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麼界定「朋友」一詞的?怎麼樣的人 才算是你的朋友?

時間 2021-05-31 02:04:05

1樓:

能夠順暢地相處(這是人格特點和文化水平有相似之處的體現);並且多年(至少三年才算多年)觀察下來,對方語言上、行為上極少傷害他人(此處:反擊傷害過自己的人不算傷害他人),不小心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當且僅當:能夠及時道歉且補救的;這種人會被我認作朋友,因為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如此。

否則,即便是親戚,也只能是表面友好,絕不交心。

2樓:道紀

比陌生人更親近些都可以稱為朋友。我把朋友分兩種:在物質上有利益關係的和沒有利益關係的,絕大多數時候會認為後一種是真正的朋友。

3樓:「已登出」

有福不一定與你同享,但有難一定與你承擔,大概這就是朋友吧,人與人之間的對朋友理解可能不盡相同的,……和哪些人成為朋友,只有你心裡清楚。

4樓:阿蒙

我相信他,如果有萬一,我敢將身家性命,人生道路和前途等等一切放在他手上,並相信他會盡己所能做出最有利於我的選擇,絕不會因自身利益傷害我。

所以朋友有一二已然是奇蹟。其他一起玩耍的我稱之為小夥伴。

5樓:白色的夜

我覺得什麼人都可以不算我朋友

這是乙個很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是陪你一起上廁所的人,是和你閱讀同一本書的人,還是一起旅遊的人。我都有過,又都沒有了。

最近我又發現朋友的共情力是在乙個大家都在的圈子裡,才有的。除此之外,我們又是互不聯絡的。

6樓:王舒翟

本文千字數,請你一定要耐心讀下去

對你的友情觀,愛情觀都是一種好的引導。

英國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就曾經對朋友有過深刻的定義:「人類的友誼,天長地久是乙個謊言,乙個人和另外乙個人的友誼要能夠持續下去,它必須建立在三個理性的前提下:平等的感情、相似的價值觀和有交集的生活體驗。

」羅素所建立的這三個標準我們可以定義為「理性標準」,而脫離了這三個原則,我們就將他定義為「非理性標準」

如果我們將上面的基礎原則應用到咱們平時的交友中去,那麼是不是就很清晰明了了呢?如果我覺得這個人可以深交,或者我覺得某個朋友可以維持下去,我們不妨套用一下「理性標準」。

從第一條開始即我與他(她)的情感是否是平等的,如果存在我討好奉承他或者他討好奉承我的情況(比如我是因為他家裡有錢,她學習成績好,她長得漂亮才與她交好),那麼第一條就不符合。

同理第二條相似的價值觀也就是破乎天天談的三觀一致問題,這個不在贅述。

那麼這三個理性條件是否都缺一不可呢?本文給出了同樣四個層次。

第一層:滿足「理性標準」的任意一條,那麼我與這個人是有相交軌跡的。可以淺交。

第二層:滿足「理性標準」的任意兩條,那麼我們可以認為我們與這個人已經很有緣分了,而且有維持下去的動力,那麼我們可以與她做朋友。

第三層:滿足「理性標準」的全部三條,那麼基本上可以認為她可能是上天派來給你的摯友。你們在一塊的時候也許連爭執都不會發生。

如果他(她)是異性,那你們懂我意思吧,直接表白就完事了。異性的話實際上到第二層就可以考慮結婚了。總之第三層,深交!

第四層:一條都不滿足。趕緊溜了吧,這樣強行交來的朋友,隨時都可能破裂,而你會在維持這個不穩定的關係中,心交力瘁。

最後,你可以把這個理論套用到自己的身上,看看哪些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而哪些朋友是磨耗你太多精力,讓你精疲力盡的「非理性朋友」。

7樓:魔都印象

怎麼才能成為朋友,無非就是你們有相似的性格或者都投其所好,你欣賞對方的一些東西同時對方也欣賞你一些的特點。

但是有的朋友不能稱得上真正的朋友,比如飯桌上的酒肉朋友,還有部分得到了你的好處口口聲聲說你是他的朋友,再有那些就靠張嘴心口不一的朋友等等

還有一些朋友,平時你們很少聯絡,但你遇困難時願意設身處地的幫助你,或者在暗中支援你,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8樓:

自己把朋友分為三類

一類是: 廣義上的朋友見過面說過話認識了就算是朋友一類是: 日常生活中經常和我接觸的那類室友同學一類是我認為的真正的朋友平日裡各自生活雙方有什麼有趣的不好的事情都可以互相分享並一起調侃一起面對在對方有困難的時候可以毫無顧忌的去幫助的

當然我沒有真正的朋友

9樓:是邇冬吖

我覺得友誼是一種很玄的感情吧。它和年齡無關,和共同語言興趣愛好也沒有太大關係。交朋友嘛,最重要的是三觀相合。

我初中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同桌Z同學。她是混飯圈的,以韓流明星為主。她對愛豆的要求特別嚴格:

顏值中上即可、但不能抽菸、不能有在公共場合做出不恰當舉動的歷史(如雪莉【對不起 】),一定要做到遵紀守法積極向上,且身為藝人的硬實力必須要強。。。(具體參考Z的大本命鄭恩地)

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是G同學,她也是混飯圈的,本命是有錢哥哥和四字弟弟,不過是屬於那種非常理智的唯粉。她本人是乙個比較嚴謹自律但又十分隨和的人呢。

我高中還有個同學,姑且叫她M吧。她不算那種特別嬌小玲瓏的、一跺腳讓人心都化了甜美型女孩子,但是她特別喜歡用撒嬌的語氣和別人說話。我剛公升上高中的時候因為和M是初中校友,再加上同活在二點五次元,所以走得近了一段時間。

但是我後來實在不太能接受的了她的撒嬌,於是就恢復了距離,現在只能說是普通朋友吧。

(我不是說女孩如果不甜美就不能撒嬌,只是因為我本人活得比較糙比較直男,所以對那種沒有特別可愛但是愛撒嬌的女孩子無感罷了)

我和Z和G的(沙雕)友誼都是建立在三觀相合的基礎上的。當然,雖然三觀是最重要的,但是你也不能對對方的圈子一無所知,這也體現了你對朋友興趣愛好的尊重吧。

10樓:高橋上岸

每個人都有對社會交往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又因為個體的性格不同分為很多不同的型別。

從日常生活角度而言,和你共處機會多、時間久的人可以被人們認可成為的朋友。這樣的朋友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和相處,了解彼此的生活習慣和性格,會形成一種不會被距離磨滅的熟悉感和親密感,因為可以共享的記憶和經歷是大範圍的。這也是很多成年人最珍惜的一種朋友型別,步入社會之後人與人的關係很難變得這麼純粹。

是大部分情況下這些朋友都會是你學生時代的同學或者發小。

還有一種是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比較投契的朋友,這種朋友一般建立在心靈的溝通上。願意把內心的脆弱和真實的想法向對方展示。這種心靈上的羈絆對於乙個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因為這樣的朋友性質很難發展到面對面的關係,因此很難和個體日常生活的瑣碎有所交集。

還有一部分是在愛好領域有共同點,以交流這方面的內容為主的朋友。這種朋友很難涉及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但也是乙個人必不可少的乙個社交支撐點。

最後一種朋友可能就是每個人都會猶豫的那一部分。平時有交集,但不算熟悉。交流的時候很和諧但不算深入,有一起共事的經歷但不算親密。

這種就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啦,能不能成為你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就要看自己的感覺和選擇了~

很多時候成為朋友需要自己的爭取和雙方的感受。每個人的社交能量的大小不同,所需要朋友的數量和質量也會不同。能稱之為朋友的門檻也要根據型別來衡量。

大多數人都會在以上幾個方面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己意義上的朋友,但其實最舒服的方式是不要給朋友這個詞過分劃清界限或者用一些固定判准來衡量。以真誠之心對待彼此,在有一定感情基礎的時候去互相幫助給予支援,讓雙方都能因為彼此的存在而多一分踏實溫暖,就已經是兩個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啦~

11樓:桔燃鯨樹

原來小的時候覺得很多道理特別扯淡。

什麼「在你有難的時候二話不說幫你的才是朋友」,什麼「無論多久沒見再相聚的時候一句話不說也不會覺得尷尬」。

可能是小的時候想跟這個世界反著來,對著幹,總是一副懷疑一切的神情,但是心裡又確實稚嫩無知,所以暗暗記住這些道理,一邊找機會實踐,一邊繼續保持懷疑。

長大之後慢慢發現這兩種道理真的是很有道理,其實「友情」就跟「親情」、「愛情」一樣,需要時間施以魔法。

【1. 一種是與你一同成長的朋友,是一直保持聯絡的人,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初中到高中,從大學到步入社會,雖然也不是事事通、時時見,但是你隨便一說都無縫銜接,對方很容易理解。

因為一起經歷過很多事,所以之後的你遇到困難,自己解決了再回頭說起來的時候,朋友會說出希望幫助你或者替你惋惜,這種時候你再也不會心底懷疑,你相信這個朋友是真的從心底裡想要幫助你,也是從心底裡替你惋惜。

這種朋友異於他人的界限是「理解」,堪比親人的信任可靠,並且是雙方相互的信任,可以相伴終身。

【2. 另外一種朋友,是你在成長之後獨自面對的時候遇到的人,也許一開始彼此紅眉毛綠眼睛互看不爽,也許還有過什麼矛盾和偏見,直到後來有機會坦誠相待,敞開心扉之後突然發現相見恨晚,小矛盾都會激化更深的信任。

也許這種感情會不如上一種穩固,但是同樣基於彼此理解和信任。是成年人社會裡難得的那種知心朋友。是第一種朋友和社會之間的過度性質,彼此或多或少會有利益關聯。

比如,你缺錢買東西買車票,對方二話不說給你搞來,你也會有了錢立馬轉回去,彼此不計較,不懷疑,是某種性質的「酒肉朋友」,是「難兄難弟」,是世事艱難的乙個依靠,需要用心維護,需要旗鼓相當。

這種朋友異於他人的界限是「信任和對等」,其中「對等」類似於「門當戶對,包含「知識水平」」、「消費水平」、「學習能力」等,具有社會性,但是同樣難能可貴,需要珍惜。

總結,朋友的界限是「理解」、「信任」和「對等」。以上。

12樓:清銘苦話

朋友,因人而異

對我來說,朋友是可以坦訴心事的存在,

朋友可以是人,朋友可以是物,或某個虛構的存在可以將心底的秘密告訴朋友

但真的朋友不需要你坦白

13樓:ying

跟別人做朋友,也並不是想做就做的,如果兩個人沒有那種感覺,相處得也不怎麼樣的話,就很難成為朋友。

我認為朋友就是很久沒見面,也是老相識一樣,還能待在一起聊天玩;而不是朋友的話,可能也就打打招呼吧,也不會太理會對方。

有話聊天會覺得不拘束,沒話聊就也不會感覺尷尬的氣氛。就是自然和諧相處吧。

14樓:WSYrain

朋友是不管多時間沒有聯絡過,出事情那一刻第乙個想到的人,且不會猶豫找他,或者當看別人無處求助時,自己心裡默默想還好我還有她/她。

15樓:天地沙鷗

不是敵人的,都應該是朋友!乙個沒有達到你預期,讓你失望的朋友,他仍然是朋友。你可以調整自己的預期,調整自己對他的付出,但是沒有調整到要把他當敵人的地步,那他就還是朋友呀!

Duang一詞是怎麼出現的?

黃樂軒 Duang 這梗已經很久以前了大概3 4年前 那時候成龍霸王洗髮液廣告在香港頗出名,動L DUANG 成為年輕人的新潮語 後來亞視還惡搞模仿成龍廣告,有夠好笑 李月龍 當我第一次知道要修佛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不能你讓我修我就去修,我跟佛祖講,第一我要試一下,因為我不願意修完了...

虹膜 一詞是怎麼來的?

王贇 Maigo 漢語 虹膜 譯自英語 iris,而這個英語詞又來自於希臘語,本義是 彩虹 至於為什麼眼睛裡的 虹膜 因 彩虹 而得名,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上有解釋 The eye region was so called early 15c.in English...

「對不起」一詞怎麼來的?

鄒富貴 為了邁出第一步,我首先要扔出乙個判斷,即 在 對不起 被單獨使用作為道歉語的用法出現之前,它是需要帶賓語的。即便現在也經常能看到其帶賓語的用法。比如 我對不起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 之類 也許由於人類一貫的懶惰本性,對不起 終於被單獨拎出來,道歉時也就不用絞盡腦汁想自己到底對不起過什麼東西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