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越來越多年輕人禪修閉關尋求人生的意義?

時間 2021-05-29 22:24:18

1樓:

90年生人。

可能並不年輕了,19歲隨父母移民海外,24歲海外著名大學畢業,25歲海外開始工作,家庭殷實,工作良好,整體不算富裕,但是該有的也都不缺。

大二開始學佛,像海綿一樣各個宗派大乘小乘密宗道法氣功學習知識,23歲開始精進閉關修習,開始不斷丟掉知識,以實證為主。25歲參加工作後,所有的公假都用來了閉關。期間回國拜山,參訪善知識,數不清的大型法會,義工,等等。

我自己學佛的動機並沒有那麼高尚,簡單來說,就是外界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條件很好已經沒有了抱怨痛苦的資格,可我依舊感受到強烈來自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各種情緒折磨痛苦。遇到佛法後,宿世善根萌發,心底有強烈的聲音「只有這個才能讓自己離苦」,故自己30歲前大部分時間與精力全部都附註於修證佛法,為了就是讓自己內心不苦。

機緣殊勝,在善知識指點,在三十歲那年修證發生了質變。

生生世世記憶的輪迴印記在一念中消隕了,苦苦追求的生命的意義在無分別的智光裡煙消雲散,我大吼,我大笑,又大哭。吼掉了多年的追逐痕跡,大笑再也沒有東西可以困住我,大哭於苦苦追尋的,原來-本來就有。

歲月是什麼?生命是什麼?我再沒有了疑惑,因為這些都是只是概念。歲月有過去未來現在,生命有生住異滅,都是相待相互依存,內心裡沒有了追逐的慾望,沒有了要傾訴的語言,我的心,安了。

我抬頭看了一眼微笑的佛像,那個微笑我至今無法忘記,他穿透了所有,人類在地球的生滅,森羅眾生的血和淚,業海交織出的紅塵,三界六道緣起的夢境,那一剎那,我理解了祖師爺與佛陀諸聖者以黃葉止啼的慈悲。大道的妙用在心中現起,眾生的悲苦就是這八萬四千法源頭。無分別的智,在這微笑中綻放出了無色的光,突破了色與空的對立,我知道了人生的意義:

這自性印顯出的種種眾生悲苦,歷盡了,方證菩提。

2樓:蓋亞

因為玩了一圈,發現生活也不過如此。

沒有什麼是不會厭倦的。心就是不斷地攀緣,不斷的造作,永不停歇,又不知滿足。

衰老、病痛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這之前,或在這之中。煩惱無時無刻不在侵襲著我們。

我們所謂的快樂,不過像那些癮重的人,突然得到一支煙。但這不是真正快樂,這只是痛苦的短暫止息。

我是知道的。我是知道的。這是一場夢。一局遊戲。乙個玩笑。

可有一天,有個人走到我身邊。他光芒萬丈,他像我的母親一般慈悲。他說:你也可以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我驚愕,原來這個星球在2023年前就有乙個人參透了一切。

他留下許多訊息,他的追隨者前仆後繼。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都種下了一顆菩提種子。

3樓:Punjab

可以靜心,但難真正明了。

相信年輕人禪修閉關大部分都沒有做足準備工作,沒有先通過聞法明理開悟(易),而是想由修而悟(難),就難免落入盲修瞎煉,修得不好越修越難受,即使修得稍微好點,出現境界也不知道用心不能分別(詳見楞嚴經五十陰魔境界),五十關每一關用錯心都會誤入歧途(走火入魔),相當危險。

尋求人生意義,方式有很多,建議聽經聞法,特別是了義法,禪修其實是明白以後下一步的工作,切勿盲修瞎煉,企圖由修而悟。

4樓:阿強

分兩方面講:一是人生來所需其實不多,照顧好靈和肉即可。二是社會是乙個集合體,需求和成就不斷產生,你不做別人做,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機器,更好的人脈。

於是,兩者便互相影響,所要讓渡想要,所要本身不多,想要的太多,煩惱更產生,所謂修行,就是多關注你需要的,而不是老念著想要的,否則怎麼修都是徒勞。阿強。

情感學院

5樓:kenjm

這是中國物質文明發展到了乙個高度的其中乙個體現。

說白了,就是吃飽了沒正事幹

很簡單,這種人發達國家多,例如,日本人可以沉浸在動漫的世界裡,美中國人可以一邊相信地球是平的,一邊相信外星人,但實際擔心身邊的人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笑,無別的意思)

如果你窮,哪還有精力禪修閉關尋求人生的意義?最多就是像印度那樣,祈求這輩子吃的苦,能換下輩子有個好的出生

「越來越多年輕人禪修閉關尋求人生的意義」,這種人越多,中國離衰敗就越近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樣的詩,還在呢!

