郊詩作的評價,從總體上而言,四庫館臣所說的「託興深微而結體古奧」和蘇軾所說的「郊寒」,二者並不矛盾,都是十分中肯的評價。而對於韓孟聯句這些氣象恢弘,且與其它絕大多數詩作迥異的作品,則從側面證明那些對於孟郊才力有限的評價是片面的。這種巨大差異產生的原因,也許正如《論孟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所說,是一種自覺的放棄和選擇。

你喜歡蘇軾的哪些詩?為什麼呢

瓊窗夢回 1,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2,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3,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4,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整首 5,十年生死兩茫茫,不...

為什麼說蘇軾發現了陶淵明?

是陶淵明成就了蘇軾。你去了解一下時代背景看看。蘇軾平生學佛修道,常有出離塵世之想,但一直未能擺脫仕宦生涯,而陶淵明沒有學怫修道,反而勇於抉擇,所以蘇軾認為他雖不習佛,卻有佛性,因此自嘆不如。另附一圖給你看看就明白了 蘇軾本人是十分欣賞陶淵明詩作的,曾道 吾前後和詩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

為什麼說「寒從腳下起」?

絕色寡婦蛛 贊同樓上所說的足下脈絡多,按大耳文的進化理論,動物還是從植物進化來的,我們只是會動的植物而已,那植物最重要最接地氣最離不開的是哪呢?雖然不是絕對,但大部分都是根。這雙腳踏在大地上,疲勞也恢復得更快些。保護住腳的溫度,人就不容易受凍。根本根本,根才是本,人的根本還是在於腳。 披荊斬棘 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