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科書要寫的這麼複雜?

時間 2021-05-29 23:29:38

1樓:冷月

我覺得我用過的語言文學類教材都挺簡單(簡潔、通俗、易懂)的,因為提綱挈領,是綱要式、概論式,和專著相比足夠簡單了,專著篇幅大又深入,還往往涉及相關的許多理論。

2樓:夜雪

因為知識傳遞就是精確的復讀……(不是

不是教科書寫的複雜,是寫的有點跳躍,只看教科書往往無法對問題有個全面的認識。很多教科書都是作為講課的輔助寫的,所以沒人講往往看起來費勁,雖然很多時候真有人講也就那麼回事…你要看一些國外或翻譯過來的教科書,就會發現對方都相當能扯,寫作風格也比較通俗,不過結果就是一本教材變得超級厚。

如果你說高數的話,其實這本書編的還算好的,你覺得複雜大概是因為數學書主要講的是數學,要想理解全面的話可以對照下大學物理看一看,然後跟我高呼麥克斯韋是神。

3樓:horn

因為在中國,寫教科書不是用來賣錢的,是用來評職稱的,寫的越難懂越顯得有水平,越好評職稱。

找本美國教科書看看,都很通俗易懂,因為寫書的人真的指望賣書掙錢的。

4樓:

比如 Head First 系列,就讓我有這種感覺,讀上一天,感覺從乙個乙個例子中了解到了許多,但是仔細想想,花了好幾個小時似乎並沒有學到什麼,非常空虛。

後來換上一本古板枯燥,但是簡潔準確的教材,啊,這才叫做充實。

5樓:

大概率因為你看的是中文教材。。。。

建議你去看世界級名校對應課程的教材,英語好就看原文。英語不好看翻譯也比看國內的教材好。

6樓:L文

個人感覺之所以大學以後的教材晦澀難懂是因為篇幅所限和述而不作。

就我個人的學科教育學而言,說到中國教育史隨便舉乙個例子,孔子的「學而優則仕」,就這一句話真要講那東西就多了,是學而優~則仕(學習好的人要去做官,那時候很多有能力的人隱居),還是學~而優則仕(學習好的人才能做官,而不是貴族做官),為什麼這麼提出,歷史背景是什麼,與孔子提倡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培養目標有什麼關係,就這個如果放開了寫那就是半本書,但是不行呀,學而優則仕寫清楚了孟子的反求諸己寫不寫,荀子的化性起偽寫不寫,墨子的強送教寫不寫,莊子的逍遙寫不寫,這還只是春秋那幾個,性三品要不要展開,孔子和韓愈的性三品比不比教,朱子讀書法怎麼講,乙個又乙個想要生動就要長篇講述的東西濃縮下來就是幾句話,可不就晦澀麼?

小學課本不晦澀,可是小學課本一本書才多少知識點,大學課本一本書那可是乙個體系,不精煉可能麼?

大學的教科書更多像乙個提綱,具體的內容還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7樓:fsf王

不請自來。

什麼叫複雜?是彎彎繞繞很多嗎?那麼實際上國內非數學系的書反倒不複雜,因為這些書不會特別關注書中的結論怎麼證明,以及有什麼歷史背景。

為什麼?因為這些書的目的更多的是把學的人教成乙個工程師。你總不能要求乙個工程師會ZFC吧?然後在計算工程問題的時候還要想一想是不是黎曼可積的?

其實國內數學系的教材還是有很多不錯的教材的(但也確實有不好的)。這些教材會更關注是不是把乙個概念說清楚了。對,就是能不能說清楚。

請注意,說清楚不一定是要把每乙個概念都講完、講透,而是邏輯鏈一定要清晰!

實際上,最關鍵的就是大學知識量實在是太大了,一本薄薄的書怎麼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如果你想學深、學透,絕對不可能只看一本書就夠了。僅僅如此而已。最後,真心建議避開那些不好的教材,簡直是浪費讀者的時間!(ps:我還要號,就不說書名)

請記住,如果作者本人都不懂他寫的那些東西,怎麼可能講得清楚?

8樓:「已登出」

這主要看編者對於語言概念的理解方式。

複雜是因為重視邏輯嚴謹,要求符合學術框架,複雜是複雜但內容其實很精簡,看的再暈也有思路。

各有優劣吧。

9樓:CuKing

我覺得大概是編寫成本的問題.

編寫一本概念堆徹出來的書,只需要把作者自己所掌握的東西,整理一下,寫進書裡就行了,這樣做省時省力,不易出錯,只要作者自己專業水平夠高,有時間就可以寫出來.

而一本形象生動,又不失嚴謹性的教科書,成本應該是要大得多的,想辦法用易理解的方式教給讀者,也需要費不少腦細胞,寫出這個知識的來龍去脈,舉出形象的例子,配合好的插圖,這個知識有什麼拓展,和別的知識點有什麼聯絡,最後還得再給一套嚴謹的描述.

其次因為書厚了很多,印刷成本也高了不少.

