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目的就是為了永遠從世界上消失嗎?

時間 2021-05-08 03:58:13

1樓:綿綿若存諾諾久長

恭喜你答對了。

不受後有就是說不再踏輪迴,接地氣的說就不再當人了。

仙學珍貴,貴在長生。

佛學偉大,死的徹底。

當人當鬼,還是當不人不鬼,自己選擇吧。

2樓:

不是。任何乙個正經學派的修行目的都不可能是為了「永遠從世界上消失」這種事情。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

自己遵循前賢教誨,該作的、能作的都已經盡力去作了;而今生命已經走到盡頭,問心無愧。那些世人還希望我去作的已經與我無關了。

大概意思翻譯。

原文裡凝練雜糅種種對人間諸苦的悲憫、無奈、釋然又一往無悔的感覺只能自己去意會了……

3樓:能依

我生已盡

對五蘊「(妄)我」的疑惑與執著已到盡頭。明了「無我」即「本我」。

梵行已立

清淨之道行(佛知見)已樹立。

所作已作

在明了因果法則內,已作好當下該作的。

不受後有

不再掛礙未來所發生的一切。

個人見解,供有緣人參考。

4樓:洪權

我生已盡:人世間的情緒,糾纏,我的見解已經被看透,通過止觀而變淡。

梵行已立:通過止觀修行,已經不再被情緒所左右。形成止觀的常態。

所作已作:基礎的方法,止觀的訓練已經達到了最佳狀態。

不受後有:因此,不再被突然出現的亂想而擾亂,也不會出現糾結,不會迷亂。不會受到束縛。

5樓:求索

這句話的意思,通俗的講,就是字面意思。也是題主理解的意思。

但是,大乘佛教往往不認同這種解釋。

要想明白這句話什麼意思,只要明白喬達摩悉達多的世界觀和修行目的就行了,在那裡大談特談不復後有是什麼狀態,一不小心就跑題啦,而且容易陷入自說自話的境地。

喬達摩悉達多的世界觀:有情眾生皆在在輪迴之中沉淪,無有例外。

喬達摩悉達多的修行目的:出離輪迴。

喬達摩悉達多給出的出離路線就是寂滅涅槃,也可以說是解脫,所以才有題主提到的那句話。

但是我為什麼說大乘佛教不認同這種解釋?

因為大乘佛教把喬達摩悉達多的出離解釋成超脫,我們習以為常佛祖在某某某個世界,就是大乘佛教另闢蹊徑,在有情眾生這個定義上作文章,佛不是有情眾生,所以成佛後不在輪迴。

其實還有一些佛菩薩下界轉世的問題,一邊說輪迴是業力感召,一邊佛菩薩強行違反業力感召規則輪迴,福德深厚的佛菩薩愣是轉世普通人家,甚至一生過的顛沛流離。

6樓:南城玉佛

以下不是世尊教言,個人思考一下。

如果給足解釋,好像你這麼說沒啥毛病。

佛教修行目的就是為了永遠從世界消失?

那麼是誰的目的,為了誰消失,世界是什麼?

世界是業力顯現。出現在世界上,「若非威神,即需業力」。「不復後有」可能說的是不再因曾經所造業而來到三千世界中。

佛陀教言有度盡眾生。那眾生業盡,世界將不復存在。

有生就有滅,有此即有彼……這是業。

額……我也說的含糊不清……

那就直接上結論吧!

依止佛陀教言進行修持的目的是(從自己做起,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做起)為了(所有眾生)不再感受苦難,製造苦難(永久安樂,平等,自由)。

或者是依照佛陀教言修行目的是為了世界永遠消失。

7樓:劉微塵

佛教,不會修行。

佛教是個統稱,是聚人法而流傳久遠的語言文字型係。

她,是指導願意修行的人來修行的。

不是無始劫來讓不願意修行的人來指點的。

個人覺得,有好多提問題的,根本就不是什麼願意修行的行者,只是某些人靠自己想象,隨便立個題目,來烘托氣氛的。

哎!師曰:你行,就是學佛,

你不行,就是佛學。

挺好乙個蘋果,不親自嘗一口,只站在旁邊品頭論足,……

8樓:「已登出」

2023年代移民美國的目的就是為了永遠從中國消失嗎?

