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遊戲》能否幫忙解讀一下,看不太懂?

時間 2021-06-08 04:12:06

1樓:Hahaha ge

讀完一本書,無論領悟多少,化成自己的東西去輸出是我最近養成的習慣。

此篇可解讀為讀書筆記:

看到這個有關話題以及回答不是很多,顯然這是一本並沒有進入公眾視野的一本書,也許恰如其分,或許就如它的名字一樣,盡享寂寞,原地開花。

最初知道這本書,和有些人一樣從《但是我還有書籍》中得知,沒想到拖了這麼久才去閱讀。這本書我在短時間內看了兩遍,一次是用kindle,第二次是上周末偶然在圖書館發現,遂借閱回家重讀一遍。

原因無非是感觸於袁哲生先生獨特文字風格的魅力,細膩、真實地讓人想一讀再讀。

你說完全讀懂了沒有,我想我是沒有的,但又何必?我喜歡這個表達且願意去接受本身就已經和作者站在了同乙個心境裡。

有些東西懂了就是懂了,我不苛求自己能完全領會作者要表達的東西,我喜歡這本書,我就會去讀,也許在未來的某乙個時刻頓悟,也許一輩子都不會,那也沒關係。凡事都追求乙個結果太過於目的性反而失了初心,多聽從自己的內心吧。

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自省是精神的營養師。望你我皆早日自省,享受孤獨。

2樓: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自己處於乙個比較壓抑的狀態。第一篇《寂寞的遊戲》看了好幾天才看完,因為每翻幾頁,都被那個壓抑的氣息深深感染,覺得自己快喘不過氣,不敢再翻下去。

等到自己的狀態稍微好了些了,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跟大家一樣,似懂非懂的。

《寂寞的遊戲》裡,我感覺,孔兆年是另乙個主人公,是主人公心裡深處一直隱藏的真實的自己。

人天生就喜歡躲藏。這句話說的就是我了。遇到讓自己痛苦的事情,不想面對,沒勇氣解決,就想躲起來。

《遇見舒伯特》,一直描寫主人公飢餓,是想表達什麼?

《沒有窗戶的房間》,為什麼孔雀魚要嗑藥,健身兩個小時,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了再躺到床上,再描述他的帳篷撐得高高的?

《木魚》最後一句:「在他淺淺地睡著之前,並沒有發現塑膠袋裡的小魚,已經全部都翻了肚皮浮上水面來了。」這裡的小魚,是暗喻主人公麼?

為什麼主人公總是想起自己的母親,看有答主說主人公是個媽寶,我感覺不太像,可也說不出為什麼。

個人覺得袁老師厲害的地方在於,對一些很日常的事物觀察得非常仔細,並且能用非常細膩的文字描述出來。那種細膩,細膩得讓我覺得,老師太過於敏感了,敏感得讓人心疼。

3樓:Anna比格小公主

有感「人天生就喜歡躲藏,渴望消失。」這是袁哲生老師貫穿整本書的思想。完成這部著作後,哲生老師真正的「躲藏」起來,消失在了原點。

捉迷藏時,「我」等了孔兆年很久,孔兆年也找了我很久,在這漫長的尋找與等待中「我們」逐漸失去了捉迷藏的興趣,孔兆年最後空洞的看著「我」的表情,在「我」今後的躲藏中,永遠揮之不去。「人一旦開始躲藏就很難停下來了。」看到孔兆年製作的遊艇在池塘深處環繞一周回到原點後,「我」也想入遊艇一般潛入水中,隱藏起來。

但在此後的日子裡我是以「拙劣、陌生的姿勢躲在乙個寂寞的角落裡」蜷縮在陰暗之中。

自從失去捉迷藏的樂趣後,我便失去了躲在角落裡的寧靜,我渴望寧靜,便如我期待懲罰過後的寧靜。我喜歡角落,喜歡黑暗中的聲音,便如我喜歡何雅文卻從不說出口。世間美好的東西都是看不見的,譬如何雅文的歌聲和孔兆年的潛水艇。

