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和紐約做投行對個人長遠發展的利弊孰輕孰重?

時間 2021-05-07 02:36:09

1樓:王甲烷

沒有在香港或者紐約工作過,也無意為題主做決定,把面試和朋友口中的訊息分享一下。

香港的training和紐約倫敦比起來是有一定差距,特別是投行前台。會有香港的HF和AM會prefer招紐約倫敦的IB analyst(這是從獵頭和面試中了解到),不過在海外招人的buyside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buyside還是在香港或者大陸招人。對於mega PE,朋友的經歷基本類似,會有少量high profile的fund來歐洲招人,但大量的是從local招。

個人感覺如果希望以後做buyside,從香港開始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長期打算回國的話,那香港好過海外。我現在在倫敦,除了幫同事做一些翻譯,基本上不用中文,很少有工作業務和國內相關,長此以往,回國就不用想了,根本就跟不上。海外也不是不能回,身邊有很多投行做了2-3年裸辭回國工作創業的,有二代,也有普通人,做的也都還不錯。

所以,如果要回國就要趁早,直接從香港開始當然是更好的。

還有乙個問題,我覺得值得思考的,mega PE或者10年後回國是否是你想要的,金融變化太快,現在有長期的計畫很好,不過也不要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投行工作的time horizon基本是2-3年,每過一段時間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目標,然後決定下一步。短期目標也比較容易確立和實現。

Good Luck

2樓:

果斷回香港。

職場中最怕的是不接地氣,紐約市場和中國市場完全不同,做ibd的所需技能也完全不同,周圍見過太多從紐約總部調回中國,不接地氣的案例了。

以及長期在中國發展做金融,需要的是人脈,你要說技能好也重要,但過了那麼一根金線,之後人脈的邊際效用就顯著大於技能了。

3樓:任博冰Bob

隨意一答。在紐約IB呆過沒在香港呆過,目前還是PE學習狀態。

主要看offer的部門。不一樣就興趣和方向第一位了。假設都一樣,並且mega fund指的PE。

如果是IBD,十年內回中國的話,考慮的除了技能其實還有對市場的了解。如果在紐約cover中國公司就無所謂,否則在紐約的IB工作對中國市場的了解肯定不及香港。香港IB會對大陸的行業與企業有所了解(聽說都需要普通話流利了),這些積累的經驗和感覺是會用到的。

並且從轉PE後的上手而言,除非做TMT可能考慮美股比較多,PE專案在國內的退出途徑無非A股和H股IPO或者併購退出。在香港IB可以獲得更加類似的經驗,尤其美元PE的IPO退出比較偏向H股一點。在香港IB還會接觸一些大陸的PE,合作多了也就多了很多了解和跳槽機會。

招人方面,因為在紐約BB IBD的中中國人少於在香港的,所以國內外資PE裡香港背景稍微多一些,倒未必是選人問題。不覺得這方面有什麼preference。

技能上其實沒差那麼多。tech skill需要比較紮實,但PE工作中的重要性要排在很多東西之後。

在香港投行工作怎麼樣?

EnlightCareer 超豐厚的薪水 香港投行最最有名的就是薪資高。一般來說,第一年分析師的薪資在67.5萬港幣左右,且每年漲幅在30 以上。投行還給IB分析師發放每年16萬港幣的房補,再加上年末獎金 一般是年薪的49 甚至100 年收入加起來超過100萬港幣!隨著職位公升高,工資和獎金也相應增...

註冊制下,投行轉型階段在一級市場做投行還是二級市場投研從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更有幫助

劉SSS 總的來說,要轉行做二級市場投研也是可以的,最終還是看你喜好吧。可能需要擔心就是你的年齡和專案經歷是否能符合你之後應聘公司的要求。我真的聽過高瓴的一位大哥說,他們公司的研究員對某個行業的研究都是要到10,000小時以上才可能自稱為專家的。所以,基本的實力也還是很重要的。券商投行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倫敦和紐約做 PE HF 和 Commodity 幾年之後回國的工作生活如何?

commodity trader,在國外從graduate trainee做到senior trader,到達乙個瓶頸期,如果要當desk head要熬年頭,不想等,就回國了 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首先國內不缺錢,只要你有業績,找錢就比較容易,所以tracking record很重要。其次我所在的行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