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好事會遭惡報,做壞事卻有好報,你會怎麼選擇?

時間 2021-05-07 16:29:19

1樓:

這個如果一定不普遍成立。不可能做通常意義上的好事一定會遭通常意義上的惡報,而做通常意義上的壞事卻一定會有通常意義上的好報。

只要這個如果一定不普遍成立,該做好事還做好事,該做壞事還做壞事,總會有與之相稱的結果等著你。

2樓:樂天行動派

做壞事,積累一定的好報。在足夠有能力承受惡報的時候,做好事。我的回答只是根據你的如果假定,你需要保留懷疑你這假定的思考,你這假定是否一定無法改變,有無別更好的方法,有待你思考。

3樓:

兩者本就沒關聯。

既沒有好人好報壞人壞報,

也沒有壞人好報好人壞報,

只有利益相爭,

你做了一件事,符合甲的利益,在甲眼中就是好事,你就是好人,甲想著回報你,自然有好報。

然而,這件事卻不符合乙的利益,所以你就成了乙眼中的壞人,乙報復你並宣傳出去,你就是惡人惡報。

這世界,大部分人並不想著回報,或者沒能力回報,也沒法報復,所以就成了好人沒好報,壞人沒壞報。

4樓:可怕的人

現實中本來就很魔幻,再好的人也有人噴,再壞的人也有人洗白,我已經見怪不怪了。還有很多人,比如說陳世峰,做了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情,還不用死刑,還有一些把自己的親生孩子害死了只判了幾年、十幾年的。我有時候想,如果我站在壞人的角度,如果做的再好也會被噴,哪怕殺人放火了也有人洗地,甚至收穫一波粉絲,遭受不到太大懲罰,那我幹嘛不幹壞事?

5樓:可比豆

主要是做了壞事你就不會真正自在開心啊

如果你令別人特別痛苦你自己也不會真的完全快樂的

一般這種情況還快樂的都是前先經歷了很多痛苦。兒時創傷什麼的

6樓:酥茶哈哈燦

你這假設是不成立的。人性決定了做好事會得到好的積極的回應,做壞事會得到惡的敵對的回應。往深里說:因果輪迴決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有時候因果並沒有很明顯讓你看到這層關係。

7樓:無何不可

這個問題其實牽扯得好大。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這句話跟你問的是乙個意思。

但這句話提前就已經給了乙個肯定。我們習慣於用一元論的方法去認識世界,因為這樣會讓我們腦袋放輕鬆,但是這個世界上二元論比一元論要更符合實際。好棒和惡報,也許不簡簡單單,跟做好事和做壞事,有直接的關聯。

如果單單用一元論的方法看的話,那當然是做壞事,因為作為乙個人,他首先是理性的,就像斯賓諾莎說的。他一定是趨利避害的。但前面也說了,這個表達本身是有問題的。

所以這個結論也有問題。

8樓:清淨心工作室

好事必有好報,壞事必有惡報,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善惡不明,是非不分,不明因果而已!

若真的是做好事遭遇惡報,是以前的惡業成熟,而現在做的善業果報還未成熟!

做壞事卻有海報,因以前善業成熟,福報沒耗完,惡業未成熟,當福報耗完,惡業成熟,沒有不報的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

9樓:徐仲良

人有意義有價值的活著,是精神價值的體現。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襟,才閃耀乙個人的思想光輝。做好事本就不圖什麼報答,如果反遭惡報就權當什麼也沒做,存心有天知,一心向善,一路芬芳。

10樓:小圓圓

如若問的是「選擇」,這個「選擇」在你,而不在是否有善惡報,善有善的道理,惡有惡的理解。

世人常說,一善念一菩提,一惡念一地獄,也只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罷了。

心存善念,何處不菩提!

11樓:留下的才是人生

首先,世上本沒有那麼多的善惡之分,一般都是灰色的,看從什麼角度出發其次,善本身就是不求回報的,如果求回報就不叫善了,只能說是一種交易最後如果善惡真的分的那麼清楚,又能肯定善有惡報,那不用假設,現實就有跡可循,從狹義角度講善報就是金錢,名聲和自我滿足等。如果乙個人做惡可以得到這些需求的話,他是不會做善事的(可以想想監獄裡的人不會受到懲罰,他們會怎樣?其他人會怎樣)。

如果乙個人做了善事得不到這些的話他也不會做善事(乙個人做什麼事都是利己主義,就算是慈善家也是為了名氣或者滿足自己,實現自我價值)

所以人之初,性本惡,沒有純粹的善,只有純粹的惡,只是文化給我們畫了乙個高度,法律給我們畫了個底線罷了

12樓:天一

我就用出《莊子·內篇·養生主》的一段話來回答吧。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譯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就會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還去追求知識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養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聲,也不做壞事而觸犯刑律,把順著自然規律去做,做為處事的法則,就可以保護生命,保全天性,可以養護精神,享盡天倫。

13樓:東斜西槓

如果,真的做好事會遭惡報,做壞事卻會有好報,說明這個假設處於一種特殊環境。這個環境中各種機制,認知,觀念與我們平時的認知是大相徑庭的。所以,在這個假設環境中,儘管去做壞事就是了。

