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是否有君王之子的內在含義?或以此結合親君主張,儒家得以成為主流?

時間 2021-05-11 23:27:25

1樓:

君子本來就是君王之子的意思,因為君王之子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教育,所以一般有更好的修養,所以就有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君子。當時的社會是兩種意思都承認。

要說最討好君王的莫過於法家,法家也的確最討君王喜歡,所以自漢代以來,王朝都喜歡搞外儒內法。

2樓:吳昊

先溫習一篇初中生應該會背的文章《禮運·大同》: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看到沒有,君子並不是儒家所有,也不是君王之子,而是賢明的君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這樣優秀賢明的君王才配稱為君子。儒學就是總結和繼承發揚堯舜這樣的聖人和禹湯文武等賢明的君王的先進思想薈萃而來。

儒家之所以偉大,也在於繼承和發揚了歷史上這些最優秀君王的經驗而培養出來大量同樣優秀的人才。

即使在當今,我們也應該繼續學習這些歷史上的偉大賢明的君子,讓自己也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當然,如果有人道德極高志向遠大願意追隨聖人的腳步,成為聖人,更加偉大。不過那樣要求更高,難度更大。

3樓:徐曉軼

題主這個問題是乙個不錯的切入點,但其解釋屬於不理解何為儒學。

首先,我們要回到夫子那個時代,敬惜字紙的時代,嗯,夫子那時連紙都還沒發明出來呢。一般來說,我們傳統上的識字率也只有百分之幾,夫子那時顯然更低,否則夫子也不會被推為私學的開創者了。

其次,夫子自訴: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只有深刻體會到這些,結合夫子周遊列國的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守死善道、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才能明白何為儒學。

儒學就是我們的本土意識形態,是傳統中國佔絕大多數人口的精耕小農的直覺訴求,夫子通過少也賤的辛勞體會到這種訴求然後加以了昇華而為仁。

不理解仁,談儒學都是偏頗的。

何為仁?!仁者愛人。

也就是說,儒學的根本乃在於對這家國、對這塊土地、對這個文明、對親朋好友的眷戀,因此不捨之情乃有不棄之責也。而情有私,故夫子將之昇華為仁,所以我也曾解仁為以理性來約束情感。故曰:

極高明而道中庸

所以儒學是以此不捨之情為動力而積極進取、因體諒體讓而與人為善、負此不棄之責而堅持不懈。情理交融,情壓過理性則為盲動、放縱、以私廢公;一味排斥情則失去動力而為偽道學,也自然失去了人味。

所以儒學的基本態度就是積極進取、與人為善、堅持不懈、理性平和。這也就是我們的中國精神。

所以儒學的手段不能以法強之,而是先進者、上位者身先士卒、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垂範在前,然後後進者、下位者心嚮往之、亦步亦趨的追隨於後。

請注意:我這三個成語都帶著身字,自然就是說儒學需踐行,空談的於家國無益。故夫子曰:

剛毅木訥近於仁

至於說,君子是否是君王之子,我們中中國人說:德不配位。什麼時候,乙個位子能值得我們堂堂炎黃子孫、華夏苗裔羨慕嫉妒恨呢?!

所以呢,何為君子?!

懷仁心善念、負家國責任,身體力行、堅持不懈,及之也溫,是謂君子。

有哪些書或電影可以充實自己的內在,成為有趣的靈魂?

聽山論水 個人看法 只是看,其實提高自己的速度很慢。重要的是看後的思考,不是學會幾句名言就會讓自己素養得到提高,只會讓別人覺得非主流。乙個人最重要的是思維模式,讀書只是乙個灰度認知的過程,唯有多思考 多吸收 多去其糟粕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更容易從亂相之中發現問題的本質,這才是提高自己的最快的方法...

人活著是否有內在的我們不知道的動力?

劉巨集中 是的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象,並非只是一句廣告語,而是我們每個人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這樣的能量爆發的源泉,就是動力 動力,可以理解為我們的願望 夢想 目標,簡單的說可以是我們要什麼感覺你的問題問得非常好 內在的動力。只有我們自己清晰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願望,知道內心深處真正的想要什麼,我們才會自...

殘疾人 這個詞語是否有歧視的含義?

說句自己的感受吧,不是回答問題 無論用什麼詞語去稱呼與大多數人不同的的群體即使沒有歧視意味,給特定群體的 非正常 的標籤總是被打上了 非正常 不同 難道不是歧視的根源之一麼? 個人認為有歧視的意思。殘代表不完整,疾代表疾病。說一下日本的情況,1949年福祉法頒布之前管殘疾人叫 不具廃疾者 不具備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