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歲中年男人潛入 平均年齡十四五歲的QQ群 ,開導尋死青少年,你怎麼看這種行為?

時間 2021-06-02 18:43:09

1樓:zhter

我在本科的時候,一度過的非常痛苦,有兩位朋友不幸離世,自己的學習一塌糊塗,那時我的父親對我的痛苦表現出極度的傲慢,動不動就是「你有什麼痛苦,還是飽飯吃多了」「你的所謂痛苦都是無病呻吟」,這都是真真的原話。

所以即便我自認為算是個有容忍度的人,特別是我的父親。但直到今天我都願意和他正常交流,只有左胳膊上的刀疤和從他口裡說出我在這個世上聽到最難聽的話還在提醒我。

2樓:坦克手貝塔

乙個45歲的男人,本已承擔太多生活的艱難。

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壓力巨大。不是有那句哈嗎?很多男人三十歲就已經死了,只不過八十歲才埋。

而這個男人更是中年喪子,可以說身在地獄。

這位父親,即使身在地獄,依然可以將傷痛化為光明,去照耀世間。照耀那些其實只不過有點學習壓力還從未見過世間疾苦就扛不住的少年。

我從未見過佛,但我又怎敢說這世間無佛。

3樓:

世人皆苦,孩子還小,需要善待。

我很怕,我就乙個女兒,我很愛她,希望她快快樂樂的過一輩子。可惜我沒本事,不能保她一生無虞。幼兒園,課外班,小學,別人都在競賽,我不敢讓她休息。成年後的苦,是死都死不起的。

希望每乙個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都能得到父母的疼愛。

青春期的孩子們,生命只有一次,我看過太多失獨父母,瘋的傻的,什麼樣的都有。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

4樓:奔跑的小星

只想說,中國教育對心理學的關注度太低了,幾乎不開設這門課。並不是說學了心理學心理就沒問題了,但起碼能夠將有些問題早發現早解決。不要說很多十四五歲的青少年了,作為乙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自我感覺心理素質也很差。

看到四川中學那名學生的事情,很心痛。

對於這個問題,想到了之前學過的一篇課文,《這條小魚在乎》

5樓:曉雨

這位45 歲的大哥潛入「平均年齡十四五歲的QQ群」,開導尋死青少年的原因令人心痛、動容。

看到最後,已經分不清到底是誰拯救了誰,或許是一場相互的救贖。

6樓:

年輕人現在的壓力太大了,也特別容易焦慮,但是整個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下對心理問題的認知和疏導還遠遠不夠,跟很多情況下都是自己身邊的朋友,親人真的由於心理壓力過大而引發了一些慘劇之後,身邊的人才會重視這個問題。這位父親能夠通過qq群這種方式真正的聽一聽年輕人的壓力,盡其所能的開導他們,替這些孩子們感謝

7樓:小新呀呀呀

這是一種自我救贖的方式,凡是經歷過,才會領悟失去至親的痛苦

面對這種痛苦,這位大叔並沒有選擇沉浸在回憶中,而是以拯救他人的方式去稀釋這份痛苦

我覺得他在勸誡其他孩子的時候,腦海裡應該出現過自己大兒子的畫面。

8樓:陸悅

我乙個疾控中心的朋友,他們對青少年做了匿名的心理健康測試,結果很可怕,太多孩子厭世,喪,甚至有自殺傾向,這個中年男子做的事很有意義,讓這些看上去大的小孩子,能有人說說話,能被人看到需要呵護的地方。

9樓:桃子醬

非常不提倡這種行為!

基於謊言的善意並不是真正的善意,只是另一種偽善。這和把這些青少年一步步逼入絕路的父母的所作所為,又有何不同呢

即便最後救下了一些人,但這一切值得麼?

10樓:奈奈

現在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小孩,就算遇到了事情也不敢跟家裡人說,寧願去跟網上的網友說,其實這個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問題,孩子覺得自己遇到事情了跟家裡人說,自己不會受到保護可能還會受到來自家長的責罵。

11樓:範海鑫

就像河邊有許多擱淺的魚

小男孩乙個個撿起來,往河裡放生

乙個中年大叔見狀起鬨:誰特麼在乎?

