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提高運動表現為目的,普通健身者可以將動作分為豎直推拉與水平推拉及蹲抬轉走進行訓練嗎?

時間 2021-05-11 11:57:11

1樓:汪峰

運動能力的乙個重要方面就是代償能力,各種專案的頂尖選手都是代償大師。

蟹老闆的看法應該是正確的,健美式方法尤其是分離孤立訓練甚至可能大大降低運動表現。

2樓:技術型健身愛好者

先說觀點:分化訓練只是訓練方法,訓練方法很多,並不只是一種。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鍛鍊,比如一直很流行的全身訓練方法。

具有強大而穩定的核心肌群是要更高、更快、更強的運動表現的基礎。

核心肌群指軀幹中的所有肌肉,尤其是附著在脊柱和骨盆上的腹直肌,腹斜肌,豎脊肌和其他深層肌肉。

以上來自於乙個技術型健身愛好者

3樓:何蘭正HOLYGOOD

速度,敏捷,力量,耐力,爆發力,專注力...不同的運動專案側重點不同,所以不一定需要增肌訓練。

運動表現能力,主要分三個部分:

第一,是受過專業訓練,比如打搏擊的進著名拳館學習。

第二,是有沒有專業訓練,比如打搏擊的有沒有先把體能和力量搞上去。

第三,是有沒有專業天賦,比如讓乙個天生遲鈍的專業學習搏擊。

看題主的問題描述,主要還是糾結於:力量,訓練方式,運動表現這三者的關係。

題主玩過網遊嗎?

戰士職業一般有三種走向,敏力,體力,力體。分別為加敏捷為主,力量為輔,攻速快移動快。加體力為主,力量為輔,血厚抗打。加力量為主,體力為輔,攻擊高爆發力強。

不同的加點,就像不同的訓練方式,這個戰士不論走哪個路線,只要往自己身上加點(訓練),一定會有乙個方面變強,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而已。

比如力量訓練,就是提公升力量為主,自然不會用健美的方式去練習,但還是會有增肌的效果。

比如健美訓練,就是把肌肉練大為目標,漸進加負荷,但這個過程也必然會增強自己的力量。

比如爆發力訓練,沒有特別大的負荷,足夠多的力量訓練,但最終還是通過增強力量來進一步提公升爆發力,且這個過程既然會有不錯的增肌效果。

而題主說的水平豎直推拉提蹲抬走,就顯得太片面了,思維別那麼框架。

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訓練方式,就拿單純增強力量來說,繩索類動作就不會是單純的水平豎直,而核心力量訓練也不會是單純的提拉提蹲抬走,再比如抓握力提公升會用到握力器,等等。

4樓:李艾藍

在制訂訓練計畫前你是不是需要明確你的訓練目標才能確定訓練方向。

也就是說你要提公升什麼運動能力。

長跑短跑的搏擊的力量舉重的球類的水上運動的。

每個專案都有自己的體能訓練方式,你起碼得有個專項先。

5樓:張大帥

「我在困惑乙個訓練者如果以提高運動表現為目的,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健美的那種分化方法進行訓練了?」

是的,可以只練復合動作,而且練相似性高的大重量復合動作應該是最高效率的方案。

「絕對力量的提公升一定要增肌嗎?」

不一定,提公升神經效率也可以,但是上限和瓶頸很快會到。

「或者說如果高強度高組數低次數的訓練可以提高絕對力量並有一定的增肌效果,可不可以摒棄高容量中等強度的傳統增肌方式?」

當然可以,可以自行搜尋一下保加利亞訓練模式,他們基本上就是每次都衝極限重量就完了。其實即使是中國的舉重訓練,在健美來說也是高組數低次數了,不有那句話嗎,一組超過三次就算有氧了。。。

「一句話,乙個好的提高運動表現的訓練一定要有增肌訓練嗎?」

增肌不是目的,如果說會不會增肌,個人覺得一定要有,因為增力想取得好效果必然增肌。但是要注意增肌不等於健美式的訓練,力量練法一樣會增肌。

6樓:蟹老闆(謝奕煒)

在我這裡,人體運動模式區分為7大類:

1.蹲,squat

2.抬,lift

3.推,push

4.拉,pull

5.(身體)旋轉,rotation

6.移動物體

7.移動自己

抬的英文是lift,常見動作是硬拉類,髖主導。

推和拉都有水平與垂直之分,但也不必細分。

移動物體常見的是負重行走,或農夫行走,也就是採用背、拎、拖、扛、抱等方式將某個物體(半隻豬、購物袋、圓木、火箭筒)從a點移動到b點。

移動自身可以是跑、跳、爬,可以在不同介質中,比如游泳;可以借助工具,如滑雪、騎車。

題主說的運動表現,由於沒有特指哪方面,所以我理解為人類通用身體素質或運動能力。

那麼,在功能性的角度,其實就是把以上7類做的更好,變現更好。

還有另乙個角度描述運動表現的,那就是更常見的將其劃分為力量、速度、耐力、靈活等諸多方面。

題主想問的可能是其中力量的方面。

在看健美體系練的是什麼。

很簡單,主要是肌肥大,或者說是在健美審美中恰到好處的肥大。

健美體系進行抗阻訓練,主要目的是增長與刻劃肌肉,力量的增強屬於連帶收穫的東西。

而健美比賽中看的是啥?

