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晉朝以孝治天下?

時間 2021-07-05 01:16:25

1樓:紫胤真人frf

不說孝晉朝還能說點什麼?忠?從託孤老臣謀人家產到當街捅死皇帝,這叫忠?

連孝都不太有底氣,司馬炎為坐穩皇位都不讓司馬攸盡孝。所以從第二代司馬衷開始,朝中幾乎就沒有忠臣了,都是一肚子生意。

2樓:親魏吳王

能以孝治天下也不算壞事,碰上父慈子孝孫仲謀,你連奔喪都是死罪。吳國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將忠孝完全割裂的王朝:

六年春正月,詔曰:"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製,人情之極痛也;賢者割哀以從禮,不肖者勉而致之。世治道泰,上下無事,君子不奪人情,故三年不逮孝子之門。

至於有事,則殺禮以從宜,要絰而處事。故聖人制法,有禮無時則不行。遭喪不奔非古也,蓋隨時之宜,以義斷恩也

前故設科,長吏在官,當須交代,而故犯之,雖隨糾坐,猶已廢曠。方事之殷,國家多難,凡在官司,宜各盡節,先公後私,而不恭承,甚非謂也。中外群僚,其更平議,務令得中,詳為節度。

"顧譚議,以為"奔喪立科,輕則不足以禁孝子之情,重則本非應死之罪,雖嚴刑益設,違奪必少。若偶有犯者,加其刑則恩所不忍,有減則法廢不行。愚以為長吏在遠,苟不告語,勢不得知。

比選代之間,若有傳者,必加大闢,則長吏無廢職之負,孝子無犯重之刑。"

將軍胡綜議,以為"喪紀之禮,雖有典制,苟無其時,所不得行。方今戎事軍國異容,而長吏遭喪,知有科禁,公敢幹突,苟念聞憂不奔之恥,不計為臣犯禁之罪,此由科防本輕所致。忠節在國,孝道立家,出身為臣,焉得兼之?

故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宜定科文,示以大闢,若故違犯,有罪無赦。以殺止殺,行之一人,其後必絕

"丞相雍奏從大闢

其後吳令孟宗喪母奔赴,已而自拘於武昌以聽刑。陸遜陳其素行,因為之請,權乃減宗一等,後不得以為比,因此遂絕。

3樓:雲間

不是沒辦法嘛,總不能提倡忠吧。當街弒君這事,除了司馬家可找不到第二例了。司馬孚還自稱大魏純臣,他那侄孫子又是給他封王又是給他特權的,他有一樣拒絕的嗎?

爺倆演戲給旁人看,看看咱們大晉朝多提倡孝道!

4樓:蒼天的藍耀

正常的國家按道理來說,是忠孝並舉的。

孝是忠的基礎,在家為孝,在國便是忠。漢朝也從來不是說不提忠的,劉邦拿了天下,晚年最看重的就是忠誠。為此殺了不少人也提拔了一批人。

但是司馬家屬於狐媚取天下,欺人孤兒寡婦,忠字怎麼來?

司馬家如果提出忠這個口號,臣子是忠於晉,還是忠於漢魏?這特麼就很尷尬了。

5樓:

因為這是儒教的主要招牌之一,誰幫它高高掛起,儒教就挺誰,並不關心掛旗的人是誰,哪怕是"異類"也無所謂。

所以入主中原,掛旗就成了招牌動作。

陳情表中「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可以說明晉朝因為得國不正而不敢提「忠」嗎?

西晉得國一大半靠滅蜀滅吳。武帝沾沾自喜說 我平天下而不封禪。武功之外也需要那麼一點,因為人家要問,高貴鄉公安在?至於孝治天下,陳情表這一句也是當時社會一般觀念的反映,而不光是西晉的意識形態。問題就是世家大族是西晉舉足輕重的力量,對孝的宣傳是統治階級內部意識形態整合的結果。既能得到皇權的忠的體面 特殊...

如何看待「以犬治犬」?

知了乎 這個真好用!我小時候家裡養了條黑背叫大黑,九幾年花3000塊錢從省城買的幼犬,據說有軍犬血統,特別大有七八十斤,家裡怕它傷人用個鐵籠子裝上了,每天早上天不亮拉出去河邊溜兩圈。特別通人性,我爸爸做生意再忙都會記得回家餵狗,喜歡的不得了。我上小學家人不再接送了,我就和弟弟開始走小路上學,小路上有...

現實中有陳孝正這樣的人嗎?如何看待陳孝正為了前程放棄鄭微?

前任沒有像陳孝正這樣因為前程放棄我,而是經過了所有一切的 深思熟慮 仔細考量 綜合考慮 放棄了我,同樣他的藍圖裡從來都沒有過我,從熱情變得冷漠,一切的離開都是因為不夠愛。 他不是愛鄭微是沒有得到過那麼真摯的感情,那麼存粹的感情,或者不懂真正的愛是什麼,那麼美好的東西,他沒有辦法拒絕,但是乙個不懂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