小男孩說:魚在乎

現在小男孩長大了,沒有成為中年油膩大叔

12樓:陸三蛋

你和青少年們說南牆很疼不要去撞,要麼少年不信,要麼信了但是感受不到這種疼究竟是怎樣的疼究竟會疼到什麼地步

最終都是要去試一試的,去撞一撞南牆的。

13樓:None

往小了說,家庭問題,往大了說,社會問題,無外乎這在這麼個圈裡。

作為乙個童年時期嘗試過ZS的人,還是有點點發言權,為什麼ZS我不想說,只想聊聊為什麼當年沒成功活到了現在。

因為,慫,怕痛,怕死,愛自己而捨不得。

這世界還有那麼多美好和期待,那麼多好吃的東西,沒去的地方,還沒遇到的心上人,好多劇情都沒上演,我捨不得離開。

大腦裡似乎存在乙個趨利避害的系統,遇到難過/悲傷/絕望時,大腦會立馬調動正能量,驅散負面情緒。

看起來,人與人,與周邊環境,與這個社會息息相關,但究其根本,一切力量的源泉還在於自己。

14樓:

我覺得沒有意義,至少對於我。

我小學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活著的意義,一直覺得我媽更喜歡我哥,一直在琢磨怎麼死比較痛快。

一直琢磨到研究生,最近的一次,已經準備從圖書館跳下去了,結果爬到頂樓,天台門鎖了,那天下大雨,就去買安眠藥,沒買到,然後雨突然停了。我就決定活下去了。

然後假期去大別山支教,回來特別珍惜生活。

從小學到支教,十幾年,從來沒和別人提起過,我的家庭實際很不錯。

最後怎麼活下來,我覺得乙個是怕父母傷心,乙個是不甘心,總之,不是外力。

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5樓:打雜者

「乙個 18 歲的男生告訴他,父母覺得他衣食無憂,認定他無病呻吟,老師也常責備他,他變得越來越敏感。」

常常是因為我們在未成年的時候,最擔憂的是衣食問題,所以簡單地覺得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環境就可以。

16樓:grace

青春期就像是蛹化的過程,疼痛無比,歷程艱辛,但誰都逃不掉,總是要經歷的。

蛹化出來的無論是美的還是醜的,只有經歷並堅持到底,才能蛻變成功。

如果無法承受這個過程,那麼始終只是乙個蛹吧。

即使生命很短,總比困在蛹裡死去的好吧。

致痛並快樂的青春期。

17樓:深海軟泥怪

蟹藥喜憂參半吧,我個人對他的行為表示欽佩,但是這樣的行為不應當,也不能久做。

我們先細數這樣做的缺點吧。

1。徐先生這樣的行為,是有實質上的風險的。

因為他本人並非心理專業,同時他只能【提示】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在沒有特殊因素參與的情況下,最終解決問題的,仍然是不理解學生的班主任,手腕強硬的家長。

一旦在解決問題的手段上有所偏頗,導致衝動行為,豈不是好心辦了壞事?

或者說他假裝警察的行為,【同樣是孩子,如果另乙個學生從此對警察有偏見畏懼怎麼辦?

2。孩子的隱私誰來保護。

事實上,能讓孩子自己吐槽說難聽的話的群,都是只有孩子們自己的群。

你徐先生乙個和學生沒有直接關係的人都可以在裡面潛水,我家長A難道就不可以?我教師C呢?誰又能保證摻的水多了,裡面沒有幾頭黑羊呢?

發洩壓力的渠道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交流。如果孩子的群不再只有孩子,只要他們發現一次,誰還敢在群裡交流?

莫不是真的拿孩子當傻子看待?

3。我個人懷疑徐先生可能會對「自殺,不想活了」這樣的話產生應激/過度反應。

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都有中二的年紀,我覺得至少60%以上的人私下都有說過「啊,煩死了,我不想活了」這樣的話?

