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刺多的魚更好吃的說法是真的嗎?

時間 2021-05-11 21:10:35

1樓:李馛瑀

不是。魚刺越多,魚越難吃還差不多。

像什麼鯽魚,鯉魚,鰱魚都特別難吃,不僅魚刺多,而且還一股泥腥味+魚腥味!我媽從小就很討厭吃這些魚,我大姨父很久以前還會去釣魚給少年時的我媽跟她的哥哥姐姐們改善伙食,然而我媽就是不吃。

魚刺多但好吃的魚只有一種,就是鰣魚。但我沒吃過鰣魚,覺得它應該沒有三文魚或者黃花魚好吃。

好吃的魚一般都沒什麼刺,比如三文魚,黃花魚和鱸魚。鱖魚我沒吃過但我覺得味道應該跟鱸魚差不多吧。

2樓:

但河魚的的鮮是完全和海魚不一樣的風味,海魚的鮮,始終感覺哪都鮮,舌尖能覺得鮮,鼻子也聞得到海草的鹹味,吃完後聞聞衣領子,還是能夠感覺到鮮味,這鮮味混合著鹹味還有海魚為了平衡內外滲透壓體液裡多出的部分物質散發的腥,淺海還好,但在深海魚身上總有股魚缸底的味道。河魚的鮮完全是另一種鮮,是很淡的,讓你能感覺到裡面的氨基酸和多醣,很淡,淡到舌尖的餘甘都能蓋過,但你確確實實能感覺到,那種鮮美對於內陸人來說剛剛好。

總的來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

3樓:張小美

地處中原地區,從小到大基本吃的都是淡水魚。平常自己做都是清蒸,主要以鱸魚和黃花魚為主,刺不算多,肉質較為緊實。後來被安利了清蒸鯽魚,瞬間開啟新世界的大門,肉質非常細嫩,吃到嘴裡會有種回甘的感覺。

海魚吃的機會少,基本都是日料店吃壽司和刺身,還有去海邊的時候吃的石頭魚和石斑魚。感覺海魚刺都比較少,口感都比較紮實,沒有淡水魚那種鮮。

4樓:魯超

記得小時候我也是相信刺多的魚才好吃這句話。源於當時的我只吃過鯉魚,草魚,鯽魚,而其中鯽魚刺多而味美。

現在想想不過是樣本太小了。

5樓:

對於乙個從小在海邊吃魚,長大在內陸吃河魚的人來說,用魚刺的多少來界定魚好不好吃的說法,有點片面。

原因很簡單,我最喜歡吃的魚刺都相對較少。

在我家那邊到了捕魚期有一種叫鼓眼魚的海魚,嗯...大概長這樣:

這個魚超級鮮美,油炸,紅燒,清水煮都很好吃,用鹽醃過以後風乾就是甜曬魚,也超級鮮美,對於長期在外地的我來說,這個魚絕對是過一段時間就想回家吃的東西~

這個魚刺就比較少,除了兩邊各有一排刺,就是中間的龍骨了。

要是說什麼樣的魚更好吃,我覺得跟魚刺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到是跟個頭大小有很重要的關係,對於體積比較大的魚肉質都比較柴,再新鮮的魚也沒有小魚的那種鮮甜感。所以,對於飯店裡做的那種大魚,每次吃著都沒多少深刻的印象。

對於河魚,我覺得,能吃到現殺的河魚的機會越來越少了,追求好吃的前提是新鮮,這一點擱什麼魚都一樣。而且對於大體積的河魚,我也沒什麼感覺,可能跟沒多少機會吃到新鮮的魚有關係吧。

6樓:「已登出」

不........不會吧……我真的好討厭吃刺多的魚,刺多而且土腥味兒,鯉魚草魚什麼的。在一次卡刺送醫以後,我再也不吃魚了,直到.......

