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廟是否應該拜佛?

時間 2021-06-02 09:17:00

1樓:明鏡

當然要拜佛了,不然你去幹嘛,你起心要去就是去拜佛的,難道你去參觀一下?如果只是路過或參觀,那說明你真的沒有善根,見佛不拜,根性損壞.那你得好好起正知正見才好

2樓:

有信佛的至親好友在,我是要拜的,拜給信佛的他們看。你不拜,萬一有不順心的事兒,他們會怪你,因不拜佛而遭的報應,到時候就算你滿嘴的科學道理,那也是說不清的。所以,那就拜唄,圖他們乙個心安,圖我日後清淨。

3樓:小藍

唯心而已。佛祖是大智大慧的 ,不會因為你拜了才保佑你,也不會因為你沒有拜就拋棄你,拜佛拜的從來都不是佛,高僧從來都是通過拜來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澄靜。。

4樓:Antidote007

凡事牽扯到信仰就沒法給個確定的答案了,信徒與非信徒,教派中不同分枝,不同分枝中的不同理解,迴圈往復就沒法說了。。

不如換乙個角度去理解,進廟拜佛就好像做客一樣,進了主人家門就要遵守主人的規矩。也比如即使你多想當個無拘無束的人,做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就要守時。在外面的世界海闊天空任你行,進了一方小天地如果心存敬畏,拜拜又何妨。

如果心存牴觸,外面看看就好。

5樓:過路卜者

從乙個宗教人士的角度看,可以通俗的解釋為:我們以廟為家,你來到了這裡,等於到了我們的家,給佛菩薩磕頭,等於去別人家裡

拜訪,給人家父母打個招呼而已。僅此而已。

6樓:孫歪濁

看自己因為寺廟本身有文物,藝術品的屬性和宗教場所的屬性。

從宗教場所的屬性來看,是不是信徒都有必要表示尊敬。

從文物藝術品的屬性來看,交了門票錢就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7樓:

只能說說自己,個人而言,陪同家人或者朋友不管是旅遊或者專程前去燒香拜佛,我基本都不會拜,朋友也會問「你咋不燒個香,拜拜佛」,我都會說「你們拜吧」,然後繼續我的四處轉轉,走走停停,看看想想。

我所知道的是,這不是因為我不敬畏,也不是不相信,反而恰恰是我更心存敬畏且相信的,我才不拜,因為每當我想朝拜的時候心理總會有乙個念頭在拷問自己「自己真的很純粹了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這好像是一種褻瀆,所以我只能心存敬畏的凝注,多希望有一天能夠特別特別自然的俯下身朝拜,那會是乙個美好的不期而遇。

8樓:於璊竹

禮敬,是由景仰佛陀功德而通過身口意三業體現的行為。包括平日見到的所有佛像、法寶,都應發自內心地生起尊重之心,外在體現為頂禮或合掌問訊。時常有人會問:

如果我們表現得不夠恭敬,佛菩薩是否會因此不快乃至遷怒於人?其實,唯有凡夫才會作如是想,那正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作怪。世人會因得不到大眾尊敬而哀傷失落,但佛陀已徹底斷除我執,我們恭敬與否,對他老人家不構成絲毫影響。

無論是誹謗還是讚嘆,佛陀都不會因之動心,所謂「毀譽不動如須彌」。

既然對佛陀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為何還要禮敬諸佛呢?原因在於,這種禮敬對我們個人修學極為重要。有一分恭敬,就能得到一分佛法的受益。

在日常環境中,我們已習慣於放逸,內心也因之躁動不安,時時隨著凡夫心追逐名利聲色,製造人我是非。而當我們踏入寺院或面對佛菩薩像時,往往感到安詳和清涼。因為我們是帶著恭敬心來到寺院,帶著清淨心面對佛菩薩。

