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新主機板上還有USB2 0的介面?

時間 2021-05-31 03:27:37

1樓:

不少老一點的硬體有相容性問題啊。。。比如我家的機械鍵盤,經常開機之後正常,但是進系統就不響應了,必須重新插拔一下。

但是在USB2.0上面就從來不這樣

2樓:

微軟系統剛安裝的時候,(原版系統,非第三方Ghost),是預設只整合了USB2.0的驅動,是不含USB3.0驅動的,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方便安裝系統的時候一些操作,另外有些裝置只相容2.

0,不相容3.0,就這樣!

3樓:

1,微軟的系統預設有USB2.0的驅動,卻沒有USB3.0的驅動。用原版碟子或者ISO安裝的時候就知道只有USB3.0的痛苦了(只有USB鍵鼠的情況下,沒辦法安裝驅動)。

2,確實有些裝置插USB3.0上會被識別為未知裝置。

3,H110晶元組原生支援10個USB2.0,4個USB3.0,如果主機板設計只給出4個USB3.0會不會顯得太少?(這已經包括前置USB介面的數量)

4樓:Jeson Chen

最主要的還是成本。主機板利潤很薄,所以廠商想方設法降低成本。現在主機板動不動就十幾個USB介面,USB3介面會增加成本。

另乙個問題就是 @高限量所說的,win7安裝程式無法識別usb3.0的主控,導致系統安裝過程中無法識別到USB3.0裝置。

如果只有USB3的介面就可能導致無法安裝(包括使用USB光碟機安裝)。好多170的主機板就是因為這個無法安裝win7。

5樓:沈萬馬

USB3.0標準對USB2.0標準是100%向下相容的。

所有的不相容,均是由於不標準的USB實現導致的。包括但不限於介面造的奇葩(引腳長度和電阻為了省錢不按照標準來)、介面監測方式原始(比如檢測供電上的電阻)、驅動寫的奇葩(例如通過硬延遲來配置)、裝置造的奇葩(例如供電電流過大後不能正常工作),之類的奇怪原因。

至於啟動盤不認這種事情,你換個USB2.0的奇葩家的主控也是乙個效果。說白了是安裝盤沒有內建驅動的結果。這是裝置和軟體的相容性問題,並非標準和軟體的相容性問題。

既然不是因為相容性,那麼為什麼保留USB2.0?

因為乙個USB3.0介面的頻寬可以提供十多個USB2.0介面所需的頻寬,且需要USB2.

0以上頻寬的USB裝置少之又少。比如鍵盤、滑鼠、遊戲搖桿、USB音效卡、攝像頭等外設,其實USB2.0速度都不見得用得上,如果只提供USB3.

0的話它們就都得想方法共用乙個介面了,而同樣的頻寬需求提供USB2.0的話它們全都各自可以用乙個介面。

6樓:高限量

新主機板的XHCI USB3.0控制器和以前不同導致直接用正版WIN7 WIN10光碟映象做的啟動盤很多都在啟動後無法識別U盤做系統(這個可以後期在U盤寫入驅動解決)

公安機關給酒店行業配發的身份證讀卡器也不能正常工作需要新增PCI轉USB2.0板卡或是外接HUB(比較玄學一直沒解決)

相容機不少主機板還是能強制用EHCI讓USB在2.0模式下工作解決問題但部分品牌機BIOS簡化選項會有問題

但是~多數使用者基本遇不到不相容裝置

回答問題:

最既然新主機板不論是2.0 3.0都歸XHCI管理論上完全足夠提供足夠多的3.0介面為啥還留著2.0

可能原因1 機箱前置介面未全公升級 3.0延長線為了遷就相容老機箱(很多老機箱前面板只有2.0跳線

左為2.0 右為3.0

可能原因2 印刷電路和介面零件成本

乙個電腦主機板上的插口母座最少貴幾毛而且PCB佈線成本也會對於大量出貨的硬體廠商選擇2.0貌似能省不少

主機板上,什麼叫USB控制器?

北極 看圖 這台電腦上有3個controller,2個EHCI 2.0 1個XHCI 3.0 軟體叫USB viewer,在WDK裡有帶。當然也可以從裝置管理器看 控制器是整合在主機板晶元裡的,具體哪個型號的晶元組有多少個原生的USB控制器,要去Intel官網上看,比如Z97主機板 Intel DH...

主機板上為什麼同時存在北橋晶元和南橋晶元?

北橋負責高速裝置和CPU之間的溝通,南橋負責低速裝置和北橋之間的通訊,這就是 橋 的意思。橋兩邊匹配的是不同的速度。後來北橋給CPU吃了。 樊奇 歷史上很多類似的設計只是巧合,只是IBM唐 埃斯特利奇的小組,也許是某個小組中的人覺得這麼設計在當時的看起來更便利而已,至於隨後幾十年的PC產業發展也是這...

主機板上的南北橋是什麼東西?

既然是橋,顧名思義,就是各種溝通的中介軟體。南北橋之前是按速度劃分 記憶體,pci e這樣第一梯隊速度的是北橋 usb網絡卡音效卡這樣第二梯隊速度的是南橋 後來由於速度的提公升,cpu核心數目多起來,某些廠商突然有人發現不對勁,我每個核心與記憶體溝通都得經過北橋 amd的32核心執行緒撕裂者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