6樓:無心道人無恥之徒

禪修禪修,就是在生活中,不斷地思考與修正自己。

人的今生今世的因緣,乃是十分悠遠與奇妙。

所謂習氣,不是一朝一夕,一生一世,就可以徹底改變的。

師兄,加油。

7樓:感覺

應該是尋找「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人生是個中性的東西,心賦予它積極的意義它就成積極的意義,心賦予它毫無意義,它就成毫無意義,一切看心

8樓:德遵普賢

佛菩薩是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中開悟的,不是在閉關中開悟的,這裡很多人都有誤解,等開悟,永遠開不了悟,特別是在末法時期的我們,根性遠遠沒有古大德猛利,正所謂因果不空,自己還沒開悟,但是知道佛法是眾生最需要的,明白佛法是自性裡面生出來的,學佛是應當的,份內的事情,眾生應當得度。

明白了這點之後,會盡自己全部力量去護持弘揚佛法,遇到哪部佛經是自己的緣,但是遇到了,就可以一門深入,專經修學,自己去對比講經說法的法師,哪個講得好,哪個講得圓滿,你就依據他去學,自己學懂學明白,幫助別人也懂也明白,這就是解行並用,這就是修行,這是真正在開啟與自性相應的真實智慧型,這就是開悟,一直堅持下去,就能夠得到佛在這部經中講得真實利益,能夠明白佛在這部經中講得真實殊勝義理。

懷讓禪師度馬祖道一的公案故事──對修學念佛法門很有幫助(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二十九篇)

9樓:西羊

經說: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薩。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型,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禪是智慧型,但是禪並不是坐在家裡就是能悟出來;禪是何物,禪就是乙個人悟懂世事,悟懂世事無常。那麼要如何知世事無常,寧靜致遠,多思多觀察社會,多觀察社會自然界。

大自然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而春季生物,夏季長物,秋季則收物,冬季則藏物;說明主是有生也就會有死,生死迴圈,萬物無常在。

年青人意志方剛,多修禪閉關是好事。畢竟物剛易折,剛柔方能相濟。

今年很多事不利於人活動,比如投資等經濟活動,也不宜旅行在外,唯獨處於家最有利。那麼處於家無事可幹,可以適宜修禪參悟智慧型是好事哩。

10樓:莎娃迪差

從西方玄學方面來說,今年會有很多人的靈性覺醒很多很多,因為世界的靈性在覺醒,世界靈性的覺醒帶動著更多人靈性的覺醒,許多人會遇到自己的「靈魂伴侶」

而00後的後代,準確來說應該是12年以後出生的小孩,在靈性方面更是比之前的人們更有天賦,他們對世界對高我的連線更加強大。

額……從這方面可以這麼解釋吧

從現實角度的話就有很多可以分析啦,社會啦,成長環境啦,生活經歷啦等等……造成了當代部分年輕人很佛的性格吧。

11樓:琉璃光

世間: 生活壓力大,物欲橫流,物質大豐富但中國人精神生活貧乏。

出世間: 善根深厚,宿世因緣成熟,與佛有緣,具大福報。阿彌陀佛!

12樓:初新

也許對於他們來說禪修是那時那刻最好的選擇,是「心」的選擇。不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尋找生命的意義,而且剛好尋找生命意義的人很年輕。

13樓:一字電劍

不贊成。

做為適當休息可以,閉門造車、苦禪呆坐想想通人生道理肯定行不通的。

因為人生與人死相對,就是應該積極面對生活,沉下心來在實踐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再通過努力奮鬥才能發現人生的意義。

很多人覺得人生太苦,覺得不堪重負,覺得難以為繼。其實人生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太難了就先從容易的做起,太悲觀了就樂觀一點,太興奮了就低調一點。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然後慢慢學習感悟他人的情感和世界的規律。

人生其樂無窮,真不要浪費。

14樓:暖陽

因為只有往成佛解脫的路上走才真正有意義。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願大家都能早日得度,南無阿彌陀佛。

15樓:百里一心

大概,不論哪個年代,人類都想弄清楚「人生」,弄清楚「我」吧。

這個困惑,幾千年都沒有乙個統一答案。

不同宗教有各自的解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人一直追尋,試圖用各種方法尋找。這和是不是現代人沒關係。就算科技發展,人類依舊有這樣的困惑。

現代人禪修?無非是有人在佛法中找到了答案,並且想努力嘗試解脫而已。祝好!