「一些人會公開傳遞這樣的思想——別指望父母、老師能幫你做什麼,想改寫人生,只有生命重來。」

誰覺得老師像親人一樣溫暖?絕大多數都是出了學校走上社會的人。

誰沒個覺得老師家長煩死了的時候?

這些傳遞消極思想的人,是和他一樣的成年人,還是乙個等待被他人關注的孩子?

4。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經濟水平不發達,大家的意識過於內卷。

專科教育,職高教育,各種被人看不起。

各種不被重視。

技術沒有學歷重要,這個問題不解決,什麼都是虛的。

5。我並不認同高讚回答。

也許有的父母手段粗魯,不理解,苛責,控制慾強。這和他們個人的學識,經歷,經濟狀況,工作狀態等有很大的關係,不能一概而論,傳播焦慮。

真正不愛孩子的父母必然是極少數。

另外,跪著愛孩子從來就不是什麼好事。

6。我說了這麼多,又是不贊同又是指出缺點,那麼我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

對不起,我沒有。

我最多建議徐先生了解或者學習下心理學和心理諮詢這些相關學科技能。

個人能力終歸有限,不要對徐先生的行為報以過多不必要的期待。

7。有人說,可以讓學校請的心理諮詢師/心理健康老師能學一學徐先生啊。

但是他們的屁股實際上是歪的。

學校請的心理教師,心理諮詢師,他們是學校的直接利益方。

徐先生是無利益相關的第三方。

這裡面的問題可大了去了。說不准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18樓:永遠熱愛生活

我也幹過這種事!

不過我才20,我有一次進那種10後的群裡,就有人不好好學習怎麼樣的我就跟他們說有不會的題可以問我,會跟他們說說話。

19樓:一生二

前排說的好

說不清到底是誰拯救了誰,或許是一場相互的救贖。

中年喪子,內心之痛一言難盡。大叔面對這樣的現實選擇了一種與常人不同的道路:深入學生內部,了解學生真正的情況真正的心理。

父母覺得他衣食無憂,認定他無病呻吟,老師也常責備他

新聞裡這句話讓人感觸頗深。家本是孩子的避風港,家長本是孩子最知心的朋友,但太多家長理所當然的認為,小孩子哪有這麼多煩心事,尤其是當家長面臨家庭、工作的瑣事紛至沓來的時候,孩子的傾訴更是讓家長感到煩躁。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長面前也只願意表現出開心的一面,而讓自己感到煩躁的感到壓抑的事情,則逐漸被壓在心底,只有當獨處的時候,才會被自我消化,又或者像新聞裡,在網上報團取暖。

而社會並不那麼友好,總有些圖謀不軌的人會趁虛而入,就像新聞所說:

「一些人會公開傳遞這樣的思想——別指望父母、老師能幫你做什麼,想改寫人生,只有生命重來。」

這種言論,讓人心驚!

煩心事所有人都會有,所有人也都是在戰勝挫折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堅強,並不是小孩子就毫無煩惱,反倒更是小孩子控制情緒能力不強,判斷是非能力不夠,更容易做出衝動的事情。

之所以說前排說得好,就是因為任何乙個意外的發生都不是單方面發生的,我們需要尋求自身的問題,去換位思考,才有可能了解到彼此真正的想法。

希望彼此多乙份溝通,多乙份理解,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妥善的撫慰自己的心情,不再有輕生的念頭。

20樓:壹心理

是不是只有用悲劇,刺痛自己,才能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徐世海用失去親生兒子的代價明白,看到接納孩子的「痛苦脆弱」,比要求孩子 「開朗樂觀」更重要。

我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

徐世海提到2個值得我們深思的點:

絕大多數「不想活」的青少年都善良、懂事,被人稱讚 「省心」,他們習慣性把壓力埋在心底,對家長報喜不報憂。

當孩子想表達脆弱痛苦時,父母老師覺得ta 「衣食無憂,無病呻吟」。

在很多孩子的世界裡,他們認為「我不能表達負面情緒」、「脆弱和無助是不被允的」、「我必須是積極的、樂觀的」。

他們只被允許Sunny積極,所以只能壓抑自己的陰暗與痛苦。

當這份 「痛苦」被積壓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釀成悲劇。

這讓我想起電影《Sunny普照》的男主角阿豪。

在父母的眼裡,他是個優秀Sunny的懂事孩子,可最終他也選擇了跳樓自殺。

他太好了!他太懂事了!

