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佛法裡講要觀照,要覺知,可是諸法無我,是誰在覺知,誰在觀照呢,是第六識?

時間 2021-05-07 10:22:19

1樓:劉微塵

性空本即圓覺。所謂圓覺即遍一切處。是大光明。

如眼看虛空。雖無一切相,這看是覺,而所看的範圍就是覺光放處。體本不動。

本無一相。

但是,因具生無明,不明白覺覺光遍處正是空體妙用放光。

覺光遍處(瞪發勞相),久了,無相而疲勞妄顯勞相。如眼冒金星。金星一切相就妄現了。

然後在這些金星中,認乙個為自己,覺呢縮小範圍成這個自己大小,通過這個身體五根對認其它為世界。我世界對待根塵相對而生識。

基本就這樣。

其實就是在覺光的光內妄現。

本來覺光是一體的無相光體。

現在我們能見能聞的就是覺。世界相就是光。包括自己也是光的一部分。

本來空體覺光,

只不過現在空體覺光即全體相。

本來無我啊!

我是瞪發勞相,在多相中,認乙個為我。

但是,覺性一直沒斷滅過啊。

這一切都在空覺性中 。

如此而已。

所以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對相,可以這樣講,因凡夫住相,才說不不不,直指空性!!!

但是要破相啊,理論支援。然後離相。離相後容易自見自性。空性。

每個眾生都是自性佛。

一人,一物,一蟲,一鳥,一獸,一花,一樹,都是。

不挑乙個認我,不都是空性中相嘛!

相就是空性。這樣全體即真。

這都是道理。需要實際行。祝吉祥

2樓:七重夢境

在心理學中有乙個嬰幼兒心理實驗,具體叫什麼名字我忘了,大致是在幼兒爬行前面設定乙個鴻溝或其他障礙,但只是在視覺上是障礙,實際有透明玻璃覆蓋其上,小孩除了心理障礙不會有實際危險。這時需要別人鼓勵他,讓他越過這個鴻溝,大致如此。同理我們也是面臨同樣局面,佛菩薩在彼岸鼓勵你勇敢爬過去,但你躊躇不前,一定要了解所有關於鴻溝的知識和彼岸的難得稀有的好處才肯過此鴻溝。

最終你會成為鴻溝專家但始終無法越雷池一步。如果語言可以說出佛法,邏輯可以表達絕對真理,佛就不會否認他一生都在說法了。當別人給你指出月亮的方向,感謝一下別人,馬上轉身研究月亮即可。

如果開始研究這個人,甚至開始研究這根指月的指頭,就是頭上按頭了。(個人觀點,學習交流專用,不受因果)

3樓:

問題:經常聽到佛法裡講要觀照,要覺知,可是諸法無我,是誰在覺知,誰在觀照呢,是第六識?

觀照,觀察,覺照(說到「照」、Sunny普照,如太陽一般映照山川河流,壇經中有類似比喻)

覺知,覺察、知道。想要照,先要做到覺知,覺知什麼?自心的起心動念,覺內。

佛法綱要:明心見性。也就是這個明心。

諸法無我,題主有我見(對應的是金剛經中的那個我相)(釋迦牟尼佛當時教導一幫阿羅漢也有類似問題,佛陀帶領他們覺照實相,那幫比丘實在糾結這個「我」,佛陀無奈,給實相起了個真我的名稱,帶領他們找到「真我」)

按題主的思維,題主有斷滅見,題主根據諸法無我這四個字,就想要把自己滅了,像石頭一樣。這是邪見,是錯誤的。難道不起心不動念頭,徹底把「我」滅了,是諸法無我嗎?

再次,五六七八識,

五識是眼耳鼻舌身

六識是潛意識,潛意識怎麼照?

七識是心識,

八識是自性。

能覺照的是自性。

如河流匯入大海(自性)一般。

題主目前先明心吧。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我相」,人心總是會主觀的分別,

這個人是好、是壞、 這好看、不好看、好聽、不好聽。

人相,他人覺得、他人觀念中,他人認為。怎麼怎麼樣。

眾生相 ,大家都覺得怎麼樣,都這樣那樣,大眾覺得怎麼怎麼樣(人都有乙個從眾思維,從學生上學開始)

壽者相(有句古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麼,老人說的一定都是對的嗎?老人有的很有經驗、有的則成見越頑固。)

破了這些所謂的相, 才能如太陽一般覺照。

(太陽是高掛在天上乙個全域性映照的,而上述四項,還是處於在地面上的,這樣說能理解嗎?)

