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書法界興起了恢復傳統,寫古人原大的小字,用仿古的紙 筆,但為什麼幾乎沒人像古人一樣懸肘小楷呢?

時間 2021-05-07 07:24:29

1樓:無言 master

對於學公尺和學董的人,寫小字能懸肘不是常識嗎?

而且汝南公主這字我在上海看過真的,這麼姿媚的字讓你臨成這樣,兄弟,你憑啥讓人看得起啊?

懸肘,用的毛邊紙

懸肘放桌子上

懸肘拿手上

放不放桌子上很重要嗎?

拿手上容易髒,還得等墨乾了才能寫下面的字,放桌子上不舒服多了?

2樓:「已登出」

感覺你有點偏激呀,對懸肘已經是執念了。

執筆和懸肘都是為了讓字的寫的更好看,懸肘寫的還不如不懸肘,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學書法已八年,我站著懸肘寫的最小的字大概是5cm,再小真的寫不好了。我最近在寫歐陽詢的九成宮,原大也就2-3cm,我不懸肘寫都不一定能寫的特別好,哪幹嘛還要懸肘呢

當然可能是我寫的太少,不如你寫的好,你可以把你懸肘寫的2cm正楷發上來,證明一下自己

這是我枕腕寫的,樓主可以發一下你懸肘寫的正楷

3樓:天樞

東漢《鹽鐵論》中這樣記載:「……東向伏幾,振筆如調文者,不知木索之急,棰楚者之痛也」,這是「伏幾而書」最早的記載。

梁劉勰《文心雕龍》描述前代才子的文思:「枚皋應詔而成賦,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阮瑀據案而制書,禰衡當食而草奏」,其中「阮瑀據案而制書」的傳說,也在其子阮籍身上發生過:「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

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

」虞龢《論書表》又記載了羲之書案的故事:「又嘗詣一門生家,設佳饌,供億甚盛。感之,欲以書相報,見有一新棐床幾,至滑淨,乃書之,草正相半。

」這裡的「床幾」,是如漢畫像石中置於床或坐榻上的小幾,「東床坦腹」的床指的就是這樣的床榻。床上置幾,後代仍然很普及。

間接的證據,是東漢張芝「家之衣帛,必先書而後練」,即布帛在做成衣服之前,寫過字再染和裁剪。按漢代整匹布的尺寸(高50厘公尺,長10公尺),執書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張芝應該是如《鹽鐵論》中所說的「伏幾」書寫。

《論書表》還記載王獻之的一件趣事:「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紗裓,著詣子敬。子敬便取書之,草正諸體悉備,兩袖及褾略周」,一件做好的衣服要寫滿字,基本上也只能在幾案的平面上才能完成。

除上述記載外,從古人對和「臨」字和「伏」字的應用,我們也可一窺「伏案」書寫的端倪。「伏」的意思不辨已明,「臨」為會意字,在金文本形中,右邊是人,左上角代表人眼,左下角代表器物,整字好像人俯視器物的樣子,故《說文》說「監臨也」,即從上向下看。所以,「臨」書,是居高臨下書寫的意思,只能把紙張等書寫材料平鋪在幾案上才能完成。

使用「臨」字著名者有: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王羲之《喪亂貼》中「臨紙感哽」、「臨書惆悵」;曹操得知孫權借荊州給劉備時大驚而「臨書落筆」,等等。筆者考察三國至隋的文獻史料,共有「臨表」七例,「臨文」三例,「臨紙」二十一例,「臨書」十五例,「伏紙」五例。

這些用法,在唐代以後仍繼續使用。

第83期 | 美麗錯誤「執書說」(一):簡牘的現實

第84期 | 美麗錯誤「執書說」(二):帛書、卷軸書的現實

第93期 | 美麗錯誤「執書說」(四):誤會的源頭

4樓:AMDK

我對於書法是完~完全全一竅不通。

只說我看了題目,題主自己題目裡就叫「撥亂反正」,預設立場別人的做法是「亂」自己的做法是「正」。

然後看回覆,原來誰亂誰正還未可知呢,只是不同的用筆方法而已,怎麼還弄出優越感來了。

而且題主還不讓別人說,碰一指頭就嘶吼哀嚎的不要不要的。好可怕

5樓:

現代人就憑極其有限的幾幅影象,就推斷古人都是左手持紙,右手懸肘寫字。根據何在?有幾案可以倚靠,為什麼要紙筆都懸空?

可以參照日本人在榻榻公尺上寫字,他們三指執筆很多,但是沒見過左手把著紙寫字的。古人選擇寫字姿勢和現代人一樣,是為了又快又舒服地寫字,不是讓自己受罪。

6樓:杉鑑虎

撥亂反正

這麼嚴肅、重大的詞怎麼能隨便用呢?

學習要不斷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結合實際情況加深自己的理性認識,而不是主觀性的、經驗性的對事情加以判斷!

