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Mate X 搶到了嗎?實際上手體驗如何?

時間 2021-05-12 01:39:47

1樓:紫禁之巔琉璃頂

實際上,手的體驗因人而異,有人生來纖纖玉手,觀之溫潤如玉,觸之柔軟嫩滑,令人愛不釋手;有的人卻生來皮糙肉厚,小胖手雖觀之可愛,觸之卻手感不佳;還有的人,雖生來手也如德芙般絲滑,卻因生活的摧殘與歲月的羈絆而變得粗糙無比,手感極差,但是這是勤勞之手,智慧型(不是華為給增長的)之手,是最美的手!

噫!糙手之愛,同予者何人!

2樓:gran

手機的體積,IPADMINI的重量,你拿兩台IPOHONE11疊一起揣褲包裡就知道那感覺了,柔屏那酸爽,指甲一戳乙個印,這些能忍的話,其他沒啥缺點···

3樓:isaac wo

沒搶到。。但是身邊有搶到了「發家致富」的,很羨慕哈哈哈玩了一把真機,我覺得做工絕對頂級水準,鉸鏈看著很複雜但是沒有啥間隙,很驚訝。

上手只感覺太重了,說實話我自己用應該也是個第二手機,平時放包裡,太沉了,單手用很累。

最後:現在鍵盤雲評測真的是很有意思,我覺得至少有一半回答問題的人連真機都沒見過,就什麼螢幕容易壞啊,螢幕有凸起啊,耍猴啊,華而不實啊。。。心疼你們

4樓:

前幾天媳婦兒跟我說,他們市場上好多炒貨的大哥大姐們,組織人幫忙搶X。

他是跟我這麼說的:

市場上專門搶貨的老大哥們,裝置齊全還不一定能到手;

如果搶到了,炒貨的他們收;

刨去手機的錢,你可以掙三萬,他們炒貨的可以掙三萬……16999+30000+30000,想想有多殘酷吧~

5樓:陳斯達

親身經歷

搶稀華為缺貨源不僅手速要快。

同時你的華為賬號等級要高。等級高的賬戶,產品會提前預留。

去年一位曾經買了幾個保時捷的朋友,很容易用自己的賬號首銷幫我買了一台Mate 20 Pro翡冷翠。

6樓:布林喬亞

你看看知乎上回答

誰是自己搶到的

耍猴王這麼跟你說吧!這款產品下架了你也不可能原價從官方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買的

不信你久試試看

7樓:Barry Young

估計原本貨就不多,但是他也沒像小公尺那樣被噴那麼狠,甚至加價力度還出奇的大!!?甚至成了炒作

matex只在手機圈,科技圈熱度高一些,市場上熱度不是很高

黃牛用外掛程式都搶不到,那一次發售有用多少貨呢?

8樓:牛魚羊

剛買完保時捷mate30,在同一家店裡上手了一下,就不準備買了。

原因有幾個:

1、系統依然emui9…並且平板模式下軟體匹配很少,不能說沒法用,但那個體驗比較慘淡。

2、單揚聲器糟糕的震動質感…被加價到快五萬的機器,真心下不去手。

3、太重了,雖然大屏體驗很爽,但我自己是沒能找到輕鬆的握持姿勢。

其實總的來說,這是一款乍一用很驚豔,但實質上是2019上半年檔期的產品,因此系統、拍照、功能其實落後於mate30系列了。

並且由於安卓生態圈對摺疊屏適配的遲鈍,很多軟體的使用體驗不怎麼好。

當然了,比三星那個摺疊手機強多了。

9樓:Lord.m

華為Mate X & 三星Galaxy Fold:誰才是今年的摺疊KING?| 凰家評測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凰家評測已經對比了兩款機型,

雖然在這個問題下不適合提fold,但是我還是想放個圖,安測評內容,

摺痕,兩家都有,亮屏都不明顯,手滑過都有感覺,且螢幕硬度比想象大我認為,區別在於,乙個預先給你一條摺痕,乙個讓螢幕自發褶皺出一塊區域,既然無法避免摺痕,哪個更好一些呢?

10樓:shaka

11月22日,給大家匯報下搶購情況,N次搶購都連個影子都沒看到,小夥伴徹底失望,轉買了個三星的摺疊屏。

別提了,一辦公室齊上陣,連個影子都沒瞧見就下架了。如果不開掛,根本不可能搶到,我倒是很想問下有沒有路人甲朋友真的是在網上搶到的?

華為mate X 耐用嗎?

筆點酷玩 楊驄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傳統單面屏手機耐造。柔性屏質量再好也經不住長期頻繁的摺疊,鉸鏈位置還是比較容易磨損的,至於究竟多長時間會出現影響視覺觀感的變化,還有待時間檢驗。我覺得入手之後,手機日常保養是更應該關注的地方。既然螢幕不常規,貼膜 用套就得劍走偏鋒,搞不好這配件也要多花點錢。所以給爸媽...

同時搶到了華為mate40和小公尺11,誰能告訴我選哪個?

瓦拉哈爾世界樹 我有10u 16 512 11雷軍,m30pro和m40保時捷典藏。11的螢幕和充電很讚,超級棒。11的訊號不太行,剛拿到手那會兒經常卡頓,斷流。拍照的話,紙面資料很不錯,夜拍很拉胯,比10u和華為差不少。 一般來說當你看到乙個群體用玄學吹自家機器的時候你就要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了。流暢...

如何看待華為mateX的售價?

崑崙左森 首先說一下這個定價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國內打七折,就是一萬左右。國外一萬七。已知的技術有自己的5G,螢幕給京東方投錢了,鏡頭和索尼一起共研的,自己研發了鉸鏈,這四者加起來投入五億不過分吧。僅僅是研發,不算物料費用。這明擺是不走量的機型,假設20萬出貨。研發費用均攤是2500元人民幣,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