電影裡講了這樣乙個細節:

媽媽的弟媳明天產檢,媽媽自己沒空,爸爸不願意陪。

她發愁地站在灶台前抽菸,不知道該怎麼辦。

正好回家的阿豪,詢問發愁的媽媽,主動攬下責任。

他多孝順、多懂事啊!

阿豪的女同學評價他說:他對人很好,有時會覺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甚至是在跳樓前,也把房間整理乾乾淨淨、衣物爭氣地疊放好。

阿豪真如別人所看到的這樣積極Sunny麼?

人永遠是一體兩面的,有Sunny的一面,必有陰暗的一面。

阿豪曾給同伴講了司馬光砸缸故事的另乙個版本:

司馬光拿石頭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並沒有流出水來,在水缸底部的陰暗處,坐著乙個小男孩,看著缸外。

這個小男孩就是阿豪,在他內心深處的角落裡住著乙個脆弱、無助、迷茫的小男孩,期待著被看見與接納。

可這個脆弱的小男孩從來都不被允許看見。

在自殺前幾天,他發了一組簡訊說:

我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我好希望和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但我環顧四周,我弟、我媽,所有人都能找到乙個陰暗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暗處,只有Sunny,24小時不間斷。

阿豪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壓抑了內心陰暗痛苦的一面,僅僅把Sunny的一面示人。

當Sunny再也掩蓋不住陰暗時,陰暗裡的痛苦、脆弱、無助便衝出壓抑的枷鎖。

承受不住這份巨大的痛苦,阿豪最終選擇了結束生命。

徐世海的孩子和阿豪很像。可直到孩子死亡,徐世海才幡然醒悟:允許孩子有痛苦、悲傷的陰暗面,和允許他快樂Sunny同樣重要。

這份接納和允許,會讓他們在遭遇生活的挫折和打擊時,不僅僅是堅強地撐著痛苦,而是能接納允許自己的脆弱、痛苦,尋求別人的幫助支援,度過艱難的時光,不會因此輕易選擇死亡。

唉......如果這樣的道理在悲劇發生前就能了解,或許就不需要用乙個個 「鮮活的生命」帶給我們警示了。

世界和我愛著你~

中年男人無妻是什麼感受?

聚雅興 2012年離婚,孩子20歲,正上大學。我內心世界是不想離婚的,漂亮的前妻是個扶弟魔也是以娘家哥為中心的扶哥魔。所以我生氣,忍不住了,離婚的。我在國企上班,當初忙於公務公差比較多,我孩子從初中到高中全部都是在私立學校就讀,住校,每一周週末才回家。妻子剛開始和我鬧離婚,當著家長們的面和我大吵大鬧...

中年男人如何改變或者說突破自己? 33歲 ?

不是陳偉霆是CWT 與其說是想尋找突破的方法 我想方法大家都知道 不如說如何在沒有收益的情況下堅持下去吧 那麼MBA EMBA了解一下 我說真的。 為你而醉 中年人如何突破或者改變自己。最近知乎上關於中年人的事挺多的,看起來大家已到中年或是正在步入中年。中年人如何突破自己或者說改變自己,這個要我說,...

中年男人可能會抑鬱嗎?

樂至樂知 很有可能的。你家裡的情況和我家有點類似,只不過我家是我媽養家,所以有情緒。我爸典型的悶葫蘆,還奉行好男不跟女鬥,所以我媽經常越說越過分,也是想激我爸和她吵架,可惜一次沒成功過。我小學的時候我爸就因為事不順心自殺過,也是個愚人,這些年我爸越來越不作為,雖然在我看來我爸確實該被說,但是上公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