下面來談談你的問題

判斷現在是「亂」和判斷古代是「正」的依據是什麼呢?

究竟怎麼寫,其本質,還是「用正常的方法」把字寫好,什麼叫正常的方法,你不倒立不用鼻子不用耳朵單用手就是正常的寫法。那麼,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都沒有丟棄「把字寫好」這個理念,怎麼能說現代用工業生產的紙批量生產的筆寫字就是「亂」呢?

還有,學書法一定要什麼都模仿古人嗎?

肯定不是的,我們學的只是古人在書法技法和技法之外的(包括氣韻、精神、心性等以高超技法做支撐來表達內心的東西)。除此之外,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要學了。舉個例子,之前啟功先生說過,非得研究什麼執筆規範不規範毫無意義,寫字就像用筷子吃飯一樣,用筷子吃飯會有人糾結筷子究竟怎麼拿是規範的嗎?

會有人區分用筷子夾肉和夾豆腐所用到的不同的方法嗎?會有人總結用筷子夾不同東西所用到的發力技巧嗎?肯定沒有,吃飯而已,用筷子把你想吃的夾起來才是王道!

同樣,模擬過來,寫字而已,能把你想表達的技法性的思維性的表達出來才是王道!

當然,模擬終究是模擬,如果你非得找用筷子吃飯和用筆寫字的區別以達到質疑我舉例論證的正確性的話,那是不講道理的。

再來談談懸肘問題

在古代有想當一段時間是沒有桌子的,只有比較矮的案子,古人席地而坐(現在看起來更類似於跪,而古人的坐是屁股挨著腿的,跪是大腿和身子直立與小腿呈九十度的),自己的手所在的位置遠高於桌案,所以不得不「懸肘」,甚至,把紙拿起來懸空寫。這種方式放在現在可以嘗試,就當是枯燥書法訓練過程中的乙個豐富和調節,拿它當日子過,是不可取的。到後來,有了桌子寫小字時就很少懸腕了,因為沒必要!

最後乙個問題,要不要和古人寫等大的字?

我的答案是,在你不能完全掌握這種書體的時候不要寫等大的字!因為古人留下來能見到的作品都是無論在技法還是別的方面都比較高超的,如果你正在練習這種字型應該用大筆大紙寫大字,這樣你會加深對中鋒行筆的掌握和理解,也會對這種書體的結構和筆畫形狀有更加準確和深刻的理解。你會在寫大字的時候了解到哪筆該粗哪筆該細,在哪轉折,轉折是什麼樣的,筆畫的形狀和走向,這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東西是小字無法精確表現出的。

當然,如果你是高手,當我沒說,你做的所有的事都是對的,你說的所有的話都是權威。可高手不會問這種問題的呀。

不敢高台教化,勸人向善勸人學好!

7樓:七桃散人

我剛學書法的時候,一直糾結怎麼執筆。

訪遍了名師,他們告訴我:執筆無定法。

後來我學篆刻,一直糾結該怎麼拿刻刀。

這次我沒有訪名師,我覺得他們其實什麼都不懂,自己都沒整明白就出來忽悠人。

於是我翻看了歷代篆刻理論,終於找到了一行字:執刀如執筆。

激動得我以為找到了真理,不僅學會了執刀,還順帶把執筆的問題給解決了。

連起來念:執刀如執筆,執筆無定法。

意思就是:執刀無定法。

有位書友說得好,書法還是要看作品的,只要字好,哪怕倒立著寫都行!

我們要做的是書法家,而不是書法表演家。

8樓:劉啥啥

想怎麼寫你隨意

字看的是最後表現在紙上什麼樣

怎麼寫沒人管你

不過要搞清楚一點

不是說你按什麼方法就一定能達到什麼程度

而是你先要達到這個程度

再說你用了什麼方法

古今之別

可不是僅懸腕這一點就能含概

不管興起什麼風

是風就會變

9樓:不熟的果實最好

有的回答說到公尺芾的建議,其實是在《書林紀事》出現的;書中還有關於成親王的逸事,他學思翁「撥鐙法」也意味著懸肘;此外從董其昌的《蜀素帖》獅子捉象跋看,1.5厘公尺見方的」皆長物矣「全長8厘公尺,不懸肘就做不到;傳賀知章的草書《孝經》也是小字草書飛動,不可能不懸肘。最後看李日華評公尺老召對就知道他的」信肘不信腕「言之有據。

懸肘小字,練到手穩心定,可以最大幅度鍛鍊手臂的穩定自如,寫稍大的字會更得心應手。這是練習書法的不二法門,尤其是對行草書而言。講求靈動變化,秀潤的六朝底色之上,只有懸肘帶來的俊拔才能靠近最高一層。