嫁到青島,有新鮮海魚吃了,沒什麼刺,不太腥,肉嫩鮮美,簡直不要太美味,以前吃的那叫魚嗎!!強烈建議你去吃鰻魚,鮁魚,偏口等等等等。沒刺又特別美味。

7樓:張先生

台灣南部的虱目魚,淡水海水混養,肉質甜美但極其多刺,煮東加薑絲即鮮美無比,幹煎也是魚香撲鼻!但是若非從小吃習慣的當地人,無不被其多刺嚇退!因此為了拓展銷路,除了攪碎做魚丸外,當地人為了賺外快做起了無刺虱目魚工廠,員工個個身懷絕技。

或是家庭無刺虱目魚代工,當地的虱目魚產業幾乎全靠靈活的刀法,撐起了半片天。這些快手們一手拿著剪刀,另一手快速在剖開的虱目魚肚上游移,有如整骨師傅,一摸便知魚刺位置;一手滑過,另一手快速抽出魚刺,「刷!」 的一聲,魚刺與魚肉立刻分離。

不到2分鐘,1條虱目魚身上200多根刺,就被抽得一乾二淨。

薑絲虱目魚湯

虱目魚專賣店

幹煎虱目魚肚-魚肚油脂頗豐,幹煎逼出些許油脂,香氣濃厚!

前幾年曾進口到上海,卻是未去刺的整條冷凍銷售,一則凍過不鮮,二則多刺難嚥,銷路極差!

8樓:牧風北辰

其他地方不知道,江浙滬確實有這個說法。

因為認知中最高端並好吃的魚類主要指刀魚&鰣魚&河豚(遠勝銀鱈/石斑,海魚排第一應該是大黃魚),其中前兩種確實刺多。

9樓:阿爾法狗帶

刺多的魚基本都比較腥,基於本身的那種土腥味。

這說話太片面了,基本我吃過比較好吃的魚都是刺少的,黃花魚,海鱸魚,小梅魚,黃唇魚,鯧魚,各種斑魚,刺多的基本都是淡水魚比較多,腥味重,需要煎,而海魚直接最簡單的烹飪就能很美味了。

10樓:汪奉孝

座標浙江台州,我平時會吃的魚(能以較高頻率吃到)有帶魚、鯧魚、小黃魚、鯽魚,三種海魚一種河魚,前二者刺少而後二者刺多(小黃魚刺小而密集,固判為刺多),以鯽魚為最

我個人是絕對的刺少派,同為海魚,少刺的帶魚和鯧魚比小黃魚少了更多腥味,當然三者都沒有鯽魚那麼腥

唯一能接受鯽魚的一種情況就是紅燒,加辣的那種,然後我只吃肋骨部分,吃過的人都知道這部分是只有大刺的,其餘部分交給更擅長吃魚的爺爺解決

至於這個問題下部分意見認為,海魚沒有河魚鮮,這是要打架的,河魚只有做湯才能嚐出鮮味來,不做辣又賊他媽腥,辣的又不一定能全部接受,畢竟座標所在是被鹹鮮味統治的地方

所以說刺多不見得魚就更好吃,一條最棒的鯽魚,可能還沒有一條外皮破掉的帶魚吸引我

11樓:茶多酚

魚刺的多寡和肌肉的鬆緊是有相關關係的,魚刺多的魚往往是肌肉不夠發達需要肌間刺支撐肌肉,說魚刺多的魚肉質更嫩是有一定道理的,至於好不好吃還要看各人的口味

12樓:貓山王

海棠無香,鰣魚多刺。鰣魚,刀魚,河豚,長江三鮮帶刺的佔其二。

一些事一些情的電台節目主持人,曾經每年都會在刀魚上市的季節從廣州飛去江陰嘗鮮。本屌吃不起,但是另一種美味的多刺海魚吃過

廣東叫黃魚,非常便宜,我第一次吃的時候不知道,清蒸,一口下去,刺多的我懷疑人生,完全不能吃。第二次煎之,小刺就可以無視了,非常肥美鮮嫩,脂肪含量多。在那之前,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魚,這就又變成乙個做法的問題了。

