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如何老去以及生平總結?

時間 2021-06-25 22:51:46

1樓:

183年-195年:陸遜生於東漢光和六年,小時候喪父,被他爺爺的弟弟,也就是叔祖父陸康收養,居住在廬江。十二歲的時候,因為孫策攻廬江,圍城一年多。

由於當時陸康兒子陸績年齡很小,十二歲的陸遜被陸康選定為吳郡陸氏的下一任家長,帶著陸家一百多口人從廬江逃回吳郡。這個過程只能說是非常慘了,陸家在這個過程中死掉了將近一半。如果帶入現在來看的話,乙個十二歲的小孩,也就小學六年級,就要經歷這種親眼見證家人死亡,還不是死乙個,是死一群。

我覺得一般小孩可能承受不了。

195年-204年:陸遜逃難回吳郡之後,算是韜光養晦將近十年吧。這十年看三國志幾句話,他大約就是在家中讀書。

200年左右,到孫策死的時候,孫策已經橫掃江東六郡,而且清算了很多江東地區不合作的高門大戶。他的小叔陸績此時已經在吳郡嶄露頭角,而且和孫策還有接觸。但是他自己卻並沒有類似記載。

不知道當時陸家是怎麼分配這個政治任務的。到了孫策死了,孫權上位,情況穩定了很多。204年,陸遜在及冠後,正式出仕,做曹令使,是個小文官。

204年-219年:陸遜做了一段時間曹令使(具體時間不詳),被孫權派去海昌任屯田都尉兼管縣事。在那裡做出了一點名堂。

而且還毛遂自薦去剿匪。孫權也同意了。這件事是陸遜職業生涯裡看似非常小,但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事情。

因為從這時開始,陸遜開始了他瘋狂對山越輸出,壯大自己部曲的操作。這個時段開始,陸遜從乙個小文官正式轉型武將,開啟了自己輝煌的中年時期。到219年前,陸遜手下兵力早就過萬人,是一支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

219年-229年:這十年是陸遜爆發的十年。219年助呂蒙奪江陵,222年夷陵大破劉備,228年石亭大破曹休,229年孫權稱帝拜陸遜為上大將軍,董督軍國。

可以說這十年是陸遜最為高光的十年,無論是對蜀國還是魏國都打出了極為漂亮的成績。石亭之戰更是直接送孫權稱帝。他自己也走上了東吳權勢巔峰。

和孫權君臣關係到了乙個極點,公升官拜侯都是小意思,拉著一起跳舞啊,我的大印你拿去隨便蓋,送你衣服、帽子、腰帶、彩船……

229年-244年:整個三國的局勢已經固定。魏國和吳蜀聯盟就打來打去,誰也啃不動誰。

陸遜這段時間主要就是在給孫權管理地方,偶爾跟孫權一起聯合蜀國北伐,偶爾要出門平亂,偶爾還得摻和吳國搞了一輩子的各種黨爭。跟之前那十年比起來,這段時間主要是內鬥。陸遜和孫權在政治理念上發生了多次衝突(呂壹案、夷州事件、遼東事件、各種關於治國的爭執),君臣關係由盛轉衰。

244年-245年:陸遜人生最後一年。這一年,他已經六十二歲了,是一位老人了。

他成了百官之首的丞相,完成了所謂「出將入相」的成就(雖然在我看來這個丞相之位真的很唏噓,他之前的權力早就已經不需要丞相這個位子來證明了。)。這一年吳國先前累積的內憂在二宮之爭全面爆發,陸遜雖然遠在武昌但是也很無奈地被卷了進去。

他跟孫權本就已經很脆弱的君臣關係在這最後一年裡徹底破裂。兩個人就太子廢立問題多次通過書信發生爭執,最後發展成了孫權遣使問訊責罵陸遜。素來就十分擔憂國事的陸遜就在和孫權的爭執以及其不斷地責罵下,最後憂憤而死。

他與孫權,君臣際遇四十二年,有過共患難,也有過共享樂。儘管陸遜由始至終沒做錯什麼,也不曾背叛過孫權,但是最後還是不能善終。

他的老去,真的就是那句「盛極必衰」吧。

如何看待孫權和陸遜的關係?

孫權有進取之心,卻無相關才幹 陸遜有才幹,卻只有保全江東的心思,全然不顧主公的志向。這就是最大的矛盾。當呂蒙襲取荊州卻染病身故後,孫權任用的陸遜擊敗了蜀漢復仇大軍,東吳局勢得以安定,但這遠遠不夠。孫權偷襲盟友的目標是進取天下,而非偏安一隅。秦始皇一匡天下後,大一統就成了中國政治舞台的最高標準,偏安苟...

正史中陸遜的軍事水平究竟如何?

本鄉平八郎忠勝 肯定強於司馬懿,三國第二的水平。陸遜用兵很穩,抓不到破綻是不會出擊的,這點上要強於在四伐裡貿然出擊被村夫反收一波人頭加損失張郃的司馬懿要強。實際可能比周瑜還要強一點,周瑜的赤壁有些運氣成分,曹老闆在瘟疫橫行士兵訓練度不高的情況下硬上破綻實在太大。關鍵一點周瑜後來取南郡的時候,劉備集團...

如何面對父母的漸漸老去以及對未來的恐懼與不安?

馮馮 我也在想,父母老了怎麼辦?如果雙方能夠陪伴還好,如果只剩下乙個人,可以輪流住,如果生病了怎麼辦?如果吃喝拉撒不能自理這麼辦?如果我老了,我吃喝拉撒不能自理,我百分之百希望可以讓我安樂死,有尊嚴,有希望的。所以甚至不想生孩子,我怕他以後也有這也不夠的擔憂,真的,說是來日方長,實則沒有多長時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