若在家中營造乙個氣氛莊嚴的佛堂,也能幫助我們將忙碌的心安定下來。當然,前提是必須有恭敬心,否則環境能起到的作用也極為有限。如果我們時刻想著佛菩薩的功德和智慧型,妄想就難有可乘之機。

由此可見,恭敬本身就具有淨化內心的作用。心中有佛,生命就會擁有依怙和目標,而禮敬諸佛,則能使我們從內在身心到外在行為變得調柔而謙恭。

--濟群法師

9樓:LYLY

學佛是為了開智慧型。

所謂拜佛,念經,參禪,念佛等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的方便法門,既然實質是為了讓你開啟智慧型,為何還要執著於這個相。

如同看山是山那個公案,只是我們的心還沒達到那個境界,所以對事物的看法常有差異。

願法喜充滿。

10樓:拉赫羊駝尼諾夫

就我個人來說,如果進了寺廟我會對佛和佛教存在一種尊敬的態度,但是盡量不去拜他們。如果真的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拜【比如家中長輩在場的情況下】我會把這禮拜給予釋迦牟尼這個智者,而不是這位「神仙」。

11樓:Jacobi Liu

如果佛因為你的香火供奉磕頭禮拜而保佑你,那佛就犯了「貪」念。

如果佛因為你不肯供奉甚至不尊重他而懲罰你,那佛就犯了「嗔」念。

如果佛因為是在廟裡,才要求你拜佛供奉尊敬他,那佛就犯了「痴」念。

你說這佛是拜也不拜呢?

12樓:知月

進寺廟只是因為對塑像壁畫建築感興趣,不會燒香拜佛,當然不會往寺廟裡帶什麼不該帶的食物,不會在裡面說什麼不信的話,曾經在廟裡借住過然後付了相關的費用。既然不信,尊重別人就好了,拜不拜的真沒什麼心理負擔。

13樓:Alekos Forest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譯文:那些給我塑造金身,跪在前面苦苦哀求的人實在是太low了,這種lowb 老子從來都懶得見。

14樓:奧斯卡爾

對著佛像拜兩下就心安理得的把一堆上到世界和平,下到不孕不育,品種包羅永珍的問題都讓佛祖解決,真當佛祖是12580啊!居然還問拜佛能不能解決問題,我覺得佛祖沒有乙個五指山蓋下來就已經足夠說明他的寬容和慈悲了……

我相信世界的盡頭存在一位至高無上的神,但我不認為他會有空管我們的這點破事!

15樓:藍波望江樓

哎發現很多人都有了固定非黑即白的模式……

有點醉了,這個你想拜就拜唄,不想拜也行,凡事對人對神都別大不敬,別逼逼……

為啥一定要做什麼呢……這個社會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呀

16樓:

從小被家裡長輩教育不能做對「神」不敬的事,所以一般靠近寺廟這種地方我都心懷敬重。說實話作為一位唯物主義者,卻對這種事物態度曖昧,我的觀點是寧可信其有。

有一次,與小夥伴們出遊,路過一寺廟。比較傳統的小夥伴說遇到寺廟就要進去拜一下,我倒是無所謂,既然他要進去我們只好跟進去。

寺廟裡的一切,會慢慢感染你。高插的香,熙攘的人,神聖的神像,樸素的和尚。看著虔誠的人乙個接乙個地跪拜,你會慢慢被感染,被同化,就連我這種不熱衷的人也有跪下的念頭。

那就燒一炷香吧。

香買完了,幾十塊,但是比我想象中便宜。插完香,我鞠躬拜了一下,我覺得既然選擇了上香,就應該一心選擇相信。那一拜,我是虔誠的。

這個時候,一位小和尚對我說,凡是上香者,都可以進去乙個房間裡聽一位和尚師傅慧言幾句,免費的。聽到他強調免費一詞,我反而有點不自然。我看了一下上普通香的遊客,並沒有這種安排待遇。

