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修行到一定階段只是單純的呆著就可以體會到極大的喜悅?

時間 2021-08-12 08:52:28

1樓:玄之靈

個人認為這個不是修行,是逃避!真正的修行也要承擔責任,打個比方,呆著有收入嗎?不結婚還有父母,結婚還有配偶子女,呆著的話,生存壓力給了誰?

做乙個啃老的人?對父母而言是不孝,百善孝為先,本身就是造業了,對配偶子女而言,這是無責任心,人間生活一地雞毛了,談何修行!

2樓:沒人是你的白月光

受心念支配,帶來喜怒哀樂和疾病各種苦惱。修行得法的人,身心不受或少受心念業力的影響,得法益,享禪悅。佛法證果者,離心意意識五陰纏垢,可得現法樂

3樓:

最近看了《簡史》三部曲,作者講到佛教的思想,我才發現,雖然我家人信仰佛教,我對於佛教卻一無所知。

佛教中認為痛苦是因為我們的各種追求所導致,所以佛教的建議是減少對快感的渴望,不讓渴望控制我們的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悅。

雖然有些方面不太溝通佛教的思路,但是在內在心靈的修行上,也是深以為然。

滿足基本的物質基礎之後,給自己留有獨處時間,去修行(比如冥想),學會放空自己,這也是對大腦進行最好的按摩,每一次成功的冥想之後,就會感覺神清氣爽,甚至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

我想,題主所謂「單純的呆著」,其實已經自然而然進入到放空狀態,也就順其自然的收穫到了喜悅。

4樓:曉青

人生什麼時候可以達到無我、無物、天地與人融為一體,這種境界,那麼怎麼樣都是喜悅的!

可惜,這樣的境界真的很難很難達到,因為牽掛,因為有七情六慾,所以凡人終究還是凡人!

不過能夠體會單獨呆著,就會有極大的喜悅感也是一種進步,人外無心,心外無物,暫時的體會也是一種快樂!

5樓:一陣風

世間就像個遊戲場,我們像是坐在螢幕前打怪的玩家,修行的目的是往內探索,找到真正的自己,然後登出遊戲。為何單純的待著就可以感到喜悅或是所謂大樂、極樂?

因為體會到物我合一,我不是遊戲裡的人物,我是那個覺察本身。

6樓:斥引量子

當然,這時你已經明白了只要活著沒病就好,並且,也只有在發呆的同時,才感受到了這種人體處於平衡狀態的境界,如行雲流水般的自然舒暢,如果此時你不發呆試試。

7樓:楨心·大叔

道理很簡單,跟儍人發儍笑一樣。學佛修行的法喜是從聞思佛法的正理,產生定解而心有所得的喜悅,並不是坐著發呆,自以為什麼也不想,但意識還在胡思亂想,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喜悅,跟儍人發儍笑差不多。學佛修行是求智慧型,智慧型是從正理而生,正理是從聞思修正法而得。

這就是聞所成慧,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只有修所成慧能斷煩惱,但修所成慧是從思所成慧而生,而思所成慧又是從聞所成慧而得。苦從煩惱而來,煩惱又是從無明愚痴而生,能對治無明的,只有智慧型光明。發呆並不能對治無明,因為發呆也是源自無明。

略說佛教禪修與外道的主要分別。四禪八定是佛教與外道共通之道,有些外道的禪修也有四禪八定,所以就算修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定,也不能出三界脫輪迴。佛教禪修與外道不共之道是觀慧,是佛陀唯一一家的教法,梵語叫作毗婆舍那。

佛教的禪修可分作止住修,即奢摩他,和觀察修,即毗婆舍那。若要證得無分別的根本智,就要修習止觀雙運證得根本定,生起根本智,亦可稱作空正見或空慧,亦即是修所成慧。所以只有佛教的教法能斷煩惱,解脫輪迴

若說不對,肯請見諒

8樓:蘭因絮果

啥?只是待著嘛?安靜的吃一頓飯,默默的走一段路,悄悄的寫一篇文章。這些不也能感覺到極大的樂趣嘛!

