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高句麗得到遼東半島後,從什麼時候實際失去對遼東半島的控制怎麼失去的

時間 2021-05-08 12:35:53

1樓:

安東都護府駐地:

677-699 新城

705-714 幽州

714-743 平州

743-761 遼西故郡城

從705年開始,治所又開始逐步東移了

2樓:dididada

公元668年高句麗被滅,唐國掌控高句麗故地,包含遼東半島,設定安東都護府,是唐國六個主要都護府之一。隨著各地高句麗遺民起義的不斷加劇以及新羅國不甘心唐國掌控太多高句麗故地,與唐國發生戰爭。由於各種原因,公元676年,安東都護府從平壤搬到了遼東城。

公元696年,契丹營州叛亂,大祚榮趁著叛亂帶著餘部從營州踏上返回他自出生三十餘年都沒見過的故鄉之路。

公元698年大祚榮吸收高句麗遺民和靺鞨人在高句麗故地東牟山一帶建立震國,但這時的政權還未有國家特徵,大祚榮也未控制遼東,唐國在遼東也相當有實力。

公元713年,唐國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渤海國的名號隨之傳播開來。公元714年,安東都護府治所遷到了平州(河北境內),離開了遼東地區,但是唐國對遼東仍有管轄權,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唐國要依靠渤海制衡契丹,作為交換條件,唐國不能在遼東駐軍。

安史之亂爆發後,渤海國選擇中立,眼看叛軍失勢,渤海國選擇幫助唐國消滅叛軍

渤海國的重心一直不在遼東半島,唐後期去遼東半島大多是走海路,重心也不在遼東半島,致使當地居民紛紛投奔渤海,新羅,突厥等政權,百姓減少,經濟活動縮減,所以這一時期的遼東半島並沒有在唐國的史書中留下太多記錄,但是名義上還是歸屬唐國的

3樓:滕浩

遼東半島與遼東地區不同,遼東半島在明朝之前是基本沒有存在感的,遼東半島南部只是漁村,北部很少開發,屬於荒山苦海之地。因此,遼東半島也是法外之地,基本附屬於遼寧地區被轉來轉去。

4樓:兩朝開濟忠臣心

大武藝,渤海第二位國王,718-737年在位,此時正是開元前期,渤海軍隊就能跨海進攻山東半島的登州,這說明最遲在開元初年,唐朝已經失去對遼東地區(包括遼東半島)的控制

滅亡高句麗後,唐朝為何還把已經入唐的高句麗寶藏王及後嗣派回安東都護府任長官?

毛於久 你這個題目大啊,要想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就要弄清唐朝的東北行政策略。作為後來人,我們可以總結兩千年來的行政管理經驗,得出郡縣流官優於宗王出鎮優於分封諸姓優於委託土著這樣一條比較級別線。唐人雖然對待此問題,雖與沒有皇帝了的現代人看法不一,但同樣對漢桓帝以來的地方行政管理亂象,有著明確的認知和處...

唐朝走向滅亡是什麼時候出現徵兆的?唐朝在安史之亂後一直就很動亂嗎?

吟誦淺唱 唐懿宗時期,有乙個農民領著一百多個農民打下了縣城,後來發展到三萬人。雖然說這場叛亂的規模和之前的藩鎮之亂相比,就是小兒科級別。但是這種底層民眾的叛亂一旦出現,至少說明了大唐帝國的社會矛盾已經漸漸激化了。之前的藩鎮之亂,無論聲勢如何浩大,其叛亂的主力無非是體制內的力量,這種力量再牛,也無法吸...

安史之亂結束到唐朝滅亡這一百多年發生了些什麼,能否系統的概述一下。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段,常不為人所道?

趙蘇七 唐朝大概是這麼滅的 1.安史之亂大大動搖了帝國基礎,在接下來的一百餘年中飄搖動盪,中途有過短暫的 元和中興 2.唐朝天子為上,朝士 宦官 藩鎮三方制衡,崩潰的根本原因在於藩鎮擁兵自立,在軍事 政治 經濟上都給朝廷造成了極大衝擊。3.宦官對皇帝影響至為深遠,不僅領禁軍,並且多次參與影響新皇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