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能否讓人脫離輪迴?

時間 2021-05-06 17:57:25

1樓:

你信嗎,死亡是上天賜予生命的寶貴禮物。因為有死亡,才有重新開始的希望。

你的基因會繼續存在,你的意識也會留在別人的心中,而你身體的元素會回歸大自然,它們會變為塵土,變為花草,變為小動物,甚至重新成為人的一部分。

它們又得到了重新開始的機會。

而你的靈魂仍在這世上,只是從乙個身體,轉移到了很多個身體中。

找個安靜的地方,把回憶寫下來吧。即使有一天又有乙個新的你,也不會再記得現在發生過的事情。輪迴本來就不是囫圇個的,它們都散了,各自離開了。

2樓:陶然半酣

學佛。生死問題是佛家的根本課題,正對路。而道是追求長久的,不對題。

佛陀之所以創立佛教,就是因為怕死。他畢生所追求的就是解決生死問題。可最終他也涅槃了,可見即使是佛祖也逃不脫生老病死。

但是——

佛學可以讓人淡化對生死的恐懼之心。

佛學是擺脫痛苦的學說,因為無力改變現實,所以,它改變自己,是向內求索的。

它的思維方式大體上是這樣的:

人之所以為會產生痛苦,是因為人有情感。(喜怒哀樂是乙個整體,有喜必有憂,有怒必有樂,不可分割。所以,所謂的極樂世界,不是極端快樂的世界,而是沒有快樂的世界,沒有快樂,也就沒有痛苦。)

人之所以產生情感,是因為有得失之心。(得之則喜,失之則悲。這個」之「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

人之所以產生得失之心,是因為有」自我「的概念。("我"得到喜,」我「失去悲。漂亮國衝擊國會,你也不會難過,因為跟你沒啥關係。)

所以,想要擺脫痛苦,從根本上講是要消除」自我「的概念,這是佛家說的」無我「。

至於」破執「,這是人在曉悟之後的反思。

佛陀也是乙個鑽牛角尖的人,但他NB在把牛角鑽透了。回過來看會發現,根本沒必要一直鑽,退出來就行了。但是卻有人做不到,佛陀也是這種人。

這種人被日本心理學大師森田正馬稱作是」神經症型人格「。

人人都怕死,但多數人不會一直困在這個問題之中,注意力會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轉移。但神經症型人格的人做不到,會時時刻刻把注意力盯到在意的問題上,走不出來。對此,森田正馬給出的解決方法是:

順其自然,適應境遇。後森田學派發展為: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森田的方法為什麼會有效?

因為他本人也是神經症型人格。他的心理學理論與方法是基於他本人的自癒經歷。

佛陀與森田是同一種人格的人,並都至力於尋求解脫之道,並且找到了各自的道路。但方向卻是完全相反的。佛陀是採用逃避的方式,也就是出世;而森田選擇的是面對方式,在入世中解決問題。

何去何從,答主自己斟酌吧。

3樓:玄月

一般情況下不能。按照佛家的說法,如果要跳出輪迴,那麼就是成佛了。但是世人又有幾個人成佛呢?

或者按照佛教的淨土宗來說,就至少要進入極樂世界 (在那裡繼續進修成佛),這個比直接成佛稍微容易一點,但是對普通人來說似乎也不太容易。

當然,同樣按照佛教的說法,如果你修行的話,就在擺脫輪迴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所謂方向對了,但是能不能夠走到終點,還是靠個人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什麼樣的修行才是正確的修行方向呢?不同的宗教或者是同一宗教下的不同教派還有不同的說法。所以修行不易啊。

追劇會讓人脫離現實嗎?

doing 看個人吧,反正我是脫離了現實了,搞到自己抑鬱了。因為我小到大都是看電視劇集長大的,沒有現實世界中的朋友什麼的,可能就是花太多時間享受在電視劇集上了。以至於對現實中的人,物,事提不起興趣來,活在幻想之中了。 該使用者暱稱未顯示 如果帶上腦子去追劇,那麼肯定不會。看劇的時候,可以想想下面這些...

如何理解跑步是一種修行,讓人內心寧靜?

懸崖邊的樹 夜晚會有無盡的痛苦,白天會有蒼白的現實,但是只要我跑步我的身心就會屬於自己。跑步是讓我內心得到寧靜的淨土,雖然小,但已足以讓我去爭取更寬闊的讓內心寧靜的地方,這就是一種修行。 了不可得 如果跑步時,你能專注於跑步上,對你的每個動作了了分明,就是訓練你的專注能力,這也是一種修行。同理,走路...

如果藝術脫離了群眾,無法讓人感覺到美與思想,那它還能稱為藝術嗎?

消費主義陷阱卡 藝術既能作為政治工具解放人們思想,也能作為自我的表達尋找真理。你不能拿著作為政治工具的藝術的要求來要求追求自我的藝術,反之亦然。藝術是箭,人是弓,你往哪射是人的事,但藝術就是藝術,她一直在那裡。射到樹上和射到標靶上的箭都是箭啊。你不能說你這個箭脫靶了就不是箭吧 也不能說這個人脫靶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