睿智的老和尚在我心裡還是有很高地位的,於是我有點激動又滿懷感激地走進房間。房間裡有兩位遊客,老和尚正在和其中一位低語。我看了一眼和尚,他和外面的和尚比不那麼樸素,有漂亮的袈裟,佛珠。

很快到我了,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的感激恭敬突然一掃而光,心裡又變得如此清晰。老和尚問了我一些基本情況,我透露得不多,歲數,遊客身份,和同學一起遊玩。最後老和尚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就結束了他的贈言。

但是,他給了我乙個做工粗糙的護身符,並對我說,你可以出去外面添個福。對於乙個第一次進寺廟這麼多動作的我,起初並不知道什麼是「添福」。出了房間,小和尚在迎接我,問我是否添福。

我腦裡還在努力猜想老和尚簡單的贈言裡是否隱藏什麼含義或禪意,看上去高深的僧人說話絕對不可能那麼簡單的吧。於是我糊里糊塗地答應了小和尚添福,以為這樣心裡的猜想可以解開。

被告知添福可以有100,200,500等不同選擇時,我終於知道什麼是添福了。我從口袋裡摸出100,沒有說話遞給了小和尚,他把錢放進乙個箱子裡,說了幾句祝福的話我一句沒聽清,然後糊里糊塗走出了寺廟。

小夥伴們都在等我了,看到我這麼晚出來,就問我在裡面幹嘛。

我心裡在想各種事,老和尚的話到底隱含什麼睿智的含義?添福到底有沒有用?我錢包還剩下多少錢?怎麼我拜完比沒拜心還煩?

這時候一位小夥伴問我「誒,我剛才看到你進去聽老和尚說話了,怎麼這次這麼捨得,他給你說啥了?」

「沒啥……那誰……等一下去吃小吃的時候你能不能借我點錢?」

17樓:北辰

毛個深層含義,佛像不都是土石堆起來的嘛,題主你想多了。寺廟我也進,進去看看古建築,看看佛像的精美,讚嘆一下勞動人民的辛勞和技巧,足夠了。

18樓:瀟XXX

說法多了去了。導遊說,要買買買。大媽說,要拜拜拜。大爺說,要燒燒燒。年輕人說,要拍拍拍。微博說,要忌忌忌。算命說,有難難難。

然而我們正信佛教徒,恭敬在心,該拜就拜,該頂禮就頂禮。從不瞎逼逼。也從不忽悠人。

念經和進廟拜佛等時候會有很多亂念,甚至是大不敬的,或者會亂許心願,給自己很大壓力。怎麼辦?

一顆芒果果果 你把那些不敬的想法當成佛祖菩薩對你的考驗就好了,不要理會,繼續念經,然後每天可以在心裡和佛祖或者菩薩講一下,那些不好的不敬的想法不是你的本心,求他們原諒,感恩他們原諒,然後慢慢就會好起來的,我開始也這樣,過了大概三個多月,現在好很多了,幾乎沒有了,你努力幹點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如果實在...

禮拜佛像是否是偶像崇拜?

自然的聯合 菩提達摩大師在他的 破相論 中有關於禮拜佛像的經典論述 又禮拜者 當如是法也,必須理體內明,事隨權變,理有行藏,會如是義,乃名依法。夫禮者敬也,拜者伏也 所謂恭敬真性,屈伏無明,名為禮拜。若能惡情永滅,善念恆存,雖不現相,名為禮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謙下心,亦為禮拜 故須屈伏外...

關於媽媽念佛拜佛,應該怎麼處理才不影響正常生活?

燒紙諸天這是印度教的,還有道家。佛門不提倡。早晨拜佛一般不影響家人是前提。念佛也是,不出聲音不打擾別人。學佛一般要求是好好工作 好好生活 做好自己 讀經 or拜佛or念佛 行善等,如果影響到家人休息,可以聊聊,如果沒有影響家人休息,也沒有家庭不和睦,就隨老人去吧。 剎那公子 親近佛法是好事,念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