前提是明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道啥也不如知道自己。

反之有些人,即不知道別人,更不知道自己。這樣就屬於愚痴。這樣的人太多了。

一家之言,我只是說,我說沒說清楚是乙個問題,你聽沒聽明白又是乙個問題。

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

4樓:動停

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定義「觀照」?,如何定義「覺知」?。不能夠準確的定義,永遠都難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而要定義這兩個問題,就必須找到正確的修道方法,也就是「道」,否則,一生都必然是「空對空一場空」。

5樓:中二知

針對這個問題,不應該給你答案,而是應該告訴你思考這個問題是無意義的,是會導致我見生起的,是會導致煩惱的。

以下引自阿含經中部2經。

比丘們!什麼是煩惱應該以見捨斷呢?比丘們!

這裡,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是不曾見過聖者的,不熟練聖者法的,未受聖者法訓練的;是不曾見過善人的,不熟練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訓練的,他不了知應該被作意的法,不了知不應該被作意的法。當他不了知應該被作意的法,不了知不應該被作意的法時,他作意那些不應該被作意的法,不作意那些應該被作意的法。

比丘們!哪些是不應該被作意的法而他作意呢?比丘們!

[它們是]當作意那些法時,未生起的欲煩惱生起,已生起的欲煩惱增大,或者,未生起的有煩惱生起,已生起的有煩惱增大,或者,未生起的無明煩惱生起,已生起的無明煩惱增大,這些是不應該被作意的法而他作意。

比丘們!哪些是應該被作意的法而他不作意呢?比丘們!

[它們是]當作意那些法時,未生起的欲煩惱不生起,已生起的欲煩惱被捨斷,或者,未生起的有煩惱不生起,已生起的有煩惱被捨斷,或者,未生起的無明煩惱不生起,已生起的無明煩惱被捨斷,這些是應該被作意的法而他不作意。

以不應該被作意的法之作意,以應該被作意的法之不作意而未生起的煩惱生起,已生起的煩惱增大。

他這樣不如理作意:『我過去世存在嗎?我過去世不存在嗎?

我過去世是什麼呢?我過去世的情形如何呢?我過去世曾經是什麼,[後來]又變成什麼?

我未來世存在嗎?我未來世不存在嗎?我未來世會是什麼呢?

我未來世的情形如何呢?我未來世會是什麼,[以後]又變成什麼?』或者,他現在內心對現在世有疑惑:

『我存在嗎?我不存在嗎?我是什麼?

我的情形如何?這眾生從何而來,將往何去?』

當他這麼不如理作意時,六種見的某個見生起:『有我的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沒有我的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我就以真我認知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我就以真我認知非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我就以非真我認知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抑或有這樣的見:『這個說話的、能感受的、到處經驗善惡業果報之我的真我,而這個我的真我是常的、堅固的、常恆的、不變易法,它將正如等同常恆那樣存續。

』比丘們!這惡見被稱為:叢林之見;荒漠之見;歪曲之見;動搖之見;結縛之見。

比丘們!被見之結縛所束縛,未受教導的一般人不從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被釋放,我說:『他不從苦被釋放。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找答案,而是觀察你想要知道答案的心,想要答案的那股衝動,這才是修行。

6樓:燃燈道人-卡比

你搞這麼清楚幹嘛?

等你搞清楚了,你又會說,原來是「純粹的覺知」在覺知。

這樣,你就獲得了乙個概念(觀念)。

獲得觀念是不透徹的,道理上明白就是不明白。

所以,你不要從道理上搞清楚。

放棄道理。

7樓:李四

諸法無我中的我,是小我。一種「我和我的」的心理結構。這張心理結構由對所屬物、關係、角色、身體的認同構成,不是乙個實體,所以是虛幻不存在的。

以上這所有的一切都存在於意識中,純粹的意識含攝萬有,也以萬有來表達其本身。如同無浪的大海(無相的意識背景)與海浪(現象的萬有)。持續的關照會使人對那個背景意識有覺知。

8樓:華藏淨流

觀照覺知用的心主要指是注意力,也就是第六識,是能。諸法無我是所觀修的理,是所。以能觀觀於所觀,契入無能無所,能所雙亡的境界才是諸法無我。

要不然你所緣念的只是諸法無我的文字相。誰在覺知誰在觀照是觀者起的疑情,如雞孵蛋抱窩,先暖熱了再說吧。要不然你悟不進去,只是文字上一香蕉皮滑過去,摔個臉疼而已。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9樓:牧童