是肌肉,誰管你有沒有力量、速度、敏捷。

所以,健美方式練肌肉力量與身體素質,其實是低效,事倍功半的。

這裡肯定有人要槓,我先打預防槓的針:

1.新手期,其實怎麼練,力量增長都差不多。但越到後期差異越大。

2.效果不好不等於沒效果。

如果常人想增強力量為主的綜合體能,我提幾個大方向:

1.從動作模式去練,而不是練某快肌肉。舉例:

今天你要練拉類,那麼就安排引體、剛線裝置水平拉兩個動作,別去想著哪塊肌肉發力,你要完成的是一定量的拉類訓練。

2.容量為主,設定訓練總量,使用中等強度,迴圈交替訓練。不要產生力竭、痠痛,那樣會妨礙總量與訓練效率的提公升。

3.全面訓練,補足短板。

4.化整為零安排訓練,比如一天完全可以3練,每次15分鐘。

限於篇幅,再具體的就不說了,可以嘗試一下,探索一下。

7樓:奔跑的櫻桃

不請自來,不太懂別的運動,但我自己是為了跑馬拉松才去練力量的,講一下自己的訓練過程吧

剛開始擼鐵的時候,是全面訓練,基本所有的動作都是以一組20-30次的重量,偶爾用一下10-15次的重量,再就是間歇時間很短,保證給肌肉足夠的刺激,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肌耐力。練了一段時間,整體力量水平都有提公升,跑步的距離和速度也都有了明顯提高,此後的重點就放在跑步中出現的問題上,比如跑長距離的過程中某些肌肉反應比較大,就會針對這塊肌肉多訓練,提速的時候感覺無力的部位,也會做相應的動作訓練,比如單腿的蹬踏,提膝之類。 再後來想入越野跑的坑,但是由於天生的協調性極差,下坡的時候不但跑不起來,甚至走的比平地還慢,稍微快點兒就容易摔跟頭,於是又增加了核心穩定性和踝關節穩定性的訓練,練了差不多乙個月,就能在普通的山路上跑起來了。

個人感覺,如果是以提高運動表現為目的去練力量,整體增強力量是有必要的,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運動需求以及自己的短板有針對性的訓練,才更容易達成目標吧。

8樓:

你的問題是提公升力量吧?

也就是說要舉起更大的重量

可以簡單理解刨開技術和動作肌肉量×神經募集能力=力量這兩者都很重要,大重量少次數的訓練機械壓力是夠了,神經也練到位了當然也刺激到了肌肉

但是還是需要通過堆容量來做代謝壓力的訓練更強烈的刺激肌肉據我所知,很多力量舉大佬們一樣也會做輔助訓練堆容量增肌兩種訓練模式都要做

9樓:楊淙淙

提高運動表現不一定要增肌,是否需要增肌要看專案。既然是運動表現,就是結果導向。

170cm身高、75公斤的男性馬拉松愛好者,你覺得他需要增肌嗎?

170cm身高、50公斤的女性力量舉愛好者,你覺得她不需要增肌嗎?

增肌與否,取決於目的,取決於訓練者的身體情況是否符合專案的需求。

強度、組數、次數這些,更是要看專案了。高訓練量、中等強度,不見得就是傳統增肌,只是傳統增肌採用了這種訓練。短跑運動員一組好幾個懸垂高翻很正常,放到舉重運動員那裡,這種訓練就非常奇怪,得看專案。

好,那麼乙個短跑運動員一組8個懸垂高翻,難道他是為了傳統增肌嗎?

10樓:

對於除了健美、力量舉或舉重以外的專案,增肌是結果達成的產物,但不是目標,一旦不是目標那麼訓練方式一定會有不同。

一般來說提公升運動表現,除了特別針對的方面,計畫首先囊括的是心肺能力及核心訓練,腿部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乙個環節,強調對抗的運動會有上肢訓練(主要設計方向有器械為臥推無器械為俯臥撐或變相俯臥撐)。

一般高強度計畫是高容量低組歇(30秒,整個訓練3次休息),這種訓練方式可以歸為高強度間歇訓練,動作內容設計到位,非常考驗人。

最後,不是健身房訓練都叫健美訓練,90%以為自己在進行健美訓練的人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健美訓練。所有的器械、啞鈴、槓鈴乃至壺鈴都是輔助手段,設計好了進行訓練都能提公升運動表現,但純正健美訓練未必能。

健美能不能提高運動表現?

王一饒 要看你練的是啥。如果健身房練的是20kg彎舉100次,或者5kg肩部側平舉100次,那可以肯定的說對運動表現影響不大。如果練的是80kg臥推5X5,會對運動表現產生一定促進作用。如果練的是腹肌也會有一定作用。如果練的是大重量深蹲,硬拉,翻舉,推舉,哪可以肯定會對任何運動表現都有促進作用。運動...

如何使力量訓練中提高的力量運用到運動表現中來?

秋名山的風兒 簡單點吧,本人182,體重70Kg,小學五年級開始接觸籃球,大學閒暇時間比較多,開始和舍友 體育生 做高強度力量訓練 都是野路子 和籃球一對一身體對抗。兩個半月下來體重降下來了,力量和對抗能力卻大幅提公升,並沒有感覺不適應。之後暑假,去和高中同學打球,高中經常一起打球,大學之後他打球少...

非國家級運動員控制飲食有助於提高運動表現嗎?

Looooo 個人覺得控制飲食的同時加強訓練才有效果 百公尺跑需要的是爆發力 個人非體育生,壓根就沒刻意鍛鍊過 高一時百公尺成績也13秒左右 十幾年前那會也不像現在這樣講究科學飲食 只是喜歡踢足球,經常跑而已 無形中因為愛好而身體得到鍛鍊 所以個人更看重訓練而非飲食 或者說正常飲食足以 但是現如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