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造紙術沒有普及嗎?

時間 2021-06-04 10:35:09

1樓:

一本正經胡扯幾句。

我不知道紙當時有沒有普及,普及到什麼程度,但孫權看書用竹簡,絕對合情合理(當然,不得不說新三國這部電視劇集本身也比我的答案靠譜不到哪去)。

紙作為一項發明,是很偉大,便於資訊的傳播,但問題在於,無論當時有沒有紙,可以確定的是,當時是沒有便捷的印刷術的,要印書,不太可能,還是基本得靠抄,你是抄到紙上也好,抄到竹簡上也好,抄到帛上也好,最後落實下來,還是得抄。個人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延緩了紙的普及。

那麼對於孫權這種大腕來說,事實上書是紙質的還是木質的,其實區別也不大,堂堂東吳之主,差幾本書的材料錢?至於什麼便捷,更是笑話,難道東吳之主,出門想帶本書,還得自己揹著?

況且,孫權很可能是在讀西漢或者更早就出版的書籍吧?當然很可能沒出或者他手裡沒有紙質版。

2樓:鄯州節度使尚婢婢

瀉藥,根據《後漢書·蔡倫傳》中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筒;其用縑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根據此處可以大致看出此時中國的造紙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而且成本比之前有了極大的降低。我們再來看蔡倫的新式紙的推廣記載,還是後漢書.

蔡倫傳"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候紙",通過這個記載可以大體在蔡倫完善造紙術不久以後就因為獲得皇室的嘉賞而被大規模傳播和普及,所以有理由相信此時造紙術基本上在全中國人口較多和密集的州郡已經傳播和普及了。

最後我們再來看蔡倫生活的年代,蔡倫終於公元121年,大體活躍年代是在漢和帝在位時期,大體上是從公元89年開始的,而孫氏家族則是從公元189年開始特別活躍的,公元189年董卓亂政,190年諸侯討董。與造紙術被嘉賞相距大概90年,這相當於留下了充足時間讓造紙術被傳播到吳地,而且蔡倫生時就已經把造紙術傳播到山東河南漢中山西陝西等地,所以可以很肯定的推斷出造紙術在董卓亂政的時候江東地區是有的。

最後,我們在知道造紙術已經在江東地區存在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主要到新技術和新產品對同類可替代品的取代時間,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因為竹簡因為長期被中國古人使用,古人對他的慣性長久到我們難以想像,距記載南北朝時期依舊是竹簡使用的活躍時期,所以大體可以推測出這個情景,題主所問的東漢末期其實江東處於竹簡與紙的並用期,所以孫權僅僅是用了當時得另外一種書寫載體給曹操回信,就好比曹操給了孫權乙個電子郵件,孫權給曹操回了一封紙質信一樣。

三國時期沒有避諱嗎?

安國公 瀉藥,當然有,就舉兩個例子 乙個蔡琰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列女後傳 琰字昭姬也。按列女後傳的說法蔡琰字昭姬,為避司馬昭改為文姬另外乙個就是孟達 封嘆曰 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先主為之流涕。達本字子敬,避先主叔父敬,改之 孟達本來字子敬,後為了避劉備叔叔而改字 王行健 是的...

三國時期的人愛學習嗎?

Gattio 私以為每逢三國問題,先看戰國如何 比如三國時期房子時不時著火,那麼戰國消防基本上就更差 所以戰國那幫士人愛不愛學習呢?汗牛充棟也好,學富五車也罷,稷下學宮也行,證明那時候好學的例子數不勝數 三國自然更勝一籌了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好學的嘛,無論哪朝哪代,一如既往 天公地道 曹植字子建,...

假如沒有三國演義,你會認識多少三國時期的人物?

機器貓叮噹 曹植 七步詩 曹操 望梅止渴 孫權呂蒙魯肅 孫權勸學 周瑜小喬大喬 赤壁懷古,赤壁 曹沖 曹沖稱象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 隆中對 各賢臣 出師表 張昭諸葛瑾黃蓋等 赤壁之戰 碧藍軍團 首先關公肯定認識丞相也認識還有貂蟬 這幾位已經成為文化符號了跟演義影響不大 曹操劉備孫權肯定會記得考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