這不是復古風,是撥亂反正。

不熟的果實最好:上海深秋紀行(中) ——懸肘法四證不熟的果實最好:懸肘小字的樣子

10樓:能行學社

復古風並不是現在就有,書法界一直都崇尚古帖。懸腕寫字是基本要求,不論大小楷。但是古人最注意的並不是執筆方式,而是筆法,筆意。

兄台這樣臨摹,首先就不自然,而且很累,臨半小時就頂不住了,在床上如何蘸墨水?紙透墨到帖上了,怎麼辦?這一些基本的動作本來就不利於寫字,如果這樣也能兄台能寫好,也是天賦異稟,值得敬佩。

畢竟歐陽詢也說善書者不擇筆。

11樓:葉鋒

1 有錯別字

2 復古風的流行的的說法不嚴謹,書法就是向古人學習,一貫如此3 一時寫不好但未來寫好是有可能,但你怎麼向大家證明?

4 有人能吃屎,我不能,但我非但不覺得自己比那個人差,還覺得那個人沙雕

5 書法是一項專業,藝術也不是胡編亂造,多向專業人士學習學習,別自己想一出是一出,為啥相比科學領域藝術領域裡的爭執比較多?是因為科學家能造出來實實在在的東西來堵上民科的嘴(雖然現在也不太靈了),而藝術家做不到

12樓:

古人寫字是為了實用,尤其是小楷這類,完全是為了記錄和交流,懸不懸肘完全是看個人,肯定怎麼舒服怎麼來,沒誰規定非要怎樣怎樣。就如現在人用硬筆,很少有人去懸腕寫,更不會有人去懸肘寫,因為這樣不舒服,也完全沒必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如果題主不懸肘,能寫的很好很好,想要再挑戰一下自己,那還是可以的,如果不懸肘都寫的不好,那還去搞啥懸肘,不是勁用錯地方了嘛?

13樓:Wastons

執筆無定法,書寫姿勢也沒有定規。執筆與書寫姿勢服務於書寫的方便和目的,而不是反過來。

只要你能把字給寫好了,單手倒立寫小楷也沒問題。只要寫出來你的作品或端麗古雅,或嚴整質樸,冠絕一時,你的執筆或者書寫姿勢就都沒有問題。

個人愚見,書法之所以為藝術,在於其靜態的作品中所表達的意境和情緒,如果把書寫姿勢做為一種考量標準,那是行為藝術。

14樓:沂水五魚

首先,題主的精神值得肯定,我們應該對所有的嘗試表示讚賞和鼓勵,但同樣的,我們也需要在書法史上下功夫,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地嘗試。另外,所謂的「書法界」,從來沒有什麼「復古風」,有的只是「與古為徒」、「高古」,您這一句復古風,把高古的東西都說的有點江湖,咱們既然學的是書法這麼高大上的東西,那麼在措辭上就講究點嘛,對吧。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原大」。

不知道您對這個原大的概念有沒有乙個直觀的把握,下面這個是多寶塔的原碑而一般所說的小楷,甚至比這個還要小,所以您真的確定您對「小楷」有乙個正確的概念嗎?您確定要懸肘寫乙個比一元硬幣還小的字?用筆方面,您還得確保它的起行收都到位,結體方面還得確保結體勻稱,收放有致,如果您再用一張生宣……所以請您先對這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了,咱們再來談其他好吧

最後,沒有人可以嘲笑其他人的字,這是對他人最大程度的不尊重,樓上那嘲笑人的哥們,你的字真是白寫了。

現在的書法界還可能出現一種新的體嗎?

天樞 書體本身有兩個含義 第一,篆隸楷行草,這物種書體指的是漢字發展的不同階段若呈現的樣貌 甲骨文時代漢字剛剛成熟,是為一體 篆書為漢字規範化時期呈現的樣貌,是為一體 隸書為漢字規範化向便捷性過度時候的樣貌,是為一體 楷書是隸書俗化後又重新標準化後的樣貌,是為一體 草書是漢字為了實現超快速應用場合的...

如何評價田英章,王冬齡等在書法界的地位與貢獻,如何正確審視庸俗與高雅?

我覺得,如果寫書法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什麼地位,或者和別人比較來比較去,就沒什麼意思了。我不覺得田英章的字多庸俗,最多算熟吧,但至少也是中規中矩,比較秀美的。王東齡老師的字看不懂,我覺得可能是在另一條維度上嘗試書法的可能性,也沒什麼不好。總結一下,反正都比我高。古代,包括現代大家基本是40以後才爐火純青...

為何「男旦」文化現在仍然興起

已登出 乾旦是因為封建壓迫了女性不能上台,因而被迫上台,也是被封建男權所逼,怎麼能說是代表著封建與男權呢?這就好比在新中國成立前那個動盪黑暗的年代,誕生了魯迅 張愛玲等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家,他們的出現的確是被當時的社會給逼出來的,難道就能說他們是當時社會的產物,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封建愚昧,應當予以抵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