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會將 亞洲 的 亞 讀成三聲?

時間 2021-05-30 22:12:08

1樓:柳漫

很多人在小學先學「啞」,後來學「亞」。受「啞」的影響,就把「亞」讀成「啞」了。

類似的,很多人在小學先學「偉」,後來學「韋」。受「偉」的影響,就把「韋」讀成「偉」了。

類似還有把「脂」說成「旨」的現象,參 https://www.

2樓:十里渡清歡

本人在校大學生一枚,目前在學《語言學綱要》,我的老師(北大博士,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恰好提了這個問題,然後也是講解了一下,所以我整理了一下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述。

亞(第三聲)來自於台灣,而標準普通話中只有第四聲。

首先我們的聲調,也就是一二三四聲,在語言學中被稱為調位,調位是音位的一種(非音質音位),音位的定義有兩個,第乙個是:音位是能夠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最小語音單位(這個定義在解釋上有點麻煩),第二個是:音位是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音位的確立就在於它能否起到區別意義的作用,舉乙個簡單的例子:

ma的第三聲「馬」和第四聲「罵」,馬和罵的意義區別就在於聲調的不同,所以需要設立第三聲和第四聲兩個音位。

那麼有意思的地方來了,「亞洲」的「亞」讀成第三聲第四聲,意義並沒有什麼不同,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說音位的定義錯了?答案就在開頭,第三聲來自於台灣,這是異質系統帶來的異讀,而音位的確立必須是在同質系統中,就像對於南方人而言,n/l沒辦法區別意義,藍瘦其實就是難受,但是我們不能說普通話的n/l劃分成兩個音位有問題。

如有錯誤之處,敬請諒解。

3樓:清凌IHE

因為有一些讀音,是曾經出現過的,或者某些地區存在過的。雖然現在已經更改,但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有些詞大人說過,小朋友聽到就學會了,小朋友的學習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在我還是個小朋友時就學會了以下讀音,一直到今天都沒改過來。

亞(yǎ) 細亞,博鰲(ǎo)亞(yǎ)洲論壇。

還有乙個詞,「大壩(bèi)」,小時候聽過有人說,上初中時,又聽到某個老師說了幾次,之後就忘不掉了。這個老師還是個地理老師,平時講課正常說「大壩(bà)」,講到經歷時,偶爾讀「大壩(bèi)」。正經讀音不好記,冷門讀音,和童年記憶互相作用,聽到後就忘不了。

再後來,周圍沒人說了,也就不那麼讀了。

至今,一讀到這些詞,順口就那樣讀出來。如果再想一下,就會腦放出一段段回憶。

4樓:李溯本 Unancha

這些人讀「亞洲」和「亞軍」的「亞」是不是同乙個聲調?存不存在「亞洲」用上聲而「亞軍」用去聲的情況?如果真是這樣,那應該就是種避諱吧,因為「亞」本身是「次一等」的意思,他們不願意把亞洲稱為次一等的洲?

如果不是,那就再來看上古漢語擬音吧:

椏 ra 平聲,啞 rà 上聲,亞 rah 去聲,啞 rak 入聲(入聲跟上聲同乙個字形,但意思不一樣,上聲是啞巴,入聲是笑聲)「亞」作為聲符,平、上、去、入全都有了,因此不排除「亞」字本身也有上聲或入聲的異讀,入聲配合全清的影母,燕語歸上聲也是正常演變!

還有像人名用的,江亞菲、江亞寧的「亞」根本就是通黃聖雅的「雅」吧,當成簡寫了;另外「克丘亞」如果按照克丘亞語 Qhichwa 本來的讀音,應該音譯成「克西瓦」才比較像~~

5樓:「已登出」

應讀第四聲,你所說的有人讀作「亞yǎ洲"是漢語中的異讀現象.「亞」是古濁聲字(去聲),按規定應讀四聲,但又出現三聲讀法,是不正確的

為什麼很多人說出「為什麼很多人怎麼怎麼」的時候,我都不覺得他說的是普遍現象呢?

Hullabaloo 自以為懂的多,把並不是普遍發生的事情認為是全世界都是如此。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經常性的說我覺得好多人怎麼怎麼樣,然而我們並沒有這麼覺得,還覺得她很裝b。但也有可能是個人的習慣問題,覺得這麼說會凸顯自己要問的問題的重要性吧,畢竟 很多人 都這麼覺得。反正每次她說我覺得好多人怎麼怎...

為什麼感覺身邊突然有很多人喜歡宋亞軒?

涼夏 在我身邊不能說有很多人喜歡,但是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身邊的人都知道小宋,提到宋亞軒這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都知道是誰。畢竟小宋老師的蘭花草和漫不經心舞很出圈,甚至我提到團的時候,我的舍友不了解七個土豆,也不知道團裡都有誰,但是知道小宋是這個團的。 拉拉 可能是因為小宋老師在之前參加了王牌對...

為什麼很多人很多人對DIO愛恨交織?

北冥學徒 因為Dio在正版漫畫裡被揍過一遍之後,還要在各種鬼畜版裡被揍個千遍萬遍。殺人不過頭點地,他被打爆的次數估計比他吃過的麵包都多了。 星空 這就是有品味的反派魅力所在。身為乙個惡人救世主,並且作為乙個領袖部下都對他心服口服聞風傷膽 和jo太郎打牌的那個 然後一直在尋找著上天堂的方法。雖然幹過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