這問題和題主的問題核心是一模一樣的。

1.佛教修行的目的是進入更好的境界,在這個世界看來,「咦?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2.2023年代移民美國的目的是進入更好的生活環境,在中國區域看來,「咦?這個人在中國區域消失了!」

同學們,聽懂了沒?

9樓:「已登出」

佛教修行的唯一目的是為了苦的消失、滅盡(從以前到現在,我只安立苦以及苦之滅:SN.44.2)。

想要明白「不受後有」,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有」。通俗而準確的說,「有」就是存在,任何形式的存在,包括感官(sense)領域的存在、物質(form)形式的存在和無形(formless)的存在(SN.12.

2)。一切形式的存在都是緣所生的,並在形成的那一刻就開始變易、變異,最終滅去(凡任何集法都是滅法:SN.35.

121)。然而,輪迴之所以被稱為輪迴,就意味著除了舊「有」的滅去,還有後「有」的形成,即「生」。這樣,生生不息,滅滅不息,就是輪迴。

在經藏中,這種生滅不息的過程被稱為「有之管道(或者有流、有的瀑流、瀑流)」(SN.23.3),這是乙個比輪迴更精確的定義,因為輪迴只是肉體或者生命形態的新生和老死;而「有之管道」是五蘊的生滅,包含了一切法,自然也包含肉體或生命形態的新生和老死而導致的輪迴。

有了「有之管道」的理解,「不受後有」就很容易解釋了。

世尊的法是四聖諦。在四聖諦中,集諦揭示了苦集起的根源,即「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長部22經)。實際上,渴愛的體現是產生出一段五蘊,這段五蘊包含了欲念以及在欲念驅動下的行為,並且還有伴隨著欲念而形成的精神上的苦受。

這段新生的五蘊,就是「後有」。

所以,苦集起的根源,也就是「有」不斷形成的根源,一切的「有」都是苦的;而滅苦事實上也就是滅掉了未出現的「後有」,即「不受後有」,或者說「有之管道」的切斷(SN.56.21)。

不受後有,意味著當肉體死亡後,五蘊無餘滅盡,不再會有任何形式的未來世再生——這個是正確且標準的理解。其他的問題,比如阿羅漢死後有/無,都是不正確的問題,而且思考這些問題對於修行也是沒有好處的。等你正確的理解了緣起法,你自然就會明白了。

上學的目的難道就是為了今後打工嗎?

真心爸媽 甭管多大,上學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成為會學習的人 二是成為能適應現階段社會生活的人。學校生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18歲之前有12年時間,他都主要在學校度過。學校生活的主要內容,自然是上課 寫作業 考試。但它們本身,並非目標,而是過程和方式。孩子需要通過整個過程和這些主要方式,發展學...

創新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效率嗎?

創新的最大目的是增加企業收益。一分為二來說,就是開源和節流。開源就是增加收入,節流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哪些創新和開源相關?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創新,模式創新哪些創新和節流相關?管理創新,組織創新,流程創新,工藝創新 CharlesDou竇永平 創新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實現某些理想或目...

早上跑步5km,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早起,可是卻發現跑完之後白天精神不是很好。為什麼呢?

不燼生 我是來蹭個樓,我黃昏跑,假如五公里,那麼當天半夜睡覺必然醒,但是並不會覺得累,或者沒精神,跑三四公里,就不會醒,請問這是玄學嗎。 耀耀 你跑過量了。長期不運動的人,體力差不是你可以想象的,現在體質太差,你啃不動5公里。要麼減量,要麼減次數。剩下的交給時間,快則幾個月,慢則一年左右,你就可以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