10樓:在下風

真的很複雜嗎,為什麼我偏偏感覺大部分國內教材寫的太粗淺了,很多東西寫的一點都不嚴謹,很多東西都不解釋清楚,甚至都不指出這些是需要解釋的,這才是讓人晦澀難懂的吧,依我看,國內教材還應該寫的再「複雜」一點才對

至於通俗易懂的解釋,這應該是老師需要講解或者自己去領悟的,因為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被文字表述出來的,這需要自己去發掘,轉換為自己的語言

11樓:店小二

教科書語言晦澀難懂,是因為太精煉了,缺少循循善誘的大白話幫你理解。中文版教材為什麼要寫得那麼精煉?是因為國內外教學模式不一樣。

國外講課,流行用lecture note。老師上課要提前準備課件,上課時對著自己的課件講,不會照著課本大段大段念。學生上課也不帶課本,直接手抄老師的筆記。

對於筆記的晦澀部分,他們會課後查閱教科書,這就要求英文教科書對知識點有著詳實生動的解釋。所以國外的英文教材都是大部頭,乙個定理解釋一大段,要保證學生理解透。

國內的教材編寫,考慮因素只有乙個,就是完成教學任務。乙個學期或學年,教學任務就那些,講授的知識點委實有限。課上老師一邊拿著課本講,學生一邊在課本上劃線做標記,少有抄寫定理的習慣。

所以中文教材,要盡可能提高「劃線」比重,提高紙張利用效率,只會考慮摘錄英文原版的部分章節,而且會做到精煉。

如果國內教材內容多了,很多紙張等於白印,學生拿著嫌笨重,還多花了冤枉錢。畢竟要考慮大多數人。不是每個人都熱愛學術,大家不過圖碎銀幾兩,混口飯吃。

如何界定中文教材編寫的好壞?它對定理的解釋是否詳細?例子是否多元?這又是另乙個問題。畢竟每個人理解能力不一樣。大神推薦的教材不一定是好教材,對普通人可能偏難。

真正熱愛鑽研的畢竟是少數,又不能單獨對他們制定教科書。

12樓:Nick

中國大多數教材都是蘇式模式,定理加推導。這種模式精確但是難懂。好處是書薄(逃)。

試試美式教材,特別是入門級別的讀物,都是循循善誘,這種模式我覺得對自學的更友好。但是書就很厚了。。。

13樓:

因為這是教科書不是科普讀物。

繼續學下去你會發現你覺著的生澀語言是多麼的必要。當然,也有可能你一開始就沒學懂,那自始至終都是生澀。教材的目的,不是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給你乙個淺顯的認識,而是要讓你構建起乙個系統的框架。

能問出這個問題你應該還沒有入門,所以你指的部分應該是框架的根基。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學學1+1的時候,為什麼要用生澀的阿拉伯數字,直接用乙個手指加一根手指不好嗎。

14樓:

這是因為大多數教材並不友好,一本鹹魚之友會把引出的動機和來龍去脈解釋清楚,然後引入最嚴謹和複雜的定義,之後再對定理進行解釋,讓所有人的懂。但是正如你所說,幾乎所有的高等數學的教材都是填鴨式的來,國內對於非數學系的高數幾乎沒有一本名著,連能拿得出手的也沒有,當然國外有不少。這種情況最嚴重的是同濟的線性代數。

但是對於數學系,國內數學分析的這樣的書是有的,例如徐森林等,國外更是數不勝數。高代如丘維聲,姚慕生;Galois理論如GTM167;光滑流形如Lee;傅利葉分析,復分析,實分析如Stein。這些都是精彩絕倫的好書。

反觀非數學系,國內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為了xx任務來編寫,沒有自學性,對悟性強,數學感覺好的人來說問題不大,但是對於普通人,這問題不小。究其原因就是編書的人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按順序把定義,性質和定理,證明,例題,習題一列,書寫完了,沒有思想深度,沒有特色。就這樣。

教科書中苯環為什麼要寫為凱庫勒式?

Jeon 突然發現這個5年前的問題裡面好多人居然不講 symmetry and representation 不理解量子力學卻用很多無關聯的現象來佐證論點,這都21世紀了。承認一下對稱性和量子力學有多難。 Wizard 苯的結構可以表示為乙個正六邊形中間加個圈 這種表示方法能比較形象地顯示出苯的閉合...

為什麼人心這麼複雜,人類這麼複雜?

三里屯小販 這就涉及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快樂的根本原因,其實簡單了就快樂了。複雜也是自己選的,快樂也是自己選的,沒人逼你要過怎樣的人生,人的確有得時候就像牽線木偶,被大多數的選擇左右了自己的想法,怕被孤立,怕變得與眾不同。還是乙個勇氣和自信的問題,是自己給自己搞沉重了。沒辦法,不知如何來,也不知如何走,...

為什麼秒的定義這麼複雜?

閒暇自由好奇 時間只是人類為描述狀態變化而虛構出來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也不能在實驗室裡測算。以前定義最小的時間間隔為一秒只是因為受到了技術的限制,又或者說,這是當時成本最低的做法。用現代技術的精度反過來定義秒怎麼看都有點奇怪,畢竟不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 wenxiao 單一的從原子運動中定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