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唐朝高祖之前的皇帝都是叫什麼帝的,比如隋文帝,隋煬帝。唐朝開始就叫什麼宗了。?

時間 2021-05-06 20:31:08

1樓:歷史小白

我覺得『宗』字的姓氏『家族』觀念強些! 比如 『唐太宗』就突顯的是他『李世民』李姓的那一脈並區別於他的李姓總之, 用『宗』更強調了『姓氏』『家族』 減弱或是淡化了(或是遮蔽了)其它的成分

2樓:Tsui Sir

這就是諡號與廟號的區別。

自周朝開始,便有所謂的宗法制度,即昭穆,中間為祖,二世昭,三世穆,昭左穆右,為了祭拜皇帝,必須給他們乙個廟號。但西漢時,廟號是個稀罕貨,只有四位皇帝有廟號也有諡號(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其他皇帝只有諡號,為了保持隊形,除了劉邦,一律以諡號稱呼,這就是所謂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的由來。

到後來,皇帝諡號越來越長,但廟號已經成了大路貨,人人都有,只有乙個單字,所以習慣以XX祖、XX宗稱呼,如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

再到明清,情況又變化了,以前皇帝年號特別多,但明清皇帝只有乙個年號,這時又習慣以年號來稱呼皇帝,比如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上。

3樓:陸千千愛吃魚

很簡單,因為唐之前諡號就乙個字,所以用諡號,唐及唐後因為諡號開始遞增,不易於口頭表述,所以變為廟號。

就是這個原因

上面那幾個回答說了半天,重點都沒抓住

4樓:「已登出」

首先

我們要搞清楚隋文帝、隋煬帝這種稱謂叫諡號什麼什麼「宗」這種稱謂叫廟號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那為什麼我們有的時候習慣用諡號代稱某位皇帝,有的時候習慣用廟號代稱某位皇帝呢?

話不多說

上圖

發現了吧

唐朝開始,諡號開始慢慢往著奇怪的方向發展了,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長。

到了明清更是讓人一臉懵

還好我夠聰明

諡號記不住

廟號我總記得住吧

5樓:驕傲過頭

主要是為了好記。

唐以前主要是帝號,某某宗這種叫做廟號。在兩漢三國魏晉時期只有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帝王才有廟號,比如前漢劉邦(高祖)、劉恆(文帝)、劉徹(武帝)、劉詢(宣帝)劉奭(高宗)等等。但是到了唐朝前面畫風還正常。

後來李治娶了那個全球歷史上最彪悍的女人——武擇天。接下來就帝號就開始放飛自我了。

公元683年,李治駕崩,諡號天皇大帝。還好還好,還可以拯救一把。咣噹,武則天登基了。

史上唯一的女皇出現了,中宗退位給她諡號是則天大聖皇帝。後來就徹底放飛了,諡號越來越長。還造成了李唐的皇帝不停地給李世民加字(李世民:

MMP,我就想得乙個「文」字而已,你們不要給我加戲),李世民初諡文皇帝。最後唐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手動狗頭

到了五代十國不管登基皇帝是人是狗都顯、聖、文、武等等。更沒法搭理他們,畢竟大一統皇帝都記不過來別說那些割據勢力。到了明清更誇張了明仁宗諡號朱高熾的諡號是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夠長麼?

還不算!看看清朝乾隆的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手動狗頭。

為什麼要讓你們記廟號?因為好記啊,動不動七八個字,到後來的二十幾個字。鬼記得住啊。

武則天為什麼算唐朝的皇帝

小M先生 武則天可不是唐朝的皇帝,她改了國號,換了宗廟,改了帝都,武則天以前整個社會風氣是騎馬狩獵是鮮卑人的社會風氣,而武則天時期講究的是漢人的文采風流,完全不同,她還是炎黃史上第乙個被世界承認的世界霸主,人們所崇尚的唐文化也是從武則天開始創造的 1 她承認武周承自李唐,仍舊供奉李淵 李世民和李治 ...

為什麼魏晉南朝的開國皇帝諡號大多都是武帝?而且為什麼提到時只稱武帝不稱太祖?

諡號和廟號是兩種不同的規章制度。就諡號來說,從西周開始建立之後的目的主要是品評帝王將相的功過,所以重要的人物都會有乙個。到了魏晉時代,魏晉宋齊梁陳都是以軍功立國,通過征伐或政變開創新王朝,所以開國皇帝的諡號往往是 武 比如曹操 曹魏政權奠基人 司馬炎 西晉開國皇帝 劉裕 宋開國皇帝 蕭衍 梁開國皇帝...

歷史上同樣都是小孩當皇帝,為什麼只有清朝的小皇帝能夠創造鼎盛時期?

Raymond手捧陽光 有個好的太皇太后也很重要吧,康熙順治8歲和6歲繼位,但是他們的老媽孝莊多強啊!欺負小孩紙是沒門的。然後一旦熬過這段時期,這個皇帝會變得更強,what doesn t kill u makes u stronger.康熙16歲搞下鰲拜,但康熙8歲繼位,整整8年,康熙翅膀還沒硬,...