或許只有我躲藏起來,你們才能發現我的美好。

第二章節是《寂寞的遊戲》主要章節,由捉迷藏、潛水艇、寧靜、黑色的聲音等許多小故事組成,記錄的是「我」十三到十四歲發生的故事,「我最好的朋友是孔兆年和狼狗,我最想念的人是何雅文。我還記得他們躲起來之前的樣子。」整個章節乃至整本書作者用細膩敏感的手法講述著一件又一件事情,便如躲在陰暗的角落了寂寞地回憶著童年。

後面幾個章節是《遇見舒伯特》、《送行》、《父親的輪廓》、《沒有窗戶的房間》、《密封罐子》、《木魚》。這幾章分別是單獨的小故事。

遇見舒伯特實則是拜訪喜歡舒伯特的宋老師,在整個過程中更多的是空白的沉默,「我」想擠出一句話來,可是「我」始終不知道該說什麼,最後只剩下沉默。老父親和小兒子送行大兒子,那冰冷的手銬像一堵牆始終隔斷著送行的人們;老婆婆向憲兵尋求幫助時的被忽視;小兒子滿懷期待地等待著同學直到失望的明白了同學不會來了;丈夫對婦人的冷淡,這些發生在送行中的事情讓送行變得更加壓抑。

父親和「我」一樣靦腆內向,拙於言辭,他會每晚躡手躡腳的走進我房間看我,會在我的書桌旁給我留紙條,能察覺出我想自殺的念頭,會鼓勵我好好活下去,父親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心中的無名英雄。但這都是在那之前。有了財富離開後的父親在我和母親目光相接的時刻裡變成了乙個空白的輪廓。

父親最後的自殺讓父親的輪廓模糊、褪色、消失不見。父親走後,母親會每晚走進我的房間,當我終於鼓起勇氣叫住母親時,心中想死的慾望更加強烈了。

密封罐子裡只剩下我留下的空白紙條,留下了我不曾關心妻子的遺憾。或許從妻子的身影孤單地顫抖著尋找鄰家小孩時就已經離我而去了。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一輩子很快就過完了。

寫完這篇讀後感時,我的內心似乎和書中的文字一樣壓抑。讀之前已經了解到袁哲生老師寫完這本書後自殺離世的,所以初讀時,已然抱著沉重的心情去閱讀,只覺得作者講述故事的角度與眾不同,現在回味整本書,真的感覺到實實在在的壓抑,是那種從心臟源頭的壓抑,以至於其迸發的血液中的壓抑衝向全身各處,迴圈在大腦中一遍遍反芻的壓抑感。整本書散發著無助的孤獨感。

捉迷藏時一種寂寞的遊戲,在這漫無目的的尋找與等待中,我們感受著寂寞。

最後有乙個疑問,人天生就喜歡躲藏,究竟是渴望消失,還是期待被發現?

我有時候渴望消失,但我更期待被發現,你們呢?

能否專業地解讀一下婚外戀?

kui司丶 婚外戀的產生,恰恰說明了,人的繁殖,婚戀,和性,是三個互不干擾不能制約的存在。這三點既不能互相制約又不能制約於人。由於人扮演的生殖角色不同,在歷史文化中形成並鞏固了男人和女人的相同點和不同的,也漸漸在打破本身為一的平衡。平衡點以上的是人,平衡點以下的是物。人是自由的,無論觀點,言論,行為...

煩請律師或學法的能否進來幫忙解答一下,身在複雜的家庭中身不由己怎麼辦?

餘真卿律師 我畫了下圖分析。1 房子是BC結婚時,B出了一部分,後C還貸款,房子可能會被認為是夫妻共有財產。此時,房子就是BC各分一半,B分走的那一半在B去世時會被分成三等分,由A D和新歡繼承 均分 2 如果房子在B去世前就約定了歸C所有,那房子就只能是C的,跟其他人就沒關係了。你給的資訊就是梳理...

誰能幫忙科普一下光遇這個遊戲

林小小 以我的角度來說,光遇是一場關於遇見的遊戲,遊戲裡有人離開,也有人留在原地,故事留存很多,有些人卻再也不見。光是遇見你,就已經很幸運。儘管它現在有一點兒變味道,但是不能否認它給我帶來的歡愉,我們互不認識,卻可以在網路上吐槽生活。 予塵 啊哈!孤兒模擬器!開玩笑。只是我比較孤狼,但是這對我來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