在現實世界中,即便做好事可能會有惡報,做壞事卻會得到好報,也不能以此為信條。好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管做。

如果非要往因果上扯,那麼只能說偶然出現的好事惡報不一定源自於這個單一的事件,甚至會有更多的很久以前的因果牽扯其中。那就更得做好事給自己存積分求福報了。

14樓:平靜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必有餘殃,殃盡必昌。

為惡必殃,為惡不殃,必有餘昌,昌盡必殃。

乙個真正行善的人,一定會昌盛。如果做了善事而沒有得到好的果報,說明過去生中做了很多惡還在身上沒有消除。等你的災禍苦難全部結束,善惡完全抵消之後,肯定能得到福報,就一定會昌盛。

但是,這個前提是你因為善,如果沒有善,殃禍盡了必定不會得到昌盛。如果做了很多善事而沒有得到好的報應,這叫必有餘殃。是因為前世一定有很多惡事至今還沒有把它化解,所以才會有餘殃。

如果作惡必定會遭殃。如果乙個人做了很多壞事沒有遭殃沒有報應沒有惡報,一定是前世所積存的善事福德在身上,所以還沒有得到報應。如果報應到了一定會遭殃「為惡必殃」,不殃則尚有一善,為非做歹、殺人放火,為什麼他會生活得那麼好?

說明他以前或他的祖先,或他的前幾世有很多善緣善果,這個善緣多於現在的惡緣,所以他不會遭殃,但是善盡必殃,當他這兩方面抵消完後,他肯定要遭殃。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15樓:重愛紅耳

這種假設邏輯不通,就像不能假設「如果喝水會加重口渴,那我口渴時喝不喝水?」

乙個群體,內部所有人都以在侵害他人的利益(做壞事得到好報)來達到自我目的的實現,那這個集體會崩潰,會毀於內部廝殺;以極端利己的方式(做好事會惡報,就是絕對不做任何好事)存在的,那經受不住任何自然或人為的衝擊。

從總體上看,能長時間存在的每個人類集團,內部都是相互幫助的。題主要是困惑這個問題,那我的答案:如果是個小集團(比如公司、班級),那就保護好自己,帶著最大的利益離開;如果是個大集團(比如國家),那就做到無愧於心。

16樓:跑路的火柴

郭芙蓉登場第一句說什麼?雌雄雙煞替行道

不過有個有趣的問題兩個人打架的時候理論上都在做壞事是不是更好辦了

各家商量好晚上大家互相去偷對方家全有好果了

17樓:石上文

首先,必然有壞結果的事還能算是好事嗎?必然有好結果的事還能說是壞事嗎?我們做事目的不就是在於追求有個好結果嗎?

我們理解的所謂報應是否真是必然性導致的呢?能確定不是我們解讀錯了嗎?其次,好壞的標準是什麼?

獲利便是好事嗎?如果你的判斷標準和你覺得做壞事的人的標準一樣,那你覺得和對方有區別嗎?

18樓:善知識

人要懂得自我檢查、自我調節。別人不說你缺點,並不代表你沒有缺點;別人不講你有業障,並不代表你沒有業障,要學會克服自己的無明習氣,常回頭看看自己的一生:你到底行了多少善?

你到底做了多少惡?

人生,最美好的心態是什麼?並不是外表的美麗,是因為我們擁有一顆慈悲的心,那才是最重要的。人要活得無憂無慮,對得起別人,學會寬容安詳的心態,只有沒有煩惱的的心態,你才會「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我們種因要懂果,守得初始心,等待善果的來臨。記住了,你種下去的,它一定會長出來,修心人要隨時,隨緣,隨喜,要隨遇而安。

[愛心]我們每一天都要知足、滿足,經常想想「我很幸運」你就會真的幸運,天天想「我很倒霉」你真的會倒霉,這是氣場影響,所以不要說自己倒霉。

當乙個人活著為別人想,知道人間吃苦是暫時的,心中有目標,放得下,才能離開痛苦。能夠離開痛苦的人,就能離苦得樂。

佛經上經常講,

一念善是佛,

一念惡是魔,

所以我們念頭要常思善。

記住了,我們人苦就是苦在外境一變,我們的心就在轉變。別人在做什麼、看什麼、聽什麼,你一聽就會煩惱,就會憂傷,就會悲痛,那是受了外境的影響。

告訴大家,什麼叫好的心態?好的心態就叫放得下,高的境界就叫捨得。想要幸福的人,多學一點忍辱;想擁有智慧型的人,要學會低調;懂得選擇的人,要學會放棄;心中明白的人,要懂得什麼叫糊塗。

想一想,人的一生就這麼簡單,一口氣緩不過來就走人了,為什麼要用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不停地吵啊、鬧啊?

空性就是想通一點吧,空了,明白了,通了。

這條路通暢了, 是不是空了?沒有車堵在馬路當中, 不是空了嗎?這個房間空了,就是沒有阻礙了,想通了啊。

所以空性能夠解除你所有的煩惱。

煩惱是怎麼來的?

