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水調歌頭》為什麼這麼出名?

時間 2021-05-08 09:29:39

1樓:bilingStar

我覺得乙個是這首詩詞吧,讀來朗朗上口,淺顯易懂,意境通透;

很容易成為每個中秋佳節人們第乙個想來吟誦的一首詞;

再乙個這首詞已經被填了曲,成為各大中秋晚會必唱的曲目;

大家在學生時期也是已經背誦的熟悉不能再熟悉;

越簡單上口月經墊,越經典越能創造更多精華。

2樓:蘇牧

我很喜歡許嵩,但不論你是不是松鼠,都要理智地去看待問題,非要拿許嵩的《廬州月》與《水調歌頭》相比,說實話,《廬州月》還不夠看的。

首先,你要知道詞牌都是有嚴格字數與格律限制的,可不是想用那個字就用哪個字的,水調歌頭詞牌格律: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其次,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詞,以境界為上,境界到了,自然出名句。蘇軾以中秋月開篇,想象力巨集偉,思念親人,人生思考,自我安慰,欣然超脫。化悲思為深刻複雜的人生甚至宇宙感悟,悲歡離合就像陰晴圓缺一樣正常,又有什麼可悲的呢,只要我們都好好的,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夠共賞一輪明月。

十分巧妙。再加上落筆瀟灑自然,舒卷自如,讀起來有讓人恍然一悟的通透之感。可能是我讀書少,能把悲思寫到這種程度的,除了水調歌頭外,我只見過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這種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這種朦朧又神秘的美感是觸控不到的,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我個人認為,《水調歌頭》在內容,境界以及對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對宇宙的朦朧感知上,並不遜色於《春江花月夜》,因此它好,而且十分好。自然寫得好,便也出名。

廬州月》如何比得上,僅僅憑幾句簡單的押韻的歌詞。用前幾天看過的一句話,許嵩大概還沒有摸到宋詞的門,又怎能和蘇軾這樣的文豪的名作相提並論呢。

3樓:武小林

廬州月全篇押ang韻,而且竟然完全沒有重複之感,許嵩作詞能力可見一斑。但是廬州月本質上是一首情歌,水調歌頭中卻包含了很多對人生的思考。

如何評價蘇軾的《水調歌頭》?

任爾東西南北風 專業的解析有很多了就不說了。從流傳的角度來說,這首詞就跟靜夜思一樣,都能 扯 上一兩句。不管什麼時候讀都被其中的情感波及,總會有種想哭的感覺。 蘇軾全詞層層自困,層層自解,抓住這兩個就可以分析這首詞蘇軾善於從眼前地事 景,引出自己地多情 他情的表達方式 人月相和,人月兩分,人月不分 ...

李白的月下獨酌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哪個文學造詣更勝一籌那?

亦不如初 李白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詩的本身是命題詩。...

為什麼草間彌生這麼出名

不是藝術內行人,想說一下我作為乙個外行人不成熟沒有依據只是感覺的想法 草間彌生的作品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火,但看她的作品 就是常看到的那些,南瓜波點 會被吸引,覺得有活力,有生命力,不參雜,原始 我想,大概是,人類深層意識共有的東西,被她呈現了出來,而我們的深層處產生共鳴吧 李瑤 不評價藝術,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