做的不好,做法錯誤,管你是多刺魚還是無刺魚呢。

淡水多刺魚,鯽魚我愛吃,清蒸,煮湯皆美,無刺的,鯰魚,魚腹最彈牙。

海水的無刺魚好吃就相當多了,平民類的黃花,馬頭,馬友,黃腳立等等

13樓:格林達姆

肌肉較為疏鬆的魚,需要肌間刺進行支援,刺就多。而肉質松嫩,在烹調時往往等價於乙個字,鮮。

刺多的魚多能煮湯,味道突出乙個鮮。而鱸魚鱖魚等雖然也很好吃,但很少有煮湯喝的,一般都是蒸著吃,吃肉。如果煮湯喝,不鮮。

至於海魚,那股海腥味對於出生在魚公尺之鄉,老家在太湖畔的我來說,可能天生缺乏相性。

家在長江邊,就好一口春天的刀魚。黃燜也好,紅燒也罷,肉質突出乙個細若游絲,咂咂嘴就化成了滿口蛋白質和脂肪的鮮香。可惜刀魚一過清明口感馬上降乙個檔次,一年就只有那小半個月能吃到這難得的江鮮。

吃不到刀魚的時候,找一口大砂鍋,煮上用新鮮橄欖油兩面稍煎過的、一整個鰱魚頭或是一整條青魚划水,看心情放些豆腐平菇或是什麼都不放,咕嘟咕嘟煲上倆小時,一開蓋那是一整個廚房的濃香,只差小當家裡的那一道金光了。然後撒鹽、撒一小把蔥花、上桌,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調味,就讓一家人吃得額頭生汗,乙個晚上打嗝都帶著鮮味。

吃魚,不就是吃那一口鮮麼。

14樓:漂泊蠟蟬

作為乙個北方的孩紙,我很小就會自己吃刺很多,個體也不大的鯽魚了,而且我是長到很大之後才知道,有很多魚是沒有肌間刺的……還真是沒刺的魚肉往往也很鮮嫩。不過你也得承認,在烹飪得當的時候,鯽魚、草魚、鰱魚這樣刺很多的魚也是可以很好吃的。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肌間刺是用來做什麼的。

鯉魚作為多刺的淡水魚的代表,和海中生活的金槍魚做乙個比較。

鯉魚生存的環境是主要是湖泊,生活面積上比金槍魚要小游動距離也會比金槍魚小很多;鯉魚是底部棲息的雜食動物,有啥吃啥,食物中的肉類也主要是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金槍魚則需要高速游動追捕獵物,以及避免自己成為食物。生活狀況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兩種魚類肌肉的不同,金槍魚的肌肉明顯質量會高於鯉魚。而鯉魚鍛鍊不夠,吃的也不如人家好,為了有力氣,就進化出了肌間刺來增加肌肉的質量。

肌間刺不是在魚肉中隨機排布的,而是沿著體側有規律的一排,這能支撐起肌肉並且起到一定程度的傳導力的作用。

15樓:

我爸媽在我小時候還告訴我站著吃飯容易長高呢。

我吃過最多魚刺的魚是翹嘴魚

也是我吃過最不好吃的魚之一,另一種是鯿魚,魚刺同樣多得飛起

16樓:N.user

本來,好吃不好吃就是你的主觀問題。你覺得難吃,別人覺得再好吃都是難吃的

而且,這和料理方式有很大關係

你看日式沙西公尺,給你吃到的部分都沒有一根刺的(本來刺的數量也不能多,不然做不出啊)照樣很好吃

中華料理說到魚,最經典的就是清蒸蒸,吃慣魚排的歐美完全看不懂……

而且刺多的魚,整體上在刺和刺中間的肉會比較嫩(想來也是,大白肉最老了啊)又容易入味,比較適合中華料理的烹飪方式

基本上中華吃魚,就是追求嫩和入味,能夠又嫩又入味你還奢求什麼呢

懶,可以,覺得不好吃,可以。但是很多人都喜歡,而且就覺得『魚就應該嫩』

……………………另外,經過一陣努力鬥爭以後吃到的肉特別有成就感,也容易感到好吃

17樓:Svven

因為不說好吃就賣不出去了。。。貪便宜買了大鯉子,難道做出來了以後告訴你銀鱈魚比這個好吃百倍?

