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經科學角度,能否解釋 每逢佳節倍思親 的現象?

時間 2021-06-01 18:43:41

1樓:三觀不正

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五感,右半腦具有影象化機能,如企劃力、創造力、想像力;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如第六感、透視力、直覺力、靈感、夢境等,思念的起因主要是因為觸動右腦的情感神經!而思念的源泉來自左腦提供的記憶!

2樓:Standy

第一次在知乎上答題,個人理解。

從認知神經科學角度來說:比如中秋節(代表佳節)相當於cue A,和親人在一起的場景是memory B。以前每年都是和親人在一起過中秋節,這樣就會將無關的cue A和memory B聯合在一起,形成A輸入對B輸出的聯想記憶(associative memory)。

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會「觸景生情」或者「每逢佳節倍思親」等等現象~

從神經科學來說:神經科學提供更多的是一種分子,細胞,或者大腦環路的解釋。就講一下我認為的一種可能細胞機制。

Richard Simon提過:特定的大腦細胞(Engram cells)編碼特定的記憶。中秋節那天和親人在一起的記憶被特定的一小群神經元編碼,如果中秋節又到了,或者人為的啟用這一小群神經元(在人上當然現在還是不可能的), 都會喚起和親人在一起的記憶。

這就是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

3樓:tonytse

能不能算是一種反射呢?

自己在腦海中有一種在佳節與親人團聚的記憶,形成了條件反射

一到了佳節就會更加思念親人,如果自己並不能和親人團聚的話也許看到自己身邊的人有能團聚的都會有一種羨慕之情,所以增加了思想的感覺

4樓:

by Kentaro Oba, Madoka Noriuchi, Tomoaki Atomi, Yoshiya Moriguchi and Yoshiaki Kikuchi

「... Factor analyses showed that two dimensions underlie nostalgia: emotional and personal significance and chronological remoteness, with the former correlating with caudal SN/VTA and left anterior HPC activity, and the latter correlating with rostral SN/VTA activity.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cooperative activity of memory and reward systems, where each system has a specific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ctors that underlie the experience of nostalgia.」

參考:http://

scan.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5/06/30/scan.nsv073.full

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學習?

長歌清風 從認知神經科學角度,我不了解。從認知心理學角度,我可以大概說說。高尚 高貴 高雅 高興 上訪 上市 上策 上風 上流社會 看到這些詞彙,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代表道德 權勢 情緒的積極端含義的抽象概念詞彙,都使用了具體空間詞彙 高 上 等?這種語言現象,是跨東西方語種的普遍現象。在認知心理學...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當人做選擇時,大腦內部發生了什麼?

sundelin 題主這個問題屬於決策神經科學的範疇,十五年前興起的神經經濟學 Neuroeconomics 對其有大量的研究,特別是把行為學正規化,經濟學模型和神經成像手段結合起來,真真正正體現出了科學的美麗和魅力 不過我不大懂,就不能細說了。大部分決策神經科學使用核磁共振 fMRI 作為研究手段...

如何從認知神經科學角度進一步理解 心流 flow ?

JKnotJoking 拋磚引玉。剛好今天哈佛教授給我上課時候談到了這個問題。他就是主修 mindfulness post phd。他說 flow 就是一種你完全把注意力放在了乙個事物上,並且是mindfulness 而不是mindless這時候你就會體驗到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沒有完全留意。在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