只要自我滿足了,做什麼都能收穫到極大的樂趣呀!這麼看修行,無非就是閾值降低了,寡淡的生活中,丁點的收穫也是莫大的滿足。

9樓:sunlike

修行到乙個階段,能量充足,心輪開啟,自然會心花怒放,心花怒放是形容心輪開啟後的深深的喜悅狀態的。

可以看看當下的力量,那個作者托利,也是曾經有過這個經歷,兩年每天都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過往的人,而自己充滿了喜悅。

10樓:

修習禪定時,會有輕鬆喜悅的感受,是因為人從紛亂事緣中脫離出來,哪怕只是暫時的,人也會非常舒服。

當然,真正的寂滅義不存在受與非受,不會作樂與苦的分別,我、我所二空使我們時時行於涅槃,而不再執著涅槃。離四句絕百非,讓我們遠離一切相的黏縛,不再顛倒迷淪。

11樓:身與心的清淨道

當心一向地傾向於涅槃、傾向於離苦、傾向於解脫時,心自然生起的,在你發現它的目標以外的,即覺支。

覺支是當你轉起心,去知道入息、知道出息,保持著在入息、出息上轉起時,就慢慢地呈現出來的「透徹的覺受」。那個目標之外的,解脫者沒有直接解說的,你所努力的之外的,就是「剩下的全部」。

這剩下的全部當然較正在轉起的,心正取到的要多得多。

這就是心的傾向,當那傾向是朝向解脫者,朝向解脫者教導的法,朝向解脫,你的心就感到確實是這樣,確實如那解脫者所說,苦、苦的原因、苦的結束、導致苦結束的道路確實是正確的。眼下我所尚且不能捨斷的,眼下有待平息的確實應當被斷捨,斷捨那些將為我掃平導向覺悟的道路:

當我不再忙碌,去到愉快的休息時,我就自然地來到覺支的豐沛,心趨向徹底地解脫。

這就是覺支的秘密,這是無與倫比的、至上的、透徹的、徹底而沒有雜染的快樂。

12樓:巴山馬洛

一般人的身心受業力牽轉,即受心念支配,帶來喜怒哀樂和疾病各種苦惱。修行得法的人,身心不受或少受心念業力的影響,得法益,享禪悅。佛法證果者,離心意意識五陰纏垢,可得現法樂。

13樓:我腦子有點不好使

那你是真沒修行滿次,我已經修行滿次了,隔壁吳老二,瞅我一眼就渾身發抖!我一笑周圍人都看傻子似的跟著我笑,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我已經半年沒洗頭了,周圍人一見到我都跟見了活菩薩似的恨不得跪下求我離開,我離大圓滿就差臨門一步了!就差一次天劫了,最近可哪兒碰瓷就是沒人敢應啊!

看來我得去外省找找機緣了!

14樓:第一義壇城.通智

這要由修與行來講了!修行是兩階段的事

先修一下搞清楚行是啥的理解明白後才是行的開始正所謂解絕行起此時只需明持即可無需造作

問題來了!解絕要多長時間與用功呢?又要如何用功簡單講五乘教理三藏十二部經都是整體範圍

所以就算行持簡單但修學不簡單喔!

15樓:stanleyqiu

如果只是通常意義上的發呆是體會不到極大的喜悅的,這一點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確認。

我們的「心」從出生開始一直以來都在忙忙碌碌沒有停歇下來過,同時也是散亂昏沉的,因為太累了。而如果我們可以讓「心」停下來歇一歇,那自然就會有極大的喜悅。這個就是止禪在達到初禪以後怎麼會有「喜」(身體)和「樂」(精神)這二個禪支的原理。

其實在修止禪的過程中,只要定力達到一定程度,喜樂就開始浮現出來了(喜樂平時就像胖子的肌肉被厚厚的脂肪擋住了一樣,喜樂其實一直存在,只是常常被各式各樣的慾望和煩惱擋住了)。一直到真正達到初禪,喜樂因為貪嗔痴慢疑被暫時壓制,而且心也安住在業處(終於可以歇一歇了),所以就噴薄而出。

當然啦,就像身體休息夠了那種愉悅會褪去一樣,止禪的喜樂隨著修行的進展也會褪去,心當然還是安住在業處(禪相)的,喜樂畢竟還是比較粗的心所,取而代之是「殊勝的寧定」(中舍)。四禪是完全沒有喜樂的,只有中舍和心一境性。

回答題主的問題:從佛法修行的角度來看,修止禪,讓「心」安住在業處上,比如入出息上(大念處經中教導了一共40個止禪業處),心就會體驗到極大的喜悅(心:一輩子到現在終於可以歇一會了,真是不容易啊!

)。如果題主說的「單純的呆著」就是如上所述的話,那麼是的,心自然而然就體會到極大的喜悅。

16樓:空悟

其實根本不用修行,

流水線上的工人,

搬磚的工人,

飯店的的服務員,

以及所有辛勤勞作的人們,

只要老闆說:休息五分鐘!