只是吃的時候安慰自己而已,生活不易何必拆穿呢。。

18樓:H-CARY

這個看吃法、做法,還有更多的是個人喜好,不怕麻煩才能客觀評價好吃與否。

拋開刺的權重。

大火清蒸的河鱸魚類,嫩滑,鮮

小火慢燉的鯽魚是本人的最愛,清甜,湯也是美味,前提是少佐料鯉魚得小火微煎後用山西的陳醋慢燉,或者糖醋河鰱用湖南的酸菜做也是美味

以上都是淡水魚,都是少佐料的做法

海魚嘛,烤、煎、生吃才是比較好的味道,本身腥味重,需要高溫以及很多重口味佐料

19樓:潘翀

若說的是淡水魚,那刺多則鮮美是成立的,比如鯽魚確實比淡水鯧魚鯉魚來的鮮美,但仔細想來卻又似是可以反駁的,比如桂花魚似又比鯽魚來的鮮美,太過名貴的如鰣魚這些我沒福分嘗試,所以還是不做聲為好。

但要論海魚的話,那絕壁是刺少的好吃,數得上名貴的海魚裡,我印象中就沒有刺多的,反之最便宜的秋刀魚和叫不出名的小雜魚無一例外刺多。

20樓:阿木木不哭

答一下淡水魚。

我家就在長江邊,每天都能吃到剛打上來的野生魚,運氣好還有江鯰和小的刀魚吃,禁漁期除外。

魚好不好吃取決於新鮮程度、做法、種類,還取決於廚師是誰,以及你當時的心情。

刺多比如鯽魚,喝湯最鮮美,肉反而一般,挑刺很煩。

刺少的鱖魚、鱸魚、鯰魚,肉的味道都很美,尤其是紅燒,湯反而味道平平。

刺中等的比如草魚、鯉魚、武昌魚、鰱魚、黃骨魚肉和湯都很普通,沒有特別的亮點。

如果光論味道,河豚肉美湯鮮,人間至味,卻有劇毒,人皆避而遠之。

這個問題,我突然感覺很像是在問人。

沒有一種可以稱之為完美的魚,就像沒有乙個十全十美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陷,世間之事往往美中不足,學會揚長避短,大概這就是人生吧。

人握不破雞蛋 的說法是真的嗎?

潘國政 拿個雞蛋握了一下,然後它破了。有人說,你施力不均勻,你施力均勻的話,雞蛋是不會破的。這麼說就沒意思了。如果施力均勻,雞蛋就破不了,那麼不同的雞生的蛋,厚度 形狀 強度 結構等都不一樣,也就代表著,只要均勻施力,厚度 形狀 強度 結構等不會影響實驗結果?那是不是還要說,雞蛋要是完美的雞蛋形狀,...

「國博借文物不還」的說法是真的嗎?

森林裡的小火柴 我是個河南人,我肯定要說是真的。原來河南九大鎮館之寶,現在被借走了一半。還有,我們自己調侃說,國博一半文物都來自於河南博物院。雖然我們撐起了半個國博,但是河南博物院的還是比很多其他省的博物館體量大,而且每朝每代都有文物,非常系統。從9000年前一直到明清時期。我在想,如果國博沒有問我...

鍾南山院士所謂不要吃又肥又大的魚的說法是否科學?

小灰兔 現在的人看病都得打吊針,以前屁股針就好,環境變了,食品變了,豬肉雞肉抗生素就沒斷過,一頭豬一天五斤飼料變成兩斤肉,這過程沒有抗生素,怎麼受得了 xiao姨 豬都有瘦肉精了,難道認為小魚就健康麼。以前某某還說過菠蘿最好帶皮吃,後來不是被抓起來了麼,沒什麼可要可以改變的,因為在你知道這件事之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