就是因為你想不通。

今天和別人一比較,我就想不通了;

今天一貪,我就想不通了。

要想通不容易啊,想一想,很多人天天嫌棄家裡不好,要知道很多人還沒有家呢;

很多人嫌自己的手還不夠漂亮,要知道有多少人還沒有手呢;

很多人嫌自己的眼睛不夠漂亮,想一想,有多少人還看不見呢。

多想一想吧,真的不要再去貪了,夠了,人生就這麼幾十年。

我們的心已經被物慾所染,被五欲六塵所染,因為我們的心已經由年輕時候、孩童時代純潔的心、善良的心變成了乙個貪心、恨心、愚痴心,變成嫉妒心和無窮無盡的貪愛之心。實際上,菩薩就是叫我們要用最大的耐心來改變自己已經擁有的被外塵所染的那些不好的心。如果乙個人想改自己身上的毛病,沒有耐心,他是不會成就的。

想一想,乙個人要成功,如果沒有耐心,他能不能成功?耐心實際上就是你的禪定的心,用佛法講,耐心就是禪定。因為你有了這個定力,你才會有這個耐心。

為什麼有些人碰到事情馬上就上躥下跳、哭哭鬧鬧呢?而有些人碰到事情很穩重,因為他已經擁有了禪定的心。禪定的心是怎麼來的呢?

禪定的心靠的是你學習菩薩的境界而成,乙個人有了境界才會禪定。

若有眾生暴躁易怒,常被微不足道之言激怒而大發雷霆,嗔痴怨恨,再獲人身時,面目猙獰,此乃易怒之報。

若有眾生不燥不怒,不為陣陣詆毀聲惱怒,無惡意怨恨,再獲人身時,相貌莊嚴,此乃慈愛之報。

若有眾生頑固不化,驕傲自大,不敬應敬之人,再獲人身時,生於低賤之家,此乃其貢高我慢,無恭敬之報。

若有眾生恆順眾生,謙虛待人,尊敬應敬之人,再獲人身時,生於高貴之家,此乃謙虛恭敬之報。

若有眾生嫉妒成性,看不慣他人的成功、榮譽和受到的尊敬,深藏嫉恨於心,再獲人身時,身體虛弱,此乃嫉妒之報。

若有眾生心胸豁達,不嫉妒他人的獲得,隨喜他人所受的尊敬和榮譽,無嫉妒之心,再獲人身時,精力充沛,身強力壯,此乃無嫉妒之報。

若有眾生不親善知識和善德之人,不求知何為善惡、對錯,應修非修,應做非做,何為自利自毀之事,再獲人身時,愚昧無知,此乃不善求好學之報。

若有眾生親近善知識和善德之人,善於向他們求學,再獲人身時,智慧型圓滿,此乃上求好學之報。

若有眾生慣以拳頭、瓦塊、棍棒、刀劍傷害他人,再獲人身時,百病纏身,此乃損傷之報。

若有眾生無害人之習,再獲人身即得享受健康之樂,此乃無害之報。

若有眾生傷害生命,以打獵為主,雙手沾滿鮮血,從事殺生之業,殘害有情,當他再獲人身時,因殺生之報,即受短命。

若有眾生遠離殺戮,放下屠刀,慈悲一切眾生,再獲人身時,因戒殺之報,即得長壽。

心神散亂,這個人就無法善逝。沒有辦法善良地過世,就是常言所說的不得好死,因為他心神散亂,他一輩子不能平靜,因為他做了愧對別人的事情,他就沒有辦法讓自己善逝,用現代人的話講,沒有辦法讓自己安穩睡一覺就離開這個世界。

為什麼覺得做壞事比做好事更容易?

tonyjr 其實這個問題歸根到底也就是乙個老生常談的爭論 到底是 性本善 還是 性本惡 我個人偏向性本惡 其實這個惡我覺得是用我們現代文明來衡量的。比方如果你看見別人家的狗狗,你上去打死他煮來吃了,你就是個惡棍但是在以前或者甚至原始社會,你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狩獵而已,還能得到榮耀呢。現代文明...

如果宗教以做好事上天堂,做壞事下地獄這樣的方式,威逼利誘大家做好事,那結果就成了判斷乙個人好壞的依據,那麼意義又何在?

vycola 行善是一方面,但是還要考慮做事情的動機,有些看起來造成了傷害的事情,如果他本人的動機原本是善意的,應該也要算進 審判 考慮的因素裡去吧。 於霆 宗教是不是都這樣做,我不清楚。但 做好事上天堂,做壞事下地獄 的觀點,並非宗教性質,而是人類千百年來對善惡標準的理解,對人世間善惡行為 因果有...

我做好事是為了以後做壞事不受懲罰,也就是功過相抵,那做的好事還是好事嗎?

問問問 沒有意義,因為沒有任何一件好事可以完美對接一件壞事進行抵消,除非你做的好事是扶老太太過馬路,然後壞事是某天在馬路上推倒了乙個老太太,或者拉著人家不讓過馬路。或者說,你覺得去因行強跟在路上施捨乞丐這兩件事是否可以在發綠層面上功過相抵 叛逆無最?永遠不要為了做壞事兒而去做好事。出歸就是出歸,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