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家自己的律師事務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時間 2021-05-09 03:10:17

1樓:

2023年12月16日

座標掛著二線牌子的城市,沒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律所,但我父親擁有一家律所(創始人之

一、現仍擔任一把手,雖然沒幾個人管著)。在旁人眼裡倒也跟自己開了一家律所沒什麼區別。

本人某政法院校畢業,其實從高中開始,每年寒暑假便在律所裡一邊玩,一邊幫著我爸做一些事,單位裡都調侃我是少公子,學校有人調侃以後我富二代,也無傷大雅,由於自己也沒有更遠大的志向,今年便草草簽了協議,算是正式成為單位裡的員工,由我爸擔任我的指導律師,跟我爸既是父子,也是上下級。

雙子座,算是生而逗逼,我生而逗比,倒也邏輯清晰。

很早想在這個帖子下記錄一下我的生活,很多事情,反而在熟悉的社交平台上沒辦法說,在此,倒也落的一身輕鬆。 今天是心情不好,便開始真正想在這裡開始寫什麼。可能前後沒有邏輯,但也算一種不吐不快吧。

以後不定時自己寫給自己看吧。算是在以後有機會看看自己的成長把

2樓:傅紅雪

瀉藥我還在學習技能的階段,至於擁有自己的律所,也就是夢裡想想,等我真有了,再來回答。幫我知友們解答法律問題,畢竟現在只是理論知識,現實太複雜,我也不能瞎說。

3樓:孫威律師

有朋友會把承啟律所名字叫錯,認為啟程更朗朗上口,「承啟」這名字是我起的,開所時只是想:前有英雄後有人物,我只是個過渡,曾經站過一腳就很不錯,後來看到大師的文章對「承上啟下」的解讀,暗自忖度:由來雖同工,仍不敢碎與大師苟,小知識分子暗契了,竊,竊,,,

季羨林的原話是這樣的:「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附錄以自勉,切恐是不是又不低調了,哈哈(續……)

4樓:Baoling

執業三年剛滿不久的時候,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成為了當地一家頗為不錯的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而且很快的成為了僅有的三位合夥人之一。

那一年28歲,躊躇滿志的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然而,卻發現很多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徒有虛名而已。

後來,國外讀了個書,依舊頂著個合夥人的虛名。

回國後,跳到了一家可以叫得上名的律所,從普通聘用律師開始做起。

體驗是,原來那短暫的經歷也不是什麼作用沒有的,給了我不同的視角,還有信心,以及快速成長的催化劑,比同齡人都明顯成熟的心智。

現在偶也還會有人撩撥著出去開所創業,暫無打算,想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做好眼前的事,業務做精依舊是王道。

5樓:jessiexu

第二類就是在律所不堪律所剝削,如果是掛靠製大所,覺得律所稅費管理費比例太高,如果是公司製律所覺得限制個人發展,而且學到些皮毛覺得我自己也可以搞。主要是開所前覺得自己開所以後同樣的業務量賺的錢會比以前多。

第三類就是到了一定年紀,想讓自己有乙個律所主任的頭銜,對身邊的人有個交代,有個面子,總覺得在被人的所裡賺再多錢也不叫事業,只有有一家自己的律所才是事業。

第四類,也是我最近這一兩年來見到的比較多的,是事業做到一定規模,有自己對於律師事務所管理理念的新認識,但是跟別人合作總是束手束腳,不能做的徹底。無奈自己或者找幾個同類一起創辦一家新的律所,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實踐。

當然還有第五類,也許比較少,但是我恰巧認識一位這樣的律師。因為嘗到了不走賬的甜頭,在大所總是怕所裡發現或者當事人來投訴的時候被律所投訴到律協或者除名,所以索性自己開一家律所,能不走賬就不走賬,出了問題也是自己兜著,上面沒有領導,只要保證當事人不上律協司法局投訴就行。

鋪墊了這麼多我想表達什麼呢?就是很多人想開律所,但是根本不知道開律所意味著什麼,甚至很多人對律師事務所的管理一無所知,只是覺得自己年頭到了,或者創收到了一定程度了,必須得開個所才能更好的施展。但是接下來我要說開律所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說的是初創律所,而非有多年積累的成熟律所),其實我以前準備寫乙個開律師事務所的100個風險和困難,還木有寫。

我來簡單說一些

從此不再有自己的時間,也不再能像以前一樣全身心辦案,而時間被各種各樣的事情佔據了,你想有自己的時間,做夢吧。小到事務所辦公物品的採購,大到律所案件辦理中的突發實踐,都是需要參與或者拍板的。有人說具體工作交給下面的人做啊,可以招中層管理啊。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

人力資源,據說法學已經成了就業排行的倒數第一了。可是天知道,我們花了多大勁每天在招聘。但是別說中層管理了,就是乙個合適的助理都很難招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絕大多數的簡歷中求職的律師助理都會寫可以熟練操作office,比如word、excel、ppt,事實是什麼呢?10個裡面有8個做不了會議記錄,5個不會用excel。另外,10個應屆畢業生,有9個來了就要參與辦案,不知道律師事務所還有其他崗位。

10個人裡面有7個寫不出東西,只會抄襲。當然,還有個原因是我們沒有招到優秀的人,為什麼呢?用我面試的乙個985大學的法碩給我的資料來回答吧,他說我們班有50個人,其中一半去了公檢法。