他們都會體會到極大的喜悅。

可憐你們修行人,

把自己閒得都廢了。

17樓:天鑑

不是單純的呆著,是保持內心的清明,要修煉內心的。因為內心很散亂,如猿猴無片刻的安寧。

欲界五根的欲受和禪定離欲生起的快樂是無法相比的。

欲界樂受,皆因五根觸受五欲功德而生起,而初禪中的樂受,恰恰相反,是由離五欲、靜極而生,稱為離生喜樂。如經云:「有二受。

欲受.離欲受。云何欲受。五欲功德因緣生受。

是名欲受。云何離欲受。謂比丘離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

是名離欲受。」(《雜阿含經》)

18樓:童卡

如果題主所謂「呆著」是指安住或安坐,在佛法修行裡大致可分凡夫位與次第兩種。

凡夫位,在佛法裡是指還未成熟離相相關資糧,只通過理論知識去思考揣摩,又或由修持各種修法去接近。不管知識上的進取,還是修法上的進展及成就都可帶來所謂「開悟」「法喜」等體驗,但這些覺受都在相法之中,原理出自相法本質空性,所出現任何結果都有可能。這也是一般具有智慧型的外道、又如科學達到高階、甚至神級的時候可以有許多目前看來非常不可思議的成果,但這些再超乎想象,卻也屬相法。

只不過相較當前在相法中的自由度更大,但也有範圍,具邊界,這是受縛相法的必然結果。

佛法正道離相次第是什麼呢?就是有情通過對當前相法的出離,達成逐步擴充套件對相法的更多認知,進而慢慢摸清相法本質,完全出離對相法的耽著,即為涅槃。

明白了何為佛法正道次第,那麼再來看次第行者的安住法喜,無法詳細因為個緣差異,只能概括。次第中大小乘分歧不會像教團那樣涉及許多道理分析,畢竟相法主要分粗大與微細,完全是看修者如何直面當前維度與多維因果,即為發心。所以,次第修行尤其大乘不會像凡夫位那樣靠主觀出擊維繫修行,具無法自知的相法依耐性,除了自身可掌控,其它因果不可見,小乘恰好又是二者間的過渡,用漸變來形容出離非常合適,但到了大乘相法中因果規律慢慢自會呈現出來,這是出離當前相法的必然結果,當然術語裡多用此岸和彼岸、我及無我,這容易令耽著文字的初學或初修架空出離形成斷空等無法避免的不正確空見。

總的來說,離相與受縛相法的差別,是在當前因緣中對其和之外種種的了解程度,是邊界性質的短視無明?還是無限認知的大光明?

(相法,又名因果、輪迴、因緣、色法等這些屬於佛法術語,換科學用詞就是生物化邏輯維度等等。)

19樓:白兔糖

想象一下,你把自己五花大綁幾十年,在限制裡動彈不得,又飢又渴,永遠得不到滿足,於是鬼哭神嚎,求爹爹告奶奶,自暴自棄,或者竭斯底里。

然後突然有一天你決定鬆綁了,但凡是捆自己的事情一律無視,但凡鬆綁的決定一律支援,最後你鬆綁了。

大喜狂喜

喜極而泣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為什麼情侶到一定階段,持續一段時間矛盾特別多,弄的兩個人都特別累?

正經人誰賣鞋啊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矛盾是 我覺得你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我覺得我對你很好,你該對我怎麼樣,你覺得你並沒有對我怎麼樣,我不想對你怎麼樣 這樣會容易產生特別特別大的糾紛 你們應該敞開心扉好好的去溝通溝通的時候角色換一下不要覺得你們兩個是男女朋友關係,換成那種無話不談的好兄弟關係一塊喝醉敞開心扉...

為什麼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引起壟斷?有沒有一些反例?

彩打店老闆 題目說的生產集中必然引起壟斷,前提是建立在行業存在規模效應,或者邊際規模效應仍然為正。比如鋼鐵 汽車 石油等製造業,規模擴大後可顯著攤薄研發 採購 生產成本,因此存在向壟斷發展的趨勢。這些行業在歷史上都出現過壟斷,而且現今的集中度也是較高的。反例就是那些根本不存在規模效應,或者規模效應較...

什麼叫服務業?為什麼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加大服務業的比重?

跑來跑去 服務業是在資訊科技革命以前形成的概念,主要意思是指不產生新的實體物質,但又對人有幫助的工作,例如管理建議 會計核算 法律諮詢 資金借貸等。但在資訊科技革命以後,特別是進入大資料時代以來,各種AI人工智慧 計算機軟體 大資料分析應用出現後,原來以 不產生新的實物 為標誌而被劃歸服務業的資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