離相以自性觀照覺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自性真如有如照妖鏡,能照破一切有為法。

僅供參考。

10樓:普巴金剛師

佛法有個邏輯叫:不二。一乘圓融。唐僧管這個叫:圓成實性(唯識宗)。就是不要起分別心,起了分別,必然厚此薄彼。

所謂「諸法無我」,就是不二。祂是佛陀傳世的試金石「三法印」之一,是用來檢驗理論是否符合佛法的。這裡的無,並不是叫你挑出「我」來扔掉的意思,而是叫你不要執著於「我」,不要去在意「我」。

只有無我,才能做到無中生有。達到圓融境界。有和無,本是一體的兩面。

施主提到的「觀照、覺知」的主體,是自性,是本我。不是狹義地指皮囊肉身的「假我」。這裡的假,不是虛假,而是借的意思,是「真我」為了塵世間的表達,暫寄借的殼。

只不過在某時某刻原本光明的自性,通過因緣聚會作用於肉身,在三維空間使凡人覺得「覺知」得到了顯現,這是恢復自性光明的過程。

施主提到的第六識,為意識,是認識「法」(「六塵」之一)的工具,是用,還不是本體,本體是本我,是佛性,是觀照的主體,本自具足,自性光明。

當然禪宗公案裡,也常有高僧用狹義的肉身「我」,指代「本我」,以啟發學僧,旨在接引方便。比如:僧人問:

「二龍爭珠,誰是得者?」 趙州禪師曰:「老僧只管看。

」問的人故意出題讓趙州大師起分別、落窠臼。但趙州酷酷的答案,牢牢地抓住了自性——本我。這裡的「老僧」既是本我,又指肉身。

一語雙關,玄妙千載。

11樓:印謙

諸法無我,並不表示我不存在;

我是存在的,只不過色、受、想、行、識和我並不是乙個絕對繫結關係;

當我認為這些色、受、想、行、識是我的色、受、想、行、識,就產生了我執;

12樓:清祖

先講「觀照」,觀和照,都是自己的識別能力。來自於大腦裡面的神庭穴。也就是那個「天眼」。

佛有天眼,佛眼,法眼。從而具有與眾不同的分辨能力。

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示眾」,其目的在於要表達乙個關鍵性的意思:我有清淨法眼。這個清淨法眼就是佛的辯識能力。

在「行深般若波羅蜜時」——也就是深入的修行到乙個很安靜的入定之境地,那個法眼就清楚的看見到「五蘊皆空」。

從某些方面說,佛就是佛。是乙個與生俱來的天性。神秀師兄無論如何都無法「照見」。

因此五祖對神秀說:見者當下即見。不需要「時時勤拂拭」。

而慧能當下就明白:自性本來清淨。這個也是「照見」在自己身上的具體體現。

也可以這樣說: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照見」的能力,某些人與生俱來。有些人在別人的指導之下可以領會到其中的玄妙。從而認識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是人是畜。是妖是魔。

人類雖然是六道之尊,但是其中充滿了各種妖獸。皈依佛,並不等於就是佛。

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有那個與生俱來的「照見」。其他人都是在經書中自找自以為是。

願人人聞法得見。南無釋迦牟尼佛。慧能師在上,乞首!

經常聽到的advisory和consulting,兩者具體有什麼不同?

Advisory賣專業知識,consulting賣聰明 Advisor比如財務advisor,稅務advisor,法律advisor,賣的都是 這個專業領域我經驗多證書多,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 Consulting一般沒啥特別專業的東西,賣的是 我是藤校畢業的,智商就能碾壓你 瀟湘夜雨莫小先生 對於d...

粵語經常聽到 有成 音 ,是什麼意思

TimoFann 又剩 又盛 jau6 sing6 jau6 sing3 個仔唔生性,又賭錢又剩 我的兒子不成器,又賭錢還要 又 幹 各種 不好的事 噫!聽日又要返工湊仔又剩 哎,明天又要去工作帶小孩,還要 幹 各種 雜事 噚晚食飯啲餸好正,鮑參翅肚又剩 昨晚吃飯的菜品很美味,有鮑參翅肚,還 有 各...

在機器學習裡,經常聽到訓練模型,模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大佬給個通俗一點的解答??

劉dl 輸入 X,張量 Y,實際標籤 模型 y pred f X,W 訓練模型是指 迭代擬合出乙個W,使得y pred很接近Y 付鵬 簡單說,模型是公式的引數。機器學習模型,就是按照指定的公式算數。假設我們有如下的邏輯回歸模型 式中,是輸入,是要學習的引數,那麼 三個數字就組成了模型,對於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