16樓:

不認為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禪修閉關,相反,更少了。

不認為這少數的年輕人進行所謂禪修閉關,是在尋求人生的意義也不認為這樣就能尋求人生的意義

佛教四大皆空,活著都覺得沒意義,還裝模作樣去修?

我寧可認為他們是一種組織的活動,去認識一下禪宗。

其他的,就不要牽強附會啦。

佛教有自娛自樂的追求,但不會有真正的出路。

17樓:王宗遠

這是一種新的活法,我覺得這是覺醒路上可能幾乎必經的一條道路吧,閉關修煉,甚至遠塵離囂,這樣的生活我感覺其實很難,首先生計就是乙個問題,但是如果有人敢於這樣做,相信佛菩薩也會保護他們的。我目前就在糾結這個事情,還是世俗心太多了,放不下自己的生命,不想過苦日子,是個俗人。

南無毗婆尸佛,南無法海雷音如來,南無僧伽吒經,南無袈裟幢如來,南無大通山王如來

18樓:我是腦殘窩囊廢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

若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先入初靜慮。既入如是初靜慮已,應作是念:『我從無際生死已來,數數曾入如是靜慮,作所應作,身心寂靜,故此靜慮於我有恩;今復應入,作所應作,此為一切功德所依。

』次復應入第二靜慮。既入如是第二靜慮已,應作是念:『我從無際生死已來,數數曾入如是靜慮,作所應作,身心寂靜,故此靜慮於我有恩;今復應入,作所應作,此為一切功德所依。』

次復應入第三靜慮。既入如是第三靜慮已,應作是念:『我從無際生死已來,數數曾入如是靜慮,作所應作,身心寂靜,故此靜慮於我有恩;今復應入,作所應作,此為一切功德所依。』

次復應入第四靜慮。既入如是第四靜慮已,應作是念:『 我從無際生死已來,數數曾入如是靜慮,作所應作,身心寂靜,故此靜慮於我有恩 ;今復應入,作所應作,此為一切功德所依。』

19樓:九指神啟

人的意識與時間和物質構成了現實空間。當外部的環境壓力過大的時候,內部精神將是充實而豐富的。人們外求不得轉而內求,其實是一種悲哀,因為忽視自身屬性而整齊劃一的內求其實是壓力所致,已經失去了本心所願。

如何看待當今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找物件,對著螢幕發洩慾望?

田心不甜 這個問題的本身有詬病,難道找物件僅僅只是為了發洩慾望?不想找物件,目前這個時代,是可以理解的。站在男生的角度 找物件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失去自由和金錢。要花時間陪女朋友,行動還會受管制,不能夜不歸宿不能抽菸喝酒玩遊戲等等。而現在消費太高,有錢人只是少數,很多人的工資剛剛夠自己花,可能還會有剩餘...

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厭惡結婚?

程程 不是厭惡結婚,有一點歐洲那邊 因為離婚成本太高,我和你同居一輩子 的那個意思了。厭惡應該算是無能狂怒的一種了,因無力改變現狀而憤怒。說起來,我結婚了,但是真的好累啊,比單身時累的太多了。想撒手不管,但是還有點責任感,真是扯淡。我圖呢? 吃瓜豬眾 年輕人厭惡的不是結婚,而是厭惡因為結婚產生的事情...

如何看待今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左轉?

納特 帕格 現在,這些概念都是誰造出來的呢?正經人沒事兒不好好生活造概念玩麼?啥事兒都是分個左右,搞個對立,熟悉的氣息瞬間就來了。嗯 辯證法都不會了,實踐也沒有了,提問各種二元對立。挑撥唄。 劉哈哈 越在符號系統高處,越具有繼承性 例如你讀某人的博士,更好的例子不方便說 越在符號系統下面越具有離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