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養育子女時僅僅提供物質而沒有過多精神交流,那子女長大以後會不會也是這樣子對待父母呢?

時間 2021-06-07 06:03:15

1樓:hjb

我父母就是只給我物質,沒有心理上的關心,然後自己毫不知情,覺得你要錢我給你錢了,你就應該聽話,你就應該好好學習,因為我什麼都給你了,我父母真對我很無語,我父母也沒有文化,這種思想我完全可以理解,沒有精神,孩子肯定跟父母關係不好,少交流,因為孩子缺少交流就會缺少愛的,沒有愛,父母和孩子就像陌生人一般,沒有什麼感情,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和父母有什麼交流的,最多就給一點物資吧,因為孩子覺得他欠我的,並且。父母因為不跟自己交流,沒有精神上的支援孩子,孩子會比同齡人缺少自信,缺少很多很多的心理等等,父母精神給的東西遠遠比物質給的還要多得多,我寧可要乙個給我,精神上和心理上關心的人都不會要乙個只有物質的人,父母你的是教育,培養你的性格,未來我的性格如果很不好,那我要的就是物質又有何用呢?有句話說得好,性格決定一切,孩子的性格跟父母的關係有很大的關係。

2樓:不知者無罪

這並不是乙個充分條件,並不是沒有給過子女精神交流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畢竟,很多父母是不善於溝通,並不是不愛。

3樓:克卜勒

可能,沒有精神交流會讓孩子不理解你,不懂得如何與父母溝通,不懂得自己需要和父母溝通,會容易產生隔閡,產生隔閡又不能及時解決。物質提供會豐富生活,但不能達到人們心中最本質的地方。

4樓:茶客說

這主要看家庭氛圍。原生家庭對子女後期性格和思想形成佔據十分大的一部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到子女的思想和行為。

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要與子女多溝通。畢竟單單的物質提供,給不了孩子精神需要,長久以來,孩子與父母沒有養成溝通習慣,這樣對雙方不利,無法了解雙方需求。這樣的情況下,子女長大後對父母不善於溝通,也有可能也只提供物質需求了。

父母養育子女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油油 心甘情願毫無保留的 付出 比 得到 能體驗到更大的存在感,責任感和幸福感。補全關於人之初的記憶,會獲得新的感悟。擁有至親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已登出 我小時候一度認為我媽討厭我,因為我也的確是個累贅。因為有我,我媽不能再隨意地逛街買好看的衣服,甚至因為我不是個天才而天天生氣。其實如果不是父母親...

父母生日時子女應該應該磕頭嗎?

i3ox.u 沒有什麼太大顧忌的話,那就磕了吧,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是父母嘛。如果沒有夾雜什麼奇怪的意圖或是繁瑣的規矩那倒還算是不錯的習俗。如果是說習俗的話,我們這是沒有的,反而但感覺和父母交流互動太少了。 子也 看當地的風俗吧,我們老家好像小時候還有這種風俗,過年的時候給老人拜年要磕頭,我老家是吉...

如果父母沒有對子女負責那子女是否有權利不對父母負責?

唐朝先生 就題主描述的情況,以後不對父親負責的做法很難再法律上獲得支援。1 親生子女與親生父母之間要想不承擔贍養義務,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子女被他人收養,子女與養父母之間形成了收養關係。2 收養關係的認定,1991年以前送養的,事實上的收養關係系即可被認定為為收養關係。3 如果是1991年之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