還有一部分去了銀行、國企等單位,有7、8個出來做律師的,其中一半做了非訴,做訴訟的三四個。而事實上,這三四個做訴訟的人裡面,還有的是因為沒有考上公務員而不得已選擇的。這個行業現在的狀況,做傳統訴訟業務的律所很難招到優秀的人。

營銷或者說案源。這個很多人背靠大所的時候不愁的事情,可能自己出來開律所就不那麼容易了。我不展開,因為我所有很成熟的市場化的營銷渠道。

但是我認識的大多數律所管理者都每天因為這個事情頭疼。想招個能做律所營銷的人都比登天還難,很多律所不惜高薪招聘,可是現實就是,這方面人才是市場的稀缺資源。拿我本人來說,基本上過上個把月就會有人來挖我去做營銷和市場。

之前有人找我合作,我說我現在新加入了乙個剛成立的律所,然後他說你們律所花了多少錢成立的,我們把它收購了吧。第乙份工作辭職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只知道一些律師營銷律所營銷的皮毛,就有人專門找到我談合作。

律所的定位及發展。律所成立了,未來打算怎麼定位和發展,業務模組這個問題我不展開談,只說律所的整體定位和發展,是打算做合夥制的鬆散合作,全靠個人創收的律所,還是做乙個精品的公司製的律所,還是做那種規模大所。任何一種模式是否有清晰的發展路徑和規劃。

鬆散合作的話,合夥人之間怎麼分成,公共案源和個人案源分配和管理制度如何制定,人力資源,行政成本等按照什麼比例分擔。公司製的精品所,如何搭建,捋順各個職能部門,如何做專業化建設,各種必備的制度是否已經成熟。做規模大所考慮的就更多了,是否有資源,是否有辦法羊毛出在豬身上,是否有辦法吸引律師加入,律所通過哪種途徑盈利等等。

最重要的成本收益。其實這兩年我已經試圖阻止了很多人去開律所,當然有成功的, 也有失敗的。上文提到的一類不忍剝削的律師,他們都是在上一段的工作中關係中到了忍受的極限,對於擁有一家律所已經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那個時候是聽不進去勸,也算不明白成本收益的。

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滿腦子都是現在的律所對自己的剝削,有多少錢是我創造的,而到我手裡的錢是多少,律所拿走了多少。一算,不划算,自己開所吧。還有一類是有開所情懷,想實現夢想的。

其實當你沒開律所時,如果創收是300萬,律所再剝削,到手也有150萬,而自己幾乎沒有太多其他成本,不用聘請專職財務,不用聘請行政團隊,不用租用辦公場所,設定還有一些律所提供的隱性的便利,比如優質的辦公環境,律所的品牌價值等。但是如果自己開律師事務所呢?房租、辦公裝置、人力資源、辦公用品損耗(你以為很少嗎?

就計算乙個列印費試試,誰開所誰知道)、稅(營改增後,你知道有多鬧心嗎,去嘗試一下)、營銷成本等等。這麼說下去好像是賠錢的,事實上絕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是賠錢的。

還有很多不展開了,我們家律師多,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即便家裡親戚中有位創收千萬以上,也從沒想過要自己開所,帶著兩個助理足夠了。有朋友問我,你怎麼不開所,聽說你加入乙個新所,是做合夥人了嗎?

我每次都回答,我有可能會創業開一家公司,但我不會開律所。未來是否會真的開所,不得而知……

若干年後再看吧,如果那時候知乎還在。以上~

6樓:TAIPING

謝 @LRTQ邀,你才擁有一家律所(手動再見)。

大家可以自行套入如「有孩子是怎樣的體驗?」之類的問題:

1、反而不能任性;

2、接觸的群體發生變化(主任群、管理合夥人群之類的),重新自我定位;

3、權力感、失去權力的危機意識;……

在建緯律師事務所工作怎樣一種體驗?

建緯 北京 律師事務所 宣告 利益相關 本答案由本所地產投資部一年級律師提供 筆者有幸在2016年進入建緯 北京 律師事務所工作,至今已有一年時間了。建緯律師事務所作為國內領先的建設工程和房地產領域專業律所,與綜合類律所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別的。筆者謹將在建緯所一年來的體驗進行分享,供廣大有志於從事律...

在德恆律師事務所實習是怎樣一種體驗?

是糖葫蘆同學啊 德恆 北京 是我大一的第乙份實習。去之前,因為這家律所 在金融街 而特別激動 後來才知道top律所一般在國貿哈哈 和證監會一棟樓。這份實習比較特殊,是乙個合夥人急招的,不是發簡歷給所裡的HR這種正式渠道入職的。所以,沒有實習協議,甚至連進大樓的出入卡都沒有,去早了得等著老闆給我開門,...

在方達律師事務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媛媛 什麼體驗我不清楚,但是男朋友是方達的,加班真的嚴重。感覺他每天活在焦慮中,乙個專案沒完,另乙個專案又來了。加班,加班,還是加班 明明在乙個城市兩個區,半個月見一次面都是抽空見的。 去年在方達北京辦公室呆了整整一年,疫情期間跳槽去了另一家所。方達適合剛畢業的年輕人過去奮鬥個2 3年,工作強度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