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別人在描述一件事實的時候不夠完整。但是你又沒有做過這件事情。還能把不完整的地方補充?

時間 2021-05-31 00:04:39

1樓:妙隨

阿彌陀佛,慚愧受邀。

建議嘗試以下的幾種思維模式:

1、通悟義理

凡事都有乙個常理, 這些共通的事理是可以通過哲思而通達的,正所謂觸類可以旁通,知一斑而識全豹。比如王子出生的佛陀,在當年回答如何養牛這一問題時,用的就是這種智慧型。

2、識悟無常

凡事都有生住異滅;凡物都會成壞住空;凡人都要生老病死。這叫「無常」,依據無常之理,就可以發現事物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的問題,並提出預案。

3、洞悟聯絡

世界萬物都是同乙個本源,必然存有內在聯絡,有的直接可辨,有的間接難識。但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深思,總能發現端倪。

4、徹悟本來

古往今來,很多不識字的文盲,在開悟後,智慧型大開,能文能詩能畫。即便沒有開悟的人,在寂靜處深思,也必有所得。現實中,我也見過好幾個這樣的人。

5、冥悟依佛

通過佛和菩薩的冥助,往往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啟示和靈感,在網上搜一下念佛靈感觀音靈感,在浩瀚的案例中,您必會震撼這感應的真實不虛和無所不在。

建議系統學習佛法,依循佛理來處理世間之事,您必能得到最透徹的解決方案。

2樓:susuli

這個問題表達的是如果我對於乙個行業/事情不懂,但是我又要表現出很內行的樣子,怎麼辦呢?求速成辦法。

有沒有辦法?當然有,學習一些思維模型。

先回答問題的前半部分:怎麼知道別人描述的不完整。可以運用最常見的「5W1H」方法去分析。

1.講的是什麼:他描述清楚這件事情是做什麼的了嗎?你能不能複述一遍?複述的是不是正確的?

2.為什麼這麼說?他說的理由充分嗎?邏輯清晰嗎?結論正確嗎?

3.說的人是誰?他有充分的權威嗎?是這個行業/領域的大牛嗎?

4.他什麼時候說的?這個時間段是否有特殊性?

5.在什麼地方說的?

6. 他是用什麼方法說的?

你用這些點去逐一驗證,他沒有的,你就問他,但是注意,你因為不懂,不能自己主講。

3樓:三姑娘

事情發的幾要數,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況。抓住這5個點,再去推敲事實還原。

所謂證據鏈是一體的,這樣去推敲,我覺得能至少還原70% 剩下30%那是心理活動以及經驗推敲了。

4樓:夢行

合作者就把你的疑問直接拋給對方或詢問更多的細節,結合自己查詢資料分析做補充。對立方就是仔細觀察或站在對方立場分析言語裡想要規避什麼,弱化了哪些內容。

5樓:

兩個問第乙個,怎麼知道不完整?

就像第一行的句子,少了個'題'字。完整的應該是'兩個問題'。

是不是一看就知道漏了乙個字?為什麼,因為你掌握的知識告訴了你。換個說法,知識其實就是規律,或者規則,當他成為絕大部分人都掌握的東西後,就變成了常識,即被人們非常熟練記住和運用的規律規則 。

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用框架去描述出來 ,比如時間,地點,人物,開始,過程,結果,原因。。。。。。當在描述的時候如果把其中一項漏了,聽或者看到的人(非常熟悉並能運用這些知識框架,或者說規律)自然一下子就能發現別人描述的不完整了。

第二個問題,補充不完整的部分。同樣還是具備了對於知識框架,規律規則非常熟練的運用的能力。表現出來就是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要比普通人強。我們也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以上供參考。

6樓:曉箏兆聞

平時多看書學習,留下觀察,慢慢會在聽時發現不完整。我有這個體驗,敘述一件事,也是不完整,在老師指導下,指出問題所在,下次講就好多了,多操練。

「當你知道一件事情不是必須做 而是有選擇的時候 會更有動力去做」這一現象背後有什麼心理學理論

楊十二 Deci等人指出,個體有一種天性 想相信他們是憑自己的意志力來活動的 是因為他們想做,而不是他們不得不做 DeCharms,1976,1984 Deci,1975 Deci Ryan,1985 他們認為人們形成了影響他們的資訊解釋的不同的因果取向 個人取向和非個人取向。從個人取向這個角度來看...

想把一件事做好就知道怎麼把這件事做好的能力是怎麼在人腦中形成的?

銅鼎金盾 是相互作用再起作用。你事先已經學了系統的數學知識。這些數學知識在大腦中以思維組織按特定微觀結構的排列方式儲存起來,一定量的這些微觀結構能根據外界條件分化演變出其它排列方式 即亞穩態結構 並且有還原排列結構的效能。怎麼說呢?就跟變形金剛或魔方一樣。這是人能夠進行邏輯推理的本質。當你想把數學題...

軍訓時讓你最難忘的一件事?

我不是靖哥哥 本來軍訓乙個禮拜,那一年有點特殊,中秋節和國慶節堆一塊放假了,軍訓時間很短,然後一宿舍人七天網咖通了倆宵,那個酸爽不能言表 我啊 十幾天前,剛結束軍訓,我們教官是99年的,就比我們大個一兩歲,和個小孩子似的,很害羞,有女孩子給他唱歌,他都會臉紅,他笑起